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制作] 想自己制作音柱,请高手帮帮忙

  [复制链接] 查看: 514877|回复: 1385

12

主题

1

好友

41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7306
帖子
454
精华
0
经验
413 点
金钱
396 ¥
注册时间
2008-7-7
发表于 2008-8-4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到脚看了,感觉如果模仿惠威M1的分频器分频点较高估计在3700点分频,安我来也的说法高音要补偿,我倾向从箱背后加个R2C带式高音补,如果做好后发现超低音不够再说。
现在是资金问题,被套于股市,估计9月份可以拿出卖喇叭动手。

12

主题

1

好友

41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7306
帖子
454
精华
0
经验
413 点
金钱
396 ¥
注册时间
2008-7-7
发表于 2008-8-4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窗帘如何保证每只喇叭承受一样的功率?

0

主题

8

好友

481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7
精华
0
经验
4816 点
金钱
4708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8-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飞丝 于 2008-8-4 12:37 发表
这样窗帘如何保证每只喇叭承受一样的功率?

难道这样的连接每只喇叭承受功率会不一样吗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发表于 2008-8-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飞丝兄弟的意思是每一只喇叭的功率如何保证相同,对吧??不仅仅是每一行喇叭功率相同~按图连接,最上面一行的喇叭每只承受的功率最大,最下面一行的每只喇叭承受功率最小?前提是阻抗都一样的情况下。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0

好友

292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35779
帖子
298
精华
0
经验
292 点
金钱
292 ¥
注册时间
2008-2-18
发表于 2008-8-4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兄好!.
偶的喇叭还在睡觉!镀银线也有了!现在欠缺铝面板!.
进程慢是近日工作有点忙!最主要还是心情不好啊! 赌钱输了钱没心思去做!.
偶心刻领会到!赌的危害可与吸毒比美!偶打算戒赌!希望坛上的兄弟别加入赌局!赌博从来就只有庄家赢的!一旦涉足会令你深深不能自拔!身心受疲!甚至家破人亡的!.

0

主题

8

好友

481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7
精华
0
经验
4816 点
金钱
4708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8-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事,只当是进行了一场娱乐活动吧

12

主题

1

好友

41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7306
帖子
454
精华
0
经验
413 点
金钱
396 ¥
注册时间
2008-7-7
发表于 2008-8-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7 我来也 的帖子

按照我在初中学的物理计算方法,应该不一样。
认同prince的看法
头像被屏蔽

22

主题

0

好友

475

积分

禁止访问 当前离线

百岛之县→闲逛

UID
15048
帖子
324
精华
0
经验
475 点
金钱
82 ¥
注册时间
2006-11-23
发表于 2008-8-5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行的通:音柱边上再立一个传输线式低音炮,以1.8米的高度应该能出来不错的低频。灵敏度是个问题。所以想请教32只每边的小喇叭串并后灵敏度有多少?

0

主题

8

好友

481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7
精华
0
经验
4816 点
金钱
4708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8-5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阵列本来就是要配合低音箱使用的,为了搭配方便还是分体的好,而且还显得苗条点不是 分体的好处是可以任意搭配低音箱,且便于灵敏度的调整。

0

主题

8

好友

481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7
精华
0
经验
4816 点
金钱
4708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8-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个用计算机喇叭单元设计的巨无霸,就是没整明白作者是怎么控制梳状效应的
ArrayLine_full028.jpg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发表于 2008-8-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兄弟,能否介绍一下高频的梳状效应是咋回事吗?现在只是模糊的知道是波之间的干涉现象。最好有图示啊,更直观些~~
头像被屏蔽

22

主题

0

好友

475

积分

禁止访问 当前离线

百岛之县→闲逛

UID
15048
帖子
324
精华
0
经验
475 点
金钱
82 ¥
注册时间
2006-11-23
发表于 2008-8-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明白了。既然是这样,那就用4路功放来推,每边2路再加一个电子分频(可以调整分频点)各用一个音量控制。然后才是总音量。当然低音炮都各有各的选择,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不喜欢用象个大柜子一样的低音炮的

0

主题

8

好友

481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7
精华
0
经验
4816 点
金钱
4708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8-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rince 于 2008-8-5 17:29 发表
我来也兄弟,能否介绍一下高频的梳状效应是咋回事吗?现在只是模糊的知道是波之间的干涉现象。最好有图示啊,更直观些~~

您仔细看下本帖9#、10#、17#、41#、162#等处。
另外补充一下,高频的梳状效应除了表现为拐点以上高频段呈大幅度下滑趋势外,高频段曲线本身也会出现许多幅度较大的起伏,形状如同“梳子”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发表于 2008-8-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梳状效应发生应该是近场比较明显吧,远场的梳状效应比较弱吧~~因为远场时各个喇叭到听者的距离几乎相同,没有相位差。不知理解对不?

0

主题

8

好友

481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7
精华
0
经验
4816 点
金钱
4708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8-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道理,不过家用您就别考虑远场的情况了。对于线音源而言,听音距离要达到阵列的N倍以后才能称作远场,此时阵列的表现已经类似于点音源了,好处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仍可以获得清晰的声音,这点比普通点音源要优秀得多,剧场、露天演出、车站码头等专业场所就需要这么干

3

主题

0

好友

95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539
帖子
1175
精华
0
经验
959 点
金钱
635 ¥
注册时间
2006-7-7
发表于 2008-8-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完了,受益。很感谢我来也兄的耐心解释,开始中毒

42

主题

0

好友

63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082
帖子
318
精华
1
经验
634 点
金钱
226 ¥
注册时间
2004-7-25
发表于 2008-8-6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兄弟,家用近场的范围或称之为距离一般是线阵列高度的几倍距离内呢?

0

主题

8

好友

481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7
精华
0
经验
4816 点
金钱
4708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8-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家用线音源箱都>1.8M,在3、4倍也就是说6、7M的听音范围内基本都呈现线音源传播特性,所以我们不必考虑远场的情况

0

主题

8

好友

481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7
精华
0
经验
4816 点
金钱
4708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08-8-7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干脆把上次发在另外一个贴上的转到这里,使这贴资料更广泛些

国际上对于线阵列(LINE ARRAY)一直就分为两派:
1、以Jim Griffin(就是那个著名的线音源白皮书的作者)为典型代表,其设计无数,均得到拥趸们的喜爱,从国外用家使用的反馈情况来看无不表示满意并交口称赞的。
偶凭三脚猫的英语基础大致了解了下他对于线音源的设计理念,Jim Griffin博士认为:人耳对于水平方向的相位较敏感的原因是,人耳隔着个脑袋本身就成水平方向排列,对于水平方向的发声点因其传播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差明显而能很好的被感知(这点偶同意);但同时对于垂直方向的发声点,因其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差远没有水平方向的差距大,所以人耳对于垂直方向的声音的相位差的感知远较水平方向来的迟钝(这点偶部分同意),好像Griffin还提到过阵列垂直方向上各单元到达人耳时间差基本在1--35毫秒(偶记不清了)内,由于线音源不容易受到天花与地板反射的干扰,所以我们对于垂直方向的声音的相位差的感知也不太明显……线音源的基础理论有相当一部分就来源于此。

2、以norman bates(就是那个著名的诺尔曼阵列的设计者)则强调,垂直方向的全频单元应成弧线型(反弓形)排列(curved array) 以使每只单元都距人耳相同的距离,中间最好再加上只高音。这种诺尔曼阵列还有个变形,就是为了制做与摆位方便、同时也为了美观,如果全频单元呈垂直而非弧型排列,那就需要对每只单元单独做出相位调校以使它们每只都距人耳相同的距离,即达到与弧形阵列相同的效果。

诺尔曼阵列也有不少拥护者,记得以前在那个关于阵列的长贴里维版就提出过类似的每个单元都应有不同接法的问题。
多年来两派观点争锋相对,各自扇子们口水交加常不绝于耳。根据对于那些贵价厂制品阵列长期的听音实践,偶基本还是站在了Jim Griffin博士纯粹线阵列的一边,虽然他那人耳对于垂直方向的声音的相位差感知的理论是缺乏些说服力,但诺尔曼的弧型阵列究其实质恰恰是点音源设计而非线音源,它其实就如同一个巨大耳机。

而并没有对每只单元做单独相位调校的那些厂制品如Infinity IRSV、Genesis1.1、McIntosh XRT系列、Pipedreams Reference、RedRose Revelation1、ClairAudient LS系列、SelahAudio系列、SwansDulcet2无一不是令人陶醉的HIEND制品,偶就有幸仔细品味过其中的二三,那滋味真是过耳不忘、惦记至今。要是按诺尔曼理论,那些个一体化长铝带您总不能对每个位子做专门的相位调校吧,其中用Bandor(Jordan的OEM制品)2”小全频构成的ClairAudient LS系列也并没有单独调校每只单元的相位,同样也不是迷倒了不少烧友啊!偶倒是认为其实线音源那独特的声音特性与几乎不受六面墙体的反射声波干扰的优点,极有可能就是其与点音源不同的相位特性所导致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3 收起 理由
okra + 3

查看全部评分

21

主题

1

好友

125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罪恶燃烧

Rank: 6Rank: 6

UID
34083
帖子
1113
精华
4
经验
1255 点
金钱
1002 ¥
注册时间
2008-1-15
发表于 2008-8-1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彻底被征服了
开始买单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0-4 04:10 , Processed in 0.16325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