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主题

1

好友

79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金龙七子

Rank: 5Rank: 5

UID
583992
帖子
780
精华
0
经验
790 点
金钱
776 ¥
注册时间
2013-4-16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发烧 发表于 2015-4-5 22:53
正温场管各方面性能都此双极三极管好,特別是N型管,p型管性能较差,用全N型输出才能发挥出正温场管性能。 ...

非常赞同你对正温管性能的认知,也很高兴你能指正我两方面的不足,可不可以麻烦你说的更清楚一些?

p型管性能较差,是相对而言,再差,也远远比P型三极管强,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减少不足,1个240,配2个9240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法,虽然是一种妥协,事实证明是可行的。

我无法理解你说的,正温管低压线性好电流大的意思,难道高压供电时,线性不好?电流不大?正温管在高电压下,衬底和漏极的PN结变厚,结电容变小很多,栅电荷Qg变小,一个器件的Qg大小直接影响到它的开启、关闭的速度,正温管是压控器件,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跨导更大,线性更好,转换速率和频宽更好,米勒反馈更小,稳定性更高。这些性能,仅仅由器件本身决定,提高电源利用率和效率虽然是物尽其用,但不是提高性能的方法,提高性能,只能根据器件本事特点去构思功放架构,包括供电电压。

A5还是甲类,虽然恒流源负载可以提高电源利用率和效率,但是这和发挥正温管主要优点是本末倒置的,恒流源本来是一个非线性结构,对音质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真正能发挥正温管优点的,唯有高压供电的甲乙类方法,没有之一,没有。并管,对于三极管和负温管,可以容易提高输出电流能力,正温管也可以并管提高输出电流,但是变得非常不容易,需要非常精密的选配和合理的安装工艺。对于正温管,想要得到大电流低失真输出,最佳的方案是提高供电电压。

头像被屏蔽

125

主题

1

好友

797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40023
帖子
11043
精华
1
经验
7975 点
金钱
7864 ¥
注册时间
2008-4-11
发表于 2015-4-6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

主题

0

好友

33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68244
帖子
315
精华
0
经验
334 点
金钱
314 ¥
注册时间
2013-2-25
发表于 2015-4-6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woaw 发表于 2015-4-6 01:29
你说的加味精其实就是指标偏低的电路。
你仿真的这个电路开环增益偏低,反馈深度比较浅吧? 阻尼系数是不 ...

这个电路开环增益大约50dB(20kHz), 反馈量有30dB(20kHz),也不算太低,因为他闭环增益取的低(大约20dB),所以阻尼系数不会比一般三级放大的低多少。
我个人观点优点就是带宽宽,闭环稳定,其他性能一般般,死穴是温补比较麻烦、电压利用率低、不适合工作在甲乙类(不适合高电压单对管甲乙类,适合低电压多对管甲类)

19

主题

8

好友

188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32719
帖子
1958
精华
0
经验
1886 点
金钱
1848 ¥
注册时间
2011-5-11
发表于 2015-4-6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希望LZ晒一下音响器材。好让大家饱饱眼福。

44

主题

3

好友

284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26786
帖子
2952
精华
0
经验
2840 点
金钱
2774 ¥
注册时间
2013-10-10
发表于 2015-4-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tb3008940 发表于 2015-4-6 01:35
非常赞同你对正温管性能的认知,也很高兴你能指正我两方面的不足,可不可以麻烦你说的更清楚一些?

p ...

谁说p型  9240性能差了    ?  差到要用两个?
请明确说出 那个指标差了??
我要跟你对峙

3

主题

4

好友

67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7742
帖子
681
精华
0
经验
671 点
金钱
658 ¥
注册时间
2008-7-12
发表于 2015-4-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正温管实际上都是指工业用的管子,主要是取其电流大,能充当甲类电路的末级大功率管使用。但是它不适合一般AB类的电路,而大多数人的功放都是AB类的。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4-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4

主题

3

好友

284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26786
帖子
2952
精华
0
经验
2840 点
金钱
2774 ¥
注册时间
2013-10-10
发表于 2015-4-6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tsyg99 发表于 2015-4-6 11:33
"混乱"是因为你不明白关键点造成自己逻辑混乱

看看你发的温补逻辑,纯属于教科书的,虽然很逻辑,但极 ...

当输出功率为100W时,看看低频是不是被大幅度压缩了,难道这不是严重失真?

请问大师  怎么个看法    具体点说说    你可能扯到电子上了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4-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2

主题

1

好友

175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029
帖子
1978
精华
0
经验
1750 点
金钱
1625 ¥
注册时间
2006-12-16
发表于 2015-4-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想知道正温管的温度补偿怎么做   
特别是取消漏极电阻情况下   没有了直流反馈   
正温管的温度一上    电流会快速上升  
在散热器或者在管子上贴温度敏感件做反馈补偿响应慢且不稳定
楼主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    说大概的思路就行   
头像被屏蔽

6

主题

0

好友

539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583731
帖子
678
精华
0
经验
539 点
金钱
652 ¥
注册时间
2013-4-15
发表于 2015-4-6 12:54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

主题

0

好友

33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68244
帖子
315
精华
0
经验
334 点
金钱
314 ¥
注册时间
2013-2-25
发表于 2015-4-6 13:1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忧郁绵羊 发表于 2015-4-6 10:43
谁说p型  9240性能差了    ?  差到要用两个?
请明确说出 那个指标差了??
我要跟你对峙

说9240差,是和240相比的,不然就不会用两个了
头像被屏蔽

6

主题

0

好友

539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583731
帖子
678
精华
0
经验
539 点
金钱
652 ¥
注册时间
2013-4-15
发表于 2015-4-6 13:24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主题

17

好友

4371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1
精华
0
经验
4371 点
金钱
4055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5-4-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lzlz 发表于 2015-4-6 12:26
只想知道正温管的温度补偿怎么做   
特别是取消漏极电阻情况下   没有了直流反馈   
正温管的温度一上    ...

之前就仔细看过前面楼主的照片,做过交流,但是因为涉及到可能有的不该公开内容,就大胆猜测一下。
1、楼主散热的做法相当的巧妙,这是把管子应用在高压大电流的保证。这种方法在高级的专业放大器中见到过,民用产品中很少见。
楼主把正温的MOS管,先是直接固定在一块大约10CM*10CM的一块铜板上,管子与铜板之间不用绝缘。这样管子的热量会迅速的传到铜板上,而这块铜板再使用绝缘介质与散热器相连,热量再传到散热器上。这样做相当于把管子的自带散热板扩大了几倍到几十倍,使得管芯激热减小,热崩溃的机会减小了很多。如果能仿照贴片元件的方法,把正温MOS直接焊接在大块铜板上可能效果会更好。
2、楼主一再提倡甲类应用是有道理的,从管子平均热量来看,因为纯甲类电路电源消耗是恒定的,输出功率的增加,只能是减小了管子自身的实际功耗,管子的功耗小了,温度应该更。。。。这样可以简化一下温度补偿电路。如果是应用在甲乙类工作状态,温度补偿电路会更复杂。
3、100V供电,400MA静态电流,控制的好的话,管子是可以安全工作的,见过PASS老头用常规的散热方法使管子的功耗差不多是这个数值,但是PASS老头显然楼主的做法安全可靠。
帖子太长了,只能慢慢看。

33

主题

17

好友

4371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1
精华
0
经验
4371 点
金钱
4055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5-4-6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永远不会独行 发表于 2015-4-6 12:54
只要能实现音频与输入相同的波形,就会又低频大幅提升……

传统电路的确如此,因为信号不是完全按比例 ...

补充一下,之前的回帖掉了几个字,应该是:

对于散热,PASS老头的做法,显然不如楼主的做法安全可靠。

其实我关心的还是这种工业MOS,因为输入电容偏大,高频相应的问题,通过简单的仿真发现,常规电路中应用这类MOS,当负反馈程度比较浅的时候,20KHZ的信号时,明显看到正弦波、方波已经有明显的畸变了。

42

主题

1

好友

175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6029
帖子
1978
精华
0
经验
1750 点
金钱
1625 ¥
注册时间
2006-12-16
发表于 2015-4-6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5-4-6 13:26
之前就仔细看过前面楼主的照片,做过交流,但是因为涉及到可能有的不该公开内容,就大胆猜测一下。
1、 ...

哦   即使这样做还是要很大散热器  也要加温度补偿电路  
如果工作在甲类   温度补偿电路相对好做   我可以做到调多少电流实时稳定多少电流   工作时 “电流”也不变  
工作在甲乙类   温度补偿电路就不容易了   我试过多种方法   效果不理想  
甲乙类时  静态可以  工作时"电流"会变   原因是"采样"在变  即温度电流都在变      

44

主题

3

好友

284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26786
帖子
2952
精华
0
经验
2840 点
金钱
2774 ¥
注册时间
2013-10-10
发表于 2015-4-6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dune2012 发表于 2015-4-6 13:10
说9240差,是和240相比的,不然就不会用两个了

     难道你以为我认为是和运放比?

19

主题

8

好友

188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32719
帖子
1958
精华
0
经验
1886 点
金钱
1848 ¥
注册时间
2011-5-11
发表于 2015-4-6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tsyg99 发表于 2015-4-6 11:33
"混乱"是因为你不明白关键点造成自己逻辑混乱

看看你发的温补逻辑,纯属于教科书的,虽然很逻辑,但极 ...


"当输出功率为100W时,看看低频是不是被大幅度压缩了,难道这不是严重失真?"
你这个我是不赞同的,输出功率都已经达到100W了,不知道怎么用的。音响系统最终服务于发声单元,100W是用来推30W喇叭,还是100W喇叭呢。没有详细指定的条件下谈理论,就没有绝对的答案。
头像被屏蔽

6

主题

0

好友

539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583731
帖子
678
精华
0
经验
539 点
金钱
652 ¥
注册时间
2013-4-15
发表于 2015-4-6 14:1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54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32
帖子
14140
精华
0
经验
14228 点
金钱
14167 ¥
注册时间
2009-7-18
发表于 2015-4-6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