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主题

3

好友

290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38909
帖子
2985
精华
0
经验
2902 点
金钱
2851 ¥
注册时间
2017-10-4
发表于 2022-3-20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22-3-20 02:20
综合网友关于输出管发射极电阻取值的观点:

1.平衡管子的作用,还有就是对管子有一定的过流保护作用, ...


    一些厂机也是没有使用的,如德国ASR音乐发电厂/高文。

https://audio-circuit.dk/downloa ... nd-390D-pwr-sch.pdf

https://audio-circuit.dk/downloads/aura/Aura-VA100II-pwr-sch.pdf

https://audio-circuit.dk/downloads/aura/Aura-VA50-pre-sch.pdf

goldmund telos scheme.jpg.jpg
德国 ASR II 音乐发电厂.jpg


74

主题

4

好友

242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291
帖子
2668
精华
0
经验
2420 点
金钱
2307 ¥
注册时间
2010-6-21
发表于 2022-3-2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岑雪涛 发表于 2022-3-20 07:57
凭良心的说,我知道“岑雪涛电路”这几个字非常扎眼,但很无奈,我得给后来的科研者一点点希望,投入资金精 ...

不扎眼,我就觉得很好,好过哪个我什么慢,国人就是要敢于命名自己的电路,这无可厚非。

9

主题

3

好友

290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38909
帖子
2985
精华
0
经验
2902 点
金钱
2851 ¥
注册时间
2017-10-4
发表于 2022-3-2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22-3-20 02:07
这话题还在深入啊,楼主是好意放出来一个电路架构让大家来讨论,但是后期又表现的比较固执,可能是对自己设 ...


     同样的电路,他那个画法,能把人看晕,增加神秘的色彩。

1 sshot-2.png
2 EUV.jpg
B5 - an excelent AB class amplifier.jpg
benny.gif
CKKIIIJfetAmp.gif
SBO9G8.jpg
sshot-1.png
sshot-3.jpg

40

主题

3

好友

22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29477
帖子
337
精华
0
经验
223 点
金钱
151 ¥
注册时间
2017-3-19
发表于 2022-3-2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爱石机 发表于 2011-11-2 15:54
电路形式申请专利我觉得作用不大,
只要一出来,仿制就大把了

别人申请专利不是为了保护,而是拿专利证书去单位领奖励

74

主题

4

好友

242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13291
帖子
2668
精华
0
经验
2420 点
金钱
2307 ¥
注册时间
2010-6-21
发表于 2022-3-2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tangsix 发表于 2022-3-20 11:34
别人申请专利不是为了保护,而是拿专利证书去单位领奖励

哪点钱还不够塞牙逢, cgpad大老,发了一堆和楼主电路长得相似的,都是有名有姓的厂家,如果专利没过期,挨个找这些厂家要钱才是正事。

33

主题

17

好友

436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4
精华
0
经验
4364 点
金钱
4048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22-3-2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岑雪涛 发表于 2022-3-20 07:10
我倒是觉得你们这些会算数又理论全面的大师级人物更应该动手制作,在全开环与靓声要求下,把更加精准的元件 ...

    没什么好试验的,早就说过了。
    输出级的架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的电子刊物上就发表过了这个架构,应该是在您的专利还没有申请的时候,我用这过个架构做过50W的纯甲类功放,也做过小功率的耳放电路,没什么神秘的。至于您后期的改动,跟普通的两级达林顿输出没什么本质区别,甚至都不值得一试了。
    输入级的架构,在我自己的论坛还存在的时候,应该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就跟这个帖子中曾经回帖的“locky_z”同学一起讨论过了,当然来源也不是您的“专利”,而是“TUBECAD”那个网站,而且也地摊试验过,后来看到其实对于差分来说,还不如使用同极性的管子有优势。
    至于开环工作那就别纠结了,只要控制好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电阻的比例就行,但是您的“专利”电路中的做法注定是技术指标不到的结果。
   

16

主题

0

好友

147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71060
帖子
1477
精华
0
经验
1479 点
金钱
1443 ¥
注册时间
2010-12-11
发表于 2022-3-2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bhv580742 于 2022-3-20 12:39 编辑
牛哥 发表于 2022-3-20 12:06
没什么好试验的,早就说过了。
    输出级的架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的电子刊物上就发表过了这个 ...


原电路输入级的架构,就是沃尔漫电路,经典的共射-共基级联,一般电子基础书都有介绍。后面的功放架构我在852楼也贴出了1979年法国杂志发表的文章。也告诉他R13限制这个无法输出大电流,并告诉他集成电路经常使用,其实他完全可以照抄作业,加个恒流源或末级增加电流放大。(下图)但他还是念念有词,专利独创,世界限于神秘,欧美争先来朝。他后面重新改了末级,更是一塌糊涂,白折腾,不忍点评。就因为几十年来没人敢说他而已。
AD847内部。
无标题.png

33

主题

17

好友

436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4
精华
0
经验
4364 点
金钱
4048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22-3-2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hdbhv580742 发表于 2022-3-20 12:34
原电路输入级的架构,就是沃尔漫电路,经典的共射-共基级联,一般电子基础书都有介绍。后面的功放架构 ...

    输出级就不用再说了,对于输入级的讨论,跟您的观点稍有差异,我的观点跟“locky_z”同学的一样,因为就这个电路我们已经在十几年前讨论过,核心是其中的“异极性差分”,不是沃尔曼电路。
    与沃尔曼电路区别在于第一要看下管的组态(应该是集电极输出),第二要看上管的基极接法是否是有一个交流对地通路,换个角度看就是这一级的电压增益应该是由下管的组态和参数决定。
    下图可能更容易说明问题,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
输入级.png



      

33

主题

17

好友

436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4
精华
0
经验
4364 点
金钱
4048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22-3-20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电路都有自己的特点,当然就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楼主用心研究这个电路,并且拿出来自己的结果与大家分享,要点赞。帖子这么热,这么多人积极参与,也说明大家都想要这个不太常规的电路能发挥到最好的作用。

电压增益.png

100

主题

10

好友

262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音乐是听的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084
帖子
2547
精华
0
经验
2628 点
金钱
2277 ¥
注册时间
2006-11-24
发表于 2022-3-20 14:4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音质不敢苟同,基本没有做的想法,能比得过pass zen4吗?

52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在线

Rank: 8Rank: 8

UID
800669
帖子
13549
精华
0
经验
13547 点
金钱
13426 ¥
注册时间
2015-9-21
发表于 2022-3-20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输入直接用差分就简单多了,可以省掉N管。不过会与别人相同

135

主题

6

好友

3892

积分

贵宾 当前在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25
精华
12
经验
3892 点
金钱
2532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2-3-20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22-3-20 16:06 编辑


这种输入结构优点
1.有部分差分性质,例如在同向和反向输入端加上相同信号(或者电源端加上干扰信号),输出端对地不会出现这种共模信号,也就是有共模抑制效果。
2.普通差分电路,共模抑制比主要取决的元件对称性和公共恒流源的电阻。但公共恒流源在高频段的阻抗大幅降低,因此普通差分电路高频段的共模抑制比降低得很厉害,就是这个恒流源的原因。但这个异极性差分,直接省掉发射极的公共电阻,其高频段的共模抑制比会比普通差分高。
3.普通同级性差分,工作电流由公共恒流源限定了,也因此决定了对后面电压放大级米勒电容充电电流大小,也即带宽完全由差分级公共恒流源决定了。但此输入级,工作电流是没有被限制的,因此最大带宽完全不受限制,这种特征其实就是CFB模式的特征。

将LZ的两个输入结构集成在一起(一个P型,一个N型)就成了LT1361的输入结构,对称性更好。LZ后来的电路输入结构估计参考LT1361改了一下,但想要和LT1361有所区别吧,将发射极电阻换成了2个。另外也放弃加上输入端跟随器电平偏移,因此被迫在输入端加上二极管以便获得合适的偏置电位。
实际上这个电路输入管用P-JFET+N-JFET来做,直接利用JFET的负偏置,完全可以抵消输入端的偏移电平,连跟随器、二极管都可以省掉。


4

主题

0

好友

46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941883
帖子
48
精华
0
经验
46 点
金钱
38 ¥
注册时间
2022-1-9
发表于 2022-3-20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到图啊?

9

主题

3

好友

290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38909
帖子
2985
精华
0
经验
2902 点
金钱
2851 ¥
注册时间
2017-10-4
发表于 2022-3-20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环电流模式放大电路

sshot-1.png

Pioneer MZ1.jpg

100

主题

10

好友

262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音乐是听的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084
帖子
2547
精华
0
经验
2628 点
金钱
2277 ¥
注册时间
2006-11-24
发表于 2022-3-20 18:0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mkopqqaa 于 2022-3-20 18:11 编辑
cgpad 发表于 2022-3-20 17:26
开环电流模式放大电路


这2图,妙 !手又开始痒了  !

16

主题

0

好友

147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71060
帖子
1477
精华
0
经验
1479 点
金钱
1443 ¥
注册时间
2010-12-11
发表于 2022-3-2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bhv580742 于 2022-3-20 23:47 编辑
牛哥 发表于 2022-3-20 13:42
每个电路都有自己的特点,当然就是有优点也有缺点,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楼主用心研究这个电路,并且拿出 ...


哈哈,你一说我认真看了一下,果然不是沃尔漫电路,不会有沃尔漫的任何优点。
你是对的,沃尔曼是从共基管集电极取信号的,但没有你们想象那么复杂,不存在什么异极差分。
还特别简单,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单管共发射极电路。
我把电路理顺给你看。
1,左边绿色框是缓冲射极跟随器,删除不影响分析
2,橙色框内输出后面末级不影响分析也先删除。
得出图2
3,剩下中间的下面有一个电阻不参与放大,也可忽略。
4,2级射极跟随器(NPN+PNP)串联,放大倍数还是1,所以:输入A=输出B=输出C,三个点电位交流状态恒等,永远相等。
由于A通过电解电容接地了,那么等于所有三个点ABC都接地了。(这个地是浮动地,通过RC组成的低通随输出直流漂移,有稳定输出直流电位的效果,简单说就是一个直流伺服,运放就是NPN+PNP跟随器,忽略不影响交流分析)
简化后图3真面目,
最终这是一个单管放大器,共发射极状态。自带直流伺服,其它管都是陪衬,设计者给自己设置的迷宫。
随时欢迎仿真。
无标题.png
补充:直流伺服的精度和伺服运放的放大倍数成正比,本电路的伺服运放是NPN+PNP组成的跟随器,放大倍数1,所以没什么精度。
整个电路等效如下,认识共射和共集电路的人都看得懂.不用盖900多层楼16年来讨论,看这种电路图分析不需要2分钟,仿真都是多余。
2级共射串联,核心就6个元件
wem.jpg

补充内容 (2022-3-30 02:22):
从最后简化后的等效电路来看,楼主是误打误撞做了一个无大环路反馈的功放,但是由于电子基础薄弱,电路设计出现很多画蛇添足的错误。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21:1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班主任给了个任务,抬一桶大便到河对岸种南瓜,特别交待要男同学抬一头,女同学抬另一头、4个同学轮流抬。那时候文革刚结束,要打破男女生不交往恶习。男抬一头女抬一头,屎桶往男生靠容易脏,后来大家换根长竹杆,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抬一头,另一个男生和另一个女生抬另一头,4个同学同时抬,很轻枱顺利抬头南瓜地。(N管十P管)的对称演变成[(N管十P管=NP管)与(N管十P管=NP管)]的对称。这是我的NP管理论,不明白的就洗洗睡觉吧

100

主题

10

好友

262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音乐是听的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084
帖子
2547
精华
0
经验
2628 点
金钱
2277 ¥
注册时间
2006-11-24
发表于 2022-3-20 23:2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NP管组合就那可数的几种,4管组合绝对新鲜。

16

主题

0

好友

147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71060
帖子
1477
精华
0
经验
1479 点
金钱
1443 ¥
注册时间
2010-12-11
发表于 2022-3-20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bhv580742 于 2022-3-21 00:00 编辑
岑雪涛 发表于 2022-3-20 21:13
小时候班主任给了个任务,抬一桶大便到河对岸种南瓜,特别交待要男同学抬一头,女同学抬另一头、4个同学轮 ...


你的电路我在916楼已经分析得很清楚,没有什么神秘,错误也很多,缺点也很多。
但是你说音质很好,我相信。
因为你这个电路符合0db放大理念,把电压放大和电流分开,可以杜绝喇叭反电动势的影响。
这点和我的理念相符。也符合少个香炉少只鬼的简洁原则。
http://bbs.hifidi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95600
但是不要太膨胀,毕竟你设计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效率很低,输出不能大电流等,还有多余电路和元件等。
你这个电路如果忽略效率失真功率动态缺点,只谈音质,应该可以胜出市面70%以上的各种功放。
改进的方向就是采用真正的沃尔曼电路

1

主题

0

好友

231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26377
帖子
230
精华
0
经验
231 点
金钱
231 ¥
注册时间
2011-11-1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2:1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不对,同电压供电情况下,我的功放比市面上功放靓声推力更巨大。你理论遇上新式电路不够用,建议实践装机摸索,从而写出实用教科书,指导国产功放行业大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