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66
- 在线时间
- 2574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7-12-18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0
 
- UID
- 5178
- 帖子
- 619
- 精华
- 0
- 经验
- 666 点
- 金钱
- 604 ¥
- 注册时间
- 2005-8-9
|
Dracula81
1: Prism Sound 没有一款HIFI产品,你可以不懂,但是不能乱说。
2:你登录Weiss或者Lavry或者EMMLAB的网站,会问你进入Pro还是HIFI子站,你看公司沿革介绍就知道了,这些公司都是副业做HIFI,主力都是录音备。
3:RME不是HI-END级别设备,差得远了。做声卡驱动他是绝对的超一流公司,但是做AD/DA充其量二流。
4:关于抖动测试,主要是Interface Jitter和Sampling Jiiter(fs Jitter),AES标准给出了接口抖动抑制测试模板,但是没有给出采样抖动测试要求,所以很多公司只提供接口抖动测试。
采样抖动测试在音频领域没有标准化,所以每家公司测试方法也不同,所以要看好测试条件再对比,这边谢RJ那边写TIE··当然看上去数值差距很大。
因为这方面比较深奥,所以Prism 或者Lavry这些公司并没有把这些内容写道参数说明书中,而且专门写了论文,内有详细的抖动理论和其测试方法。
5:接口抖动会传导到采样抖动。
6:采样影响影响THD和IMD性能,尤其在高采样处理时候;DSD对低采样抖动依赖度更高,这也导致能做好DSD设备的公司更少。
7:举例,以下都是未记权测试,而且是90年代初设计的产品。
Prism Sound AD2 ,5Hz-fs/2 +O/-0.05dB 频响;-108dB THD+n ;130dB动态范围;96kHz
dCS954(纯录音时代的dCS),-109dB THD+n,192kHz
那个时候大多HIFI厂家还在-90dB THD+n打转咩···而且那个时候时钟技术落后,做好时钟太难了,只能依靠技术+逻辑芯片搭建,技术门槛很高,不像现在用俩集成电路就搞定。
8:Lavry有个论文提到了关于192和96,其实96绝大时候以及够用了,其实作好的48也够了,CD不好听一个重要因素不是采样率,二是bit不够,24bit带来的改变远比采样率带来的改变对听感影响大许多。
超高采样率时候,整个设备的底噪会增大,而且高频抖动越发难做。
9:最后,像Prism Sound和dCS这种级别的公司,已经把芯片其他部分发挥到极致,所以去研究抖动以再提高其产品性能。
但是像TC之流,连AD/DA都设计不明白,直接去玩抖动了(很多HIFI公司也这样),那真是太搞笑了。
Prism 能把一款芯片设计到超出其芯片设计师的理想状态,这才是本事,当然或者也可像dCS一样自己搭建AD/DA芯片。
10:AD/DA性能的极具提高需要芯片设计商的进步。
比如音频AD/DA行业两个里程碑级进步,一是10年前AKM发布了AK5394,这个ADC可以提供高达-110dB THD+n,迄今为止所有数字音频分析仪(包括AP2722和Prism dS3)都使用它作为数据采集芯片,当然电路时特殊设计的。
另一个里程碑就是ESS的Sabre32技术,其DAC芯片ES9018直接做到了-120dB THD+n。
11:不是所有蓝光和电影院片源都是192,绝大部分都是96的,甚至还有部分是48的。
12:高性能母带设备都是对Jitter有要求的,当然是反应在最后的音频品质上,比如Prsim Sound、录音时代的dCS 和 Lavry 是母带设备。
这里说一下,Weiss是非常好的算法工程师,他发明了很多音频工业的高级算法,比如他的POW-R和PEQ都在母带领域应用很多,但是注意一点,他的顶级设备都带有AES3接口,
简单说,那些母带工程师买Weiss的设备后,还会买Prism或者dCS等驳接,因为Wiess做AD/DA只能说不错···而不是殿堂级-State-of-the-art。
至于RME,没有顶级唱片公司会用他的AD/DA做母带。
13:你也别在回帖了,别在露怯了。你掌握的知识太少了,以至于我们不能在一个水平线上沟通。祝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