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88
- 在线时间
- 5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1-10-11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17333
- 帖子
- 142
- 精华
- 0
- 经验
- 188 点
- 金钱
- 135 ¥
- 注册时间
- 2007-1-12
|
原帖由 aili 于 2008-6-1 11:52 发表 
采用“盲听”的形式在于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扰, 避免“先入为主”的倾向,达到相对客观正确的结果是“盲听”所要达到的目的......但,由于各人的音乐素养、音响知识、听觉器官(听力)的灵敏程度、 甚 ...
排除的是“心理因素”。
而听音训练等,是对听觉的训练,而不是对心理因素的训练。音乐知识,对音乐的理解,与心理活动有关,但它们同时也增加了对乐音各种 属性的关注与理解,这些都可能提高人们在盲听时的分辨能力。这当然也可以通过合适的实验设计加一证实或推翻。参加盲听的成员当然需要选择,找几个非发烧友来做盲听实验,是不能得出“发烧友也不能分辨线材”这样的结论的,反过来也一样,发烧友不能发辨也不能得出非发烧友或所有人都不能分辨的结论,除非要先证实一个隐含条件:发烧友在这方面的听力比非发烧友更好,有更好的分辨能力。严谨的逻辑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但也不用什么实验都自己做,很多实验别人都做过了,加以引用就好了。如果对别人的结果或实验条件等有怀疑(比如这些盲听实验),那再做个实验加以推翻就好,光是象现在这样扯皮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