[DIY制作] 线阵列-音柱-自制-日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66157|回复: 370

0

主题

0

好友

21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1743
帖子
206
精华
0
经验
212 点
金钱
212 ¥
注册时间
2008-8-23
发表于 2008-10-18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lyfreely 于 2008-10-17 17:13 发表
vifa1.2我的设想是,用有机玻璃或者铁片等加工成一个小小的面板,把单元装在小面板上,然后将面板排列起来装在木板上
不知道我这样表达是否清楚……

挖100多各洞洞,不累死才怪勒。
看这样安装行不行,图A,对效果会不会有影响?两边用木板条或铝板,吧喇叭用螺丝固定,中间就没板了,难看了。
或者把前板做成花生形状,图B。不过还是要打孔,只是不用怕边距太小的问题出现。
音柱.JPG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坛上的一位兄弟做的测量套件:刚焊完,累死了,NND,现在JS卖的线是什么材料做的,表面上看是金色,像是铜的,一上锡,怎么搪都不上锡,气死我也~~
      这个套件的主人请注意啊,如果那一天接头的线脱焊、虚焊掉下来了,请多包涵。我已经尽力焊的很稳了,无奈现在线材质量越来越差~~废话不说,上图纪念一下,因为过不了多久,这些东西就要离开我了~~55555~
照片 013-1.jpg
套件全部配件
照片 014-1.jpg
测试套件主盒正面
照片 015-1.jpg
测试套件主盒背面
照片 016-1.jpg
脱衣服看里面,

这两天再找个时间,再测一下套件是否能用,产品出厂要检验合格才行

53

主题

0

好友

127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9770
帖子
1164
精华
0
经验
1271 点
金钱
1232 ¥
注册时间
2008-8-3
发表于 2008-10-2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来也 于 2008-10-15 11:14 发表
看了王子的燕飞1.75“测试图,TNND

图在哪呢? ,怎么没看到啊?

53

主题

0

好友

127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9770
帖子
1164
精华
0
经验
1271 点
金钱
1232 ¥
注册时间
2008-8-3
发表于 2008-10-21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rince 于 2008-10-6 21:57 发表
《14》燕飞利喇叭终于到手!!上图:
544261
喇叭包装盒,开包前留个影

544262
544263
544264
威发1.2寸和燕飞利1.75寸喇叭
544265
544266
燕飞利1寸喇叭

这个燕飞怎么和淘宝上的不一样啊?屁屁上怎么没有字啊?是工包的吗?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买的就是淘宝上的啊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17》总算把两只喇叭装上面板了,屁股各套了一个羽毛球筒,忘说了,喇叭用的是AURA的2寸,
单喇叭的频响图(远场)
aura -套筒—单频响.jpg
双喇叭的频响图(远场)
aura -套筒—双频响.jpg

未见明显的梳妆效应,难道喇叭数量不够多??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18》平面障板单喇叭频响(还是AURA 2寸):
发烧兄-喇叭-障板-频响-重测.jpg
羽毛球筒障板单喇叭频响:
aura -套筒—单频响.jpg
由图可以看出,低频的爬坡显现明显不同,羽毛球筒的500~1000HZ的中低频响度比高频段的响度低5DB左右,
主要是因为没有了平面板的衍射效应的影响,低频响度增加量减少的缘故(猜测)

0

主题

8

好友

48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5
精华
0
经验
4814 点
金钱
4706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10-2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500~1000HZ的中低频响度比高频段的响度低5DB左右......"
这个也许正好可以部分抵消梳状效应涅

0

主题

8

好友

48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5
精华
0
经验
4814 点
金钱
4706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10-23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子兄,您这个AuraSound2“是这个OEM/仿制品吗?以那个价格来看还算可以
20081019_4adacca78bcc3503edf7vTqqQq1YscdI.jpg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兄,我用的那个AURA的2寸就是前面坛上兄弟让我帮测试参数的那一对喇叭,主要是因为它的频响曲线比较平滑,让我容易看出梳妆效应的现象才用的。
而且这喇叭是纸盆的好像是羊毛纸盆,有很多毛在纸盆上,呵呵!与你给的图明显不同,你那图好像是金属盆吧?而且他的那对AURA的2寸喇叭和网上卖的有一点点不同,屁股有个洞,还很深 ,网上的没见有洞

0

主题

8

好友

48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5
精华
0
经验
4814 点
金钱
4706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10-2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纸盆的啊,就那个价格而言它的高频响应应该不错了
AuraSound惯用桶状磁体,外观上就是长洞嘛 这种设计对于小口径单元极妙 这样一来无论外装内装,箱子面板都不会堵住喇叭单元后部的出气(对于2“单元来说,因为体积过于秀珍的缘故,这种现象极为明显)了,而且盆的背部辐射气流急速通过桶状磁体中间的长洞还大大加速了磁体的散热,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钕磁易发热从而导致特性变化的缺点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中这个喇叭啊,与那位兄弟谈价钱中~~~~呵呵,意见比较难统一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篇线阵列近场和远场的文章,觉得有用,就贴出来:

近场VS.远场
  在近场和远场时,线阵列的作用是完全两样的。近场是一个干涉场,当两个线阵列靠近时,损失的频率成分就越来越多。这些损失的增大甚至会影响到同一水平轴。
  图7显示了选取一条阵列上的八个喇叭以及近场的四个不同点所建的模型。在距离最远的“D”点,响应是相对平坦的。但是,在靠近阵列时,高频就开始衰减,因为测试点受到边上声源的影响。在最近的“A”点,只有两个喇叭的高频才能覆盖到这个测试点,而低频却是所有的喇叭都能覆盖到。所以低于100Hz的频率,远场和近场基本一致,但是当频率升高时,远场的频响会飞快的增大。
图7-1.jpg
图7-2.jpg
图7:中图A点,下图D点
  因此这个阵列的所有远场有效区域是听音者能够听到全部阵列输出的所有频率的点的集合。由此又可以得到很简单的一点:你距离线阵列越近,你所听到的高频就越少,这就导致了频响的不平衡。这就是在室内做混音时不能坐在近场的原因——这里所听到阵列发出的声音肯定是不正确的。
图8.jpg
图 8
  可以通过线阵列的频率因素比较电平衰减和距离。图8以三个频率:100Hz、1kHz以及10kHz显示了这一点。(注意本图已经标准化以说明在100米远处电平的差异)本图清楚的显示了当声音的频率改变时电平所发生的变化。
图9.jpg
图9:组成线阵列的喇叭数,上线为8个,中线为4个,下线为2个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图9描述了不同长度的直线性阵列在8kHz时的不同数据。如果把一格标准化为1米,就可以很方便得看到在远场处高频输出的巨大差别。远场的距离与频率以及阵列的长度是成正比的。下面是这个公式表示的是直线型阵列,但也可以用于计算带有弧度的阵列到远场位置的距离:
    DF=f *l*l/700
  其中:DF表示到远场的距离(单位:米)
  f表示频率(单位:Hz)
  l表示线阵列扬声器的长度(单位:米)

0

主题

8

好友

48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5
精华
0
经验
4814 点
金钱
4706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10-2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所述的阵列是指没有系统处理过的单元的简单排列组合,这点与专业场所用数十只扬声器列阵的系统类似, 与偶们所称的经过测试调校(做过专门的EQ处理,在近场听不会出现高音衰减)的适合家用的HIFI系统是不同滴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东西不能瞎做~为了尽量避免瞎做的后果,花了许多精力和时间拜读了王以真老师的《线阵列扬声器系统》的文章,得到了不少启示。先记录如下,以备到时候线阵列施工时使用!!
1、        公式L/λ≥4
解释:L为线阵列长度,λ为播放声音的波长,公式的意思是线阵列的长度必须为所播放声音波长的4倍以上,远大于4倍越好,100倍最好,不过家用的话100倍就不能住楼房了。
2、        d<0.5λ
解释:d为两个点声源之间的间距,λ为播放声音的波长,公式的意思是两个喇叭(一般情况下,喇叭够小的话点声源即是指喇叭)中心的间距不能大于所播放声音波长的一半,否则指向性图将会产生旁瓣,产生严重的不利的波形干涉,严重影响频响曲线的平滑!!!!
3、        近场的界限公式  r=f*L*L/690
解释:r为分界距离,就是距离阵列喇叭面的距离,f为所播放的声音频率,L为线阵列长度,690为一常数,专家的意见,数值可能有出入。(注:近场的界限公式有三种,现只列出一种)

主要用的上公式就这三个吧,先写到这~~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完上面的文字,再仔细看看~物理上的方法想让20~20K的音频用一种喇叭都满足上述三个公式肯定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就算是200~20K都不行~~唉 ~~

0

主题

8

好友

48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5
精华
0
经验
4814 点
金钱
4706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10-29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rince 于 2008-10-25 21:55 发表
写完上面的文字,再仔细看看~物理上的方法想让20~20K的音频用一种喇叭都满足上述三个公式肯定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就算是200~20K都不行~~唉 ~~

王子兄,您不妨先研究下点音源指向性的问题,一时找不到那个描述典型点音源指向性的球体图了,您可以看看究竟在多少HZ以上指向才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线音源的特性恰恰是弥补点音源在那个频率点以上指向性越来越尖锐的不足,就那个频率点所对应的波长来说可一点都不算太长哟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兄,您这句话我理解不大清楚:

线音源的特性恰恰是弥补点音源在那个频率点以上指向性越来越尖锐的不足,就那个频率点所对应的波长来说可一点都不算太长哟

你的意思是说那个频率点的音频的波长比较短,是吗?如果是这样,第二条的公式还是比较难满足,第一、第三条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还是容易满足的。
    就目前所接触到的喇叭的最小尺寸就是1.2寸的VIFI喇叭了(稍微有一点素质的喇叭),直径3cm左右。按第二条公式d=0.03m,则λ必须大于0.06m,即频率低于5.67K的音频响度才不会有明显消减(反而频率越低响度增加越多),高于这个频率的音频的响度将会因为旁瓣效应更加剧了指向的尖锐性(即偏轴频响度将跌落很快),这个频率点的频响正好是响度不增加也不减少的临界点。
    5.6K啊,还是比较低~~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我不是很确定,第二条公式计算时,我看到作者的文章里的球体垂直指向性图里,单个喇叭的垂直指向性图是180度的,能达到这个指向性角度的频率应该在几百HZ以下吧,就是说他的图是以几百HZ的频率指向性图为基准来画两个或多个喇叭不同间距时的指向性图的!!!
    所以我上面说的5.6K的转折频率实际上应该还要高才对!!

0

主题

8

好友

48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5
精华
0
经验
4814 点
金钱
4706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10-29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rince 于 2008-10-29 16:15 发表
我来也兄,您这句话我理解不大清楚:

线音源的特性恰恰是弥补点音源在那个频率点以上指向性越来越尖锐的不足,就那个频率点所对应的波长来说可一点都不算太长哟

你的意思是说那个频率点的音频的波长比较短 ...

要打PP了,王子兄看帖还是不认真啊,您注意下那个长贴里偶在##162大致的计算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 ... p;extra=&page=9
算了,还是贴过来吧,免得麻烦
......大概计算了下,以单元直径31MM、单元间中心距40MM计,如单元间不留距离紧密靠近,高频衰减的拐点理论值为8'500HZ,但是由于这各小全频的口径只有31MM(差不多合1.22",几乎与高音单元相同),那么它发出高频的震膜部分也许不象更大口径的全频单元那样是主要集中在音盆的中部,而很可能是接近整个震膜的全部都在发出高频,那样的话就妙了,计算高频衰减拐点的距离似乎就仅仅为单元的间距而可以忽略它的口径了,这样也就是说几乎可以忽略高频梳状效应的影响了遗憾的是单元间这么紧密的安装就本VIFA来讲,几乎是不可操作的
为了安装的可操作性,如将单元与单元中心距扩大到50MM,那么高频衰减的拐点理论值为6'800HZ,而基于“接近整个震膜的全部都在发出高频”的考虑,那么以单元间距的10MM来计算高频拐点,则为3'4000HZ,已远远超出了可闻范围,当然这个VIFA也做不到
看来只要尽可能使单元排列紧密,本设计应该不必去理会高频梳状效应的影响了

不过须注意的是:如选用>2”口径的小全频做声柱,对于这样口径的全频喇叭来讲,发出高频的部分还是主要集中在音盆的中部,那么就不得不把单元口径连同单元间距一并计算在内了。所以即使是象昂贵的ClairAudient LS16(采用高价的2“JORDAN的OEM单元),也会有高频略微不足的毛病,在听感上表现为声音稍稍缺乏点活力
......

这也就是偶一直强调的,在业余条件下线阵列的制作最好采用>2”口径的小全频/宽频单元,对这类单元首要的是要讲究高频延伸能力。而更大口径单元阵列后除了高频衰减外,频率的不规则起伏会相当大,离开实测在业余条件下很难搞掂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8-27 17:29 , Processed in 0.12289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