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js168 发表于 2009-9-20 21:39

你试一下弹一下纸和朔料,你喜欢那种就买那种喇叭吧。:lol

HGL 发表于 2009-9-20 21:50




呵呵,说DY低音是四不象还是客气的说了。
论速度比不过ETON/SEAS,论韵味/冲击力比不过AT,论下潜比不过AURASOUND(以12寸为准),论规模感比不过JBL/TAD。

谁爱笑就笑去吧,谁肉疼谁知道。

我也很喜欢 ...
antares 发表于 2009-9-20 12:4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老大,您还真会标新立异啊,您说它四不象有啥关系?
还从未听说过DY的速度比不过ETON、SEAS。
韵味/冲击力比不过AT这是真的,但要付出的双倍价也是真的。
JBL和TAD根本就是不同风格的东西,也去比?
您是网购好手,30W100XL出现在EBAY的次数肯定是少过您所喜爱的任何单元....
不过DY的小口径和音柱还真的不太好,要不然二手市场周转率老居高不下?
这主要是老欧洲的走向和DYNAUDIO一代经营者的审美疲劳和急功近利有关系!
欣赏您那位欧洲朋友的一些见解。

捣点浆糊,请别介意。
期待您的TAD+AT+.....早日出声。

wuhua008 发表于 2009-9-20 22:19

别再发了 看了受不了了~

幽雅 发表于 2009-9-20 23:00



看来还是难以理解哈。
没错,说的正是10hz对A4纸很难,但0.01hz对A4纸没有难度,而0.0000000000000001hz更没有任何难度。
okra 发表于 2009-9-20 21:0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举例不恰当,推理更是意淫!!!;P 而事实是振膜在低音区与高音区都可能发生分割振动!!!:lol

牧神午后 发表于 2009-9-20 23:57

请教热议中的各位大侠:有谁研究过软球顶单元的分割震动问题?能不能出来解说一下?
我觉得高频出了问题可比低频严重得多。

刀哥 发表于 2009-9-21 02:32

前天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看到世霸用西雅士四寸的卖三万多,好恐怖哦

antares 发表于 2009-9-21 07:27


老大,您还真会标新立异啊,您说它四不象有啥关系?
还从未听说过DY的速度比不过ETON、SEAS。
韵味/冲击力比不过AT这是真的,但要付出的双倍价也是真的。
JBL和TAD根本就是不同风格的东西,也去比?
您是网购好 ...
HGL 发表于 2009-9-20 21:5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老兄,咱这是就事论事,一家之言,话说得有些过,请多担待。
我觉得玩喇叭就得找有特点且做的比较极致的东西,象纸盆的JBL/TAD,PP盆的AT,陶瓷盆的ACCUTON。
君子和而不同,不知老兄同意否?

antares 发表于 2009-9-21 07:36

除了1000>100>10>0.1,越小的越算低频,我确实不明白你的意思哈。
闪人……
okra 发表于 2009-9-20 21:2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那我挑明了吧,纸在折叠后再展开,就类似瓦楞纸那样,刚性会提高。这样它就可以对付现实中的低频(比如30到100HZ)了。

芦苇兄的解释打消了我的疑惑。振膜的软硬并非低音设计过程中追求“F0低”的首选目标。但我仍未被您的理论说服,即软硬与和下潜无关。

现实世界中,低音单元尤其低音炮使用硬质振膜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金属材料。更为夸张的,卡马的18寸超低音使用了刚性更好的陶瓷,金驰18寸超低音使用碳纤维编织的超刚性振膜,一个成年人站在它上面都不会变形。按您老的理论,既然其直径远小于其还原的低频波长,与软硬无关,为啥这些厂家不扯几尺棉布做振膜?又不影响使用,又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antares 发表于 2009-9-21 07:38

我就不会这么多技术论,发表一下个人意见吧,如单论低频,eton还是不错的,但论到低频的《质感》,还是纸盆好,实质上,玩到一定程度,我看90%的人还会走上《纸》这条路,eton?at?单拿?这些单元,在情感的演艺上, ...
yxjs168 发表于 2009-9-20 21:3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必要的技术还是该讨论的,这也是我来坛子的主要原因。
我个人现在喜欢纸盆,但理解那些喜欢硬盆的朋友,所谓各取所需吧。

蜡机佬 发表于 2009-9-21 10:10

纸盆做得好是相当通透,干净的。TAD就是。但肉感少点,比不过AT的PP盆有肉,但骨感很好。两个都是好东东!就象一个丰满美女,一个骨感美女。就看各人口味了哦,但我是两样都中意。TAD的低音很宽松自然的,也很迷人的。下潜不算深,但有规模感。相当毒呀。

okra 发表于 2009-9-21 11:15

哦,这个“展开”并不是完全展开,那我确实没办法明白你在说什么。

我最后重复一次吧,1000>100>10>0.1>0.01,越小越算低频。与0.01hz相比,0.1hz频率更高。
不用折叠就可以0.01hz,甚至0hz(就是这么荒唐)而无分割振动。

okra 发表于 2009-9-21 11:28

至于刚性,在扬声器设计制造上,振膜材料的刚性常用弹性模量或是更好用一点的比模量来表示。了解振膜材料的话应该知道,PP的弹性模量并不一定比纸高。
至于为什么要在低频单元上使用可以提高高频重播上限的高弹材料,原因很简单,低音单元并不是只要放个低音就可以了,只要能放出来就可以了,而是希望它低音中音都能放,还要都放好(正如上几楼朋友指出的那样,严格地说只要不是0hz,分割振动一直存在)。但低音和中音的重放是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只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高弹材料了。当然,要想放好中高频,光是高弹还不够,还要小的密度,高的内阻尼……。

白夜行 发表于 2009-9-21 12:08

我曾经在音响展听过一对用at单元做的音箱(什么牌子我忘记了,我只知道很贵的),用胆机推,怎么声音就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呢?总的印象就是死气沉沉的,没生气。

antares 发表于 2009-9-21 13:01

至于刚性,在扬声器设计制造上,振膜材料的刚性常用弹性模量或是更好用一点的比模量来表示。了解振膜材料的话应该知道,PP的弹性模量并不一定比纸高。
至于为什么要在低频单元上使用可以提高高频重播上限的高弹材料 ...
okra 发表于 2009-9-21 11:2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受教了,不过上述解释只是理论,如果理论联系实际的话,似乎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既然振膜材质的软硬与下潜无关,为何哪几个品牌做超低音的时候不用软膜而都用硬膜?)呀。

okra 发表于 2009-9-21 13:33

这些理论不是xx主义,本来就是来自实际,来自大量的实验与实践。
至于你的这个问题,我看不太明白,因为前后的表述就有不同。
如果是指为什么新材料振膜低音比同口径纯纸盆低音下潜更好,没有几个反例。可以这么回答,首先低音扬声器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从高效率向低失真、重视超低频重放等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近几十年大量的高弹材料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锥盆制造(原因前两楼已说了),纯纸浆盆在过去很常见,而现在则几乎不用于高级低音扬声器,用纸浆的话,也掺入碳纤维、陶瓷纤维等高弹材料,或与高弹材料做成三明治结构使用。所以,用不同设计理念时代的产品作比较,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同一个低音单元,口径、磁路、弹波等都一样时,它的锥盆分别使用纯纸浆或其他高弹材料,只要振膜的质量不变,低频端的表现情况将基本一致。

牧神午后 发表于 2009-9-21 13:47

你的问题很好解释
1.用高刚性材料可以增加产品卖点,卖高价
2.你说的那几个厂自己都没能力做单元的,18寸那么大的单元会有多宽的选择面呢,所以只能选能买到的
3.一般人的低音炮都放在地上,用纸的不防潮,没几个月就发霉了怎么可以啊

bjbdk 发表于 2009-9-21 14:21

口水哗哗的流

antares 发表于 2009-9-21 14:24

这些理论不是xx主义,本来就是来自实际,来自大量的实验与实践。
至于你的这个问题,我看不太明白,因为前后的表述就有不同。
如果是指为什么新材料振膜低音比同口径纯纸盆低音下潜更好,没有几个反例。可以这么回 ...
okra 发表于 2009-9-21 13:33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问题很简单,因为您的观点是:振膜软硬对低频下潜(深否)没有关系(只与上潜有关),因为其重播的低频波长远远大于其直径。
我不明白的是,既然如此,为何那几个超低音都选择坚硬无比的振膜而不选用(相对)软一些的材料呢?或者这么问:为何没有一款12吋及以上的超低音使用软膜呢?
超低音都工作在100HZ以下,这里不存在兼顾中频的原因吧。

antares 发表于 2009-9-21 14:34

哦,这个“展开”并不是完全展开,那我确实没办法明白你在说什么。

我最后重复一次吧,1000>100>10>0.1>0.01,越小越算低频。与0.01hz相比,0.1hz频率更高。
不用折叠就可以0.01hz,甚至0hz(就是这么荒唐)而无 ...
okra 发表于 2009-9-21 11:1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可以找个荒唐的例子,找个F0最低的12吋低音单元来,拆下振膜,换上等重的丝绸或棉布,再听其F0表现与原先是否“差不多”。
我相信,这个试验没必要作就知道结果如何了。

antares 发表于 2009-9-21 15:43

我曾经在音响展听过一对用at单元做的音箱(什么牌子我忘记了,我只知道很贵的),用胆机推,怎么声音就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呢?总的印象就是死气沉沉的,没生气。
白夜行 发表于 2009-9-21 12:0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曾经几次去一黑胶发烧友家去吸毒,他的箱子是B&W 801S3,前级和后级是2字头的老马克(后级是单声道纯甲类100瓦)。第一次听,该组合的高音能量感强但不刺耳,穿透力大但无毛刺,细节很多但不突兀,听女高音那叫一个爽。可以说那次的聆听体验让我重新认识了大肥婆的金属高音单元,不夸张地说,迄今我听过的任何软球顶高音(包括ESOTAR平方)都有所不及。但几月后第二次去听则非常失望,中音瘦,低音少,高音飙。

您说我该如何评价801身上这个高音呢?如果我只听了第一次,会把它夸成一朵花吧?而如果只听第二次,该把它贬成臭狗屎了吧?

其实,这前后如此大的反差,原因不在音箱更与单元无关,而是主人将土星电子管唱放换成了老马克的晶体管唱放,喇叭线也换了一对鸡线(原来的XLO被人抢走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系统的声音,而非某一件器材(甚至某个单元)的声音。听一次就下结论是草率的。不是有那么个说法嘛,任何器材只要在某个时间、场合出过一次好声,那就是好器材。

至于您说的AT,感觉声音不如意是很正常的,如果AT的单元能臣服天下所有消费者的话,那别的厂早就倒闭了。

所以,无论是AT 还是JBL,尊崇归尊崇,喜爱归喜爱,但千万不要将其神话。“随便哪个音箱只要用上某个单元,就是天下第一!”,我以为只有初哥才会这么想当然。
页: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查看完整版本: 声色俱佳!——单元靓图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