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08-6-3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60 millwood 的帖子

QUOTE 原帖由millwood发表于 2008-5-31 03:00  

"盲听在于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扰,排除了先入之见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听音感受。
科研试验是一定要采用“双盲”的原则,这是全世界科技界公认的。"

that's absolutely true. the study on "placebo effect" is just picking up right now and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have come out of it. just a few examples:

a) there is a million dollar challenge to anyone who can tell, in a double-blind test, a reference amp from any of your amps, including low-performance car amps. The challenge has been in existence for at least 10 years and no one has been able to take it.

b) in drug testing, 80% of the FDA-approved drugs are LESS effective than sugar pills.

c) in a recent study, almost all hotel maids lost weight AFTER being told that their workload was harder than exercise, against their control group.

d) in another recent study, pati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acupunture but was told otherwise reported overwhelming improvement from their "fake" acupunture sessions.

e) in a study done in the 1980s, a group of musicians who swore that they could tell tube amps from solid state amps failed a double blind test. The only person who could consistently pick a tube amp from a solid state amp did so by listening to the excessive hum in the tube amp.

f) Bob Carver, who designed Phase Liner, Carver and Sunfire hi-fi amps, challenged the hi-fi establishment in the 1980s by stating that he could mod his amps to sound like any hi-fi amp. the whole experience, called the "Great Hi-Fi challenge" was done in the 1980s. Carver first replicated the sound of ML-2 for Audio Critic (a high-end audio mag back then), and no Audio Critic editors could tell them apart. Carver then replicated the sound of a Conrad-Johnson (then sold for over $20K, in 1985), in less than two days, and without opening up his own amp, for Stereophile (an audio mag). No Stereophile editors could tell the $500 Carver (solid state) amps from $20K Conrad-Johnson (a tube amp).

g) my own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1)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and assuming the amps are working within their own performance envelope, it is next to impossible to tell two reasonably good amps apart; b) it is extremely easy to tell two speakers apart.

Considering that speakers routinely distort 10%, and amps in the less than 1% territor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y that's the case.

那绝对是事实,在对“安慰剂效果”的研究现在已经被认识和大量有趣的事情由此而产生,随便举几个例子:

a) 有一个百万美元的挑战,谁能够在双盲实验中说出试验机和你的功放,包括低性能的汽车功放的差别,便可以获得这奖金。这挑战已经存在10年仍然无人能获得。

b) 在药物试验,80%的FDA核准的药物绝不比糖丸有效。

c) 在新近的研究,几乎所有旅店服务员在被告知他/她们的工作量大于运动员一段时间后都大量丧失体重,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

d) 在另一个新近的研究,没有真的进行针灸但告知他/她们别的报道的针灸良好效果,结果假的针灸也获得一样的效果。

e) 在一个1980年代的研究,一组音乐家,他/她们发誓说能够分辨胆功放和石功放,结果败于双盲试验。仅仅一人依靠胆机较多的嗡嗡声始终能够把胆机从石机中分辨出来。

f) Bob Carver,设计相位线性器,Carver和SunfireHi-Fi放大器的设计师,挑战1980年代的Hi-Fi机构,他宣称他能够仿制出任何Hi-Fi放大器的声音的机器,这全部经历叫做“伟大的Hi-Fi挑战”,
在1980年代被完成。Carver首先复制ML-2给Audio Critic(一个Hi-end音响杂志),结果没有一位Audio Critic的编辑能够分辨出原机和仿制机。Carver接着仿制Conrad-Johnson(当是卖价超过20000美元,在1985年),试听两天,不打开盖给Stereophile(一个音响杂志)编辑看他自己的放大器,没有一个Stereophile的编辑能够分辨出500美元的Varver(石机)放大器和价值超过20000美元的Conrad-Johnson(胆机)放大器。

g) 我自己的经验提示:1) 在一个盲听的情况下对于所给定的封装在机壳里的放大器很难说出哪一个好。2) 而在盲听的情况下很容易说出音箱之间的差别。
喇叭的失真常常在10%左右,而放大器的失真小于1%,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

0

主题

0

好友

285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9222
帖子
2737
精华
6
经验
2857 点
金钱
2785 ¥
注册时间
2007-10-21
发表于 2008-6-3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盲听"就是证明线材"有用"的最好手段和驳斥"线材无用"的最有力武器.


and so far, out of millions of "hi-end" cable / interconnect manufacturers who claim that their products will make a "night-and-day" difference for their owners, not a single one of them have agreed to subject their products and themselves to a double-blind test.

That tells you how much faith they have in their own products.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08-6-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 #122 millwood 的帖子

QUOTE 原帖由millwood发表于 2008-6-3 08:58  

《and so far, out of millions of "hi-end" cable / interconnect manufacturers who claim that their products will make a "night-and-day" difference for their owners, not a single one of them have agreed to subject their products and themselves to a double-blind test.

That tells you how much faith they have in their own products.》

到目前为止,在数百万的Hi-end线材/互相连接材制造商,他们宣称他们的产品能够使其用户感受到像“白天对于黑夜”那样的不同,其中没有一个同意他们的产品和他们自己接受双盲试验的检验。

那就告诉你他们对于他们自己的产品有多少信心。
头像被屏蔽

37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4633
帖子
12221
精华
2
经验
11254 点
金钱
9361 ¥
注册时间
2006-11-14

社区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37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4633
帖子
12221
精华
2
经验
11254 点
金钱
9361 ¥
注册时间
2006-11-14

社区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1

主题

0

好友

1174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7713
帖子
1125
精华
0
经验
1174 点
金钱
1085 ¥
注册时间
2007-1-19
发表于 2008-6-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位网友的8点+等等等观点很有以点括全的意思    你推倒了不等于他也推到了或者推倒了一点不等于推倒了其他点......    不过话说回来盲听的实施方式有时本身也是欠缺科学性的,比如即使使用同一套器材,睁眼和闭眼聆听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听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从这点看,盲听也许并不科学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08-6-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 aili 的帖子

我觉得也是,因为他们不敢接受双盲的检验,也就是心里有鬼,不幸的是总会有人中招,看来,这些厂商的心理学知识很专很专,因为据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有一定百分比(虽然很低,但在几十亿人口中这绝对数不低)的人特别容易接受暗示,这是由一个人的神经类型加上世界观决定的,总有人中招,他们的荷包不鼓也难。
头像被屏蔽

10

主题

1

好友

35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3537
帖子
960
精华
0
经验
352 点
金钱
348 ¥
注册时间
2008-5-19
发表于 2008-6-3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08-6-3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8 lglinvent 的帖子

但是在美国的汽车功放就决不是几十块RMB可以买到的,在汽车上听那声音的确很好的。
头像被屏蔽

37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4633
帖子
12221
精华
2
经验
11254 点
金钱
9361 ¥
注册时间
2006-11-14

社区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7

主题

0

好友

3420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实践出真知

Rank: 3Rank: 3

UID
95
帖子
2943
精华
3
经验
3420 点
金钱
2128 ¥
注册时间
2004-3-23

元老级

发表于 2008-6-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ili 于 2008-6-3 10:22 发表



".....虽然声音经过不同的传输条件,但是声音的来源还是你....."   通过不同的传输条件后, 尽管声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失真", 但声音的"基频"没有改变这是可以肯定的, 假如"...声音经过不同的传输条件.... ...




谢谢你的回复
不要一会儿说已经面目全非,一会儿又“基频”不变。潜意识会主动辨认声音的“主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我的意思是潜意识的作用绝对不能小视。仅此而已。。。
头像被屏蔽

37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4633
帖子
12221
精华
2
经验
11254 点
金钱
9361 ¥
注册时间
2006-11-14

社区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8

主题

0

好友

591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一阴一阳之谓道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3288
帖子
12104
精华
0
经验
5918 点
金钱
5407 ¥
注册时间
2006-10-12
发表于 2008-6-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解决争议, 统一认识恐怕不行

135

主题

3

好友

8619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1183
帖子
8227
精华
8
经验
8619 点
金钱
7504 ¥
注册时间
2006-8-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08-6-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壮家汉的那个切换器很不错啊,正是盲听的利器呢

明与盲的区别,不就是壮兄自己随机切还是让切嫂随机切嘛,有空试试?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08-6-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6 真武阁 的帖子

盲听的科学性是全世界公认的,你这种怀疑就跟怀疑太阳是不是从东方升起来的一样。
头像被屏蔽

10

主题

1

好友

35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3537
帖子
960
精华
0
经验
352 点
金钱
348 ¥
注册时间
2008-5-19
发表于 2008-6-3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0

主题

0

好友

22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2184
帖子
1763
精华
0
经验
222 点
金钱
222 ¥
注册时间
2007-12-14
发表于 2008-6-4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闭上眼睛和睁开眼睛说同一句话,看一样不一样。我感觉自己的发声都是有些区别的。不知道为什么
头像被屏蔽

372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4633
帖子
12221
精华
2
经验
11254 点
金钱
9361 ¥
注册时间
2006-11-14

社区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31

主题

0

好友

29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099
帖子
316
精华
0
经验
292 点
金钱
209 ¥
注册时间
2004-7-26
发表于 2008-6-6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08-6-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 runber 的帖子

对,但这是没办法的,容易受心理暗示的人就是第一信号系统(感情的)强于第二信号系统(理智的)的,当他们崇尚的东西一旦被科学揭穿画皮,就容易陷入混乱反射怀疑一切。

我们这从开始到目前为止的辩论是很不对称的辩论,反对盲听者没有一位能够拿出有点分量的论据来论述,无非都是些个人无感受!

这全世界都公认的双盲试验,还有不少人理解不了,用些鸡毛蒜皮的零星个人感受作为“论据”反对,就这论坛发发也不怎么大碍,如拿出国际上去还不给人笑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