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012
- 在线时间
- 230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5-22
- 阅读权限
- 150
- 精华
- 17
 
- UID
- 6
- 帖子
- 6498
- 精华
- 17
- 经验
- 8012 点
- 金钱
- 1636 ¥
- 注册时间
- 2004-3-16
|
分析一下这个自称为"自由甲类"的工作:
XLF0602画的这个图,是"自由甲类"的工作基础:

图中,只要有I1存在,上方的二极管和T1三极管的BE结,就按特定的电流比例,分流了I1.这样,T1就获得了IB1基极电流,将在T1的产生IC,T1不会截止.同理,有I2存在,T2也不会截止.
在"自由甲类"中,两只偏置三极管的BE结就是这两只二极管.不同的是,这里的BE结是一个参考,然后通过环路负反馈来进行控制.
实际应用是,需要在功率管的射极串上电阻,以稳定静态电流.另一个方面,由于上图中二极管的压降或者说偏置三极管的BE电压较高,会超出功率管的偏置需求.因此,要象楼主那样,用一只控制三极管的BE结与两级达林顿式功率的BE结相并,并适当加上电阻.也就是下图的形式.
分析图时,假设Q2和Q4均是一只三极管,而非达林顿.Q1上方接的是恒流源,电流为I1.Q2下方接的是VAS即电压放大级的管子C极.I1一部分电流流经Q1的E极,C极,Q3的C极,E极,然后流到下方的VAS管,大小为IC1.另一部分电流流向Q2的基极,大小为Ib2.还有一小部分电流经Q1的BE结和电阻R13流到输出端,大小为Ib1.
1.静态时,由于输出管Q2,Q4上的射极电阻R10,R11上,没有增加额外的电压,电路处于对称状态.下方偏置管Q3的基极电流Ib3=Ib1,即等于上方偏置管Q1的基极电流Ib1.同样,Ib2=Ib4.
假设偏置管Q1的BE结特性与功率管Q2的BE结特性一致(这样下面分析得到的电流分配比例比较线性,但实际上相差较大,特别是功率管为达林顿时,这里的假设是为便于理解),这样,他们的偏置电流关系有这样的关系:Ib1*R13=Ib2(1+β2)*R10,即R13上的压降与R10的压降相等,这样近似得到 Ib1=Ib2*β2*R10/R13,即存在着一个特定的比例关系.
在这里 IC1=Ib1*β1.因此,IC1被分为的三部分,三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并按照这个比例关系进行分配.控制R10的值,可以设置功率管的静态输出电流.同样,改变恒流源I1的值也能改变功率管的静态输出电流
2.动态输出时,假定输出的是下半周信号,VAS级的电流增大,令下方功率管Q4的电流增大,R13上的压降增大,下方偏置管将向饱和方向变化,.但重点分析要放在上半部分的管子上.
由于上方偏置管子仍处于线性放大状态(虽然向截止方向发展),管子的工作状态没有明显变化,尤其是仍需要流过I1的总电流!!!(仅是CE极电压变化带来偏置管和功率管的β值的小变化),在他的环路负反馈作用下,他仍然要维持原来的稳定状态,各个电流的比例分配条件也因此没有明显的改变.也就是说,功率管仍流过跟静态时相差不大的电流,从而不产生截止.
.................
从分析上看,这个"自由甲类"是能防止功率管的截止现象,收到SUPER A线路类似的效果.但静态电流设定不够明晰,按这样的接法调节上比较麻烦(需改变两只电阻).热补尝方面,估计他反而有一些优势,靠反馈作用能把电流按比例稳定住(尤其是电流分配比例较为线性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