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机制作] 束射四极管或五极管的帘栅反馈

 关闭 [复制链接] 查看: 37834|回复: 128

3

主题

1

好友

25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40779
帖子
856
精华
0
经验
259 点
金钱
255 ¥
注册时间
2008-4-18
发表于 2008-11-2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出来讨论还是很不错的,大家研究学习学习很好。

5

主题

0

好友

84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0536
帖子
1153
精华
0
经验
846 点
金钱
831 ¥
注册时间
2008-4-16
发表于 2008-11-2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hw007 于 2008-11-25 16:59 发表

申请专利是假的,胆机的电路沿用至今已经相当成熟,要拿出什么特别的新创意已经没什么可能的了,只是提供这个负反馈方式供DIY束射管功放的发烧友作为参考罢了!

非常佩服老兄的钻研精神。看老外九十年代生产的胆机,有不少创新的电路。比如:VMOS管作恒流源等。看来还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才能推陈出新。J版,咪版就是我们的楷模。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0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DIY本意就是要多动手、多实践!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0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有胆 于 2008-11-25 17:03 发表



高手,我做了一台现在是用三极接法.......现你说的能用在吗,

如能电路又是如何...........

但不知你的后级供电电压是多少?我查过KT88的参数,屏压取500v、帘栅压取300v、静态屏流调至60ma时的帘栅流约3ma,帘栅流动态变化达十几ma,如果采用程氏反馈的话,屏压取500v、帘栅压供电(帘栅反馈电阻之前)取400v、静态屏流调至60ma、反馈电阻取30k(这样到达帘栅极的实际电压是300v),我没有用过KT88,具体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进行调整!

22

主题

2

好友

221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开心就好

Rank: 3Rank: 3

UID
33934
帖子
2385
精华
1
经验
2215 点
金钱
2044 ¥
注册时间
2008-1-12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1-25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007能拿出来讨论就是一件好事,觉得不好的也应该拿数据来支持!不要一口就讲不好,这样也不见得你就是好的!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0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支持,我的本意就是把自己摸索到的电路思想拿出这里,让大家探讨、研究,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实际试听(其实电路也很简单)作出对比,有哪些不足的或需要改进的都把它公布出来,如果该电路的确无可取之处,也应有个结论,如果可取的,对DIY一族又提高了多一种动手乐趣!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1-2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楼主,但楼主最好有个测试的结果,或者阐述比出的优势。我对帘栅极电流与屏流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虚心向楼主请教。

1

主题

0

好友

113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2777
帖子
462
精华
3
经验
1132 点
金钱
525 ¥
注册时间
2008-5-10
发表于 2008-11-2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ctflower 于 2008-11-25 14:40 发表



请以 精确的数学公式 结合实际数据 得出具体数字化的指标  来证明  用耳朵的  不可信


我玩胆时间不常,有些基础知识不了解。三极管的等效电路很简单,但从没见过五极
管的等效电路。是没有人做过吗?应该不会太复杂的。没有等效电路,定量解释这
个方法是有困难的。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11-2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pli 的帖子

五极管的等效电路和FET的小信号模型很相似,只是没有帘栅极参量。因为扣除饱和和截至附近的区域,中间的线性放大区域,五极管帘栅极电流几乎和栅极信号成正比关系。楼主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考虑这个过程,假使原推挽电路,交流负载线经过0V栅压膝部,对应屏流300mA。静态工作点:栅压-20V时帘栅极电压是300V,帘栅极电流5mA。由于帘栅极串联有10K电阻,导致实际越接近栅极信号越正,帘栅极电压越大,帘栅极电压跌落越严重。结果是,当屏流等于250mA时候,帘栅极电压跌落到270V,此时负载线已经经过0V栅压了,这便导致了输出功率锐减,实际情况会更劣。我们在手册上也可以看到,五极管帘栅极电压越低,0V栅压处屏流越小,也意味着A1,AB1,B1类推挽输出功率在屏压确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越小。还可以看到,第一栅极栅压越正,帘栅极电流越大。

1

主题

0

好友

113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42777
帖子
462
精华
3
经验
1132 点
金钱
525 ¥
注册时间
2008-5-10
发表于 2008-11-26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8-11-26 12:00 发表
五极管的等效电路和FET的小信号模型很相似,只是没有帘栅极参量。因为扣除饱和和截至附近的区域,中间的线性放大区域,五极管帘栅极电流几乎和栅极信号成正比关系。楼主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考虑这个 ...


谢J版解释。不过楼主的思路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帘栅压下降以后,屏流也要下降。
帘栅极电流随着下降,从而帘栅压又会上升。我感到这是一个电流负反馈过程,所
以对输出阻抗不利。但没有确切的等效电路,不知对输入阻抗的影响应该如何考虑。


另外,五极管的等效电路可不可以看成三极管等效电路里的电流源受两个电压的控
制。栅极电压和帘栅极的电压。 不过这样,帘栅极反馈对输入阻抗的影响就没办法
直接计算了。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11-2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pli 的帖子

实际上是直接到某一个定值,因为特性曲线膝部附近帘栅极电流上升很快,这意味着帘栅极电压跌落很快。无论如何,帘栅极电压是跌落了,而在截止区域附近,帘栅极电压又增加太多,非线性程度有所加大,这些都是不利的。

五极管模型如果受栅极控制,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源并联的内阻较大而以。帘栅极控制参量可以通过渗漏率计算获得,也可以直接看到有些管子的手册中有一项参数u1u2,往往多极管的三极管接法放大系数u就等于它。在电子管设计书籍上会有很多这类资料参考。

140

主题

0

好友

612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154
帖子
6535
精华
0
经验
6122 点
金钱
6370 ¥
注册时间
2007-11-9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8-11-2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极管帘栅极电流几乎和栅极信号成正比关系   这种情况下  通过电阻降压形成合适帘栅压的情况在动态情况下将变得不可控制  我想这也是J版使用稳压管降压 再经过电阻微调整形成合适帘栅压的原因吧  虽然这样做是帘栅压的变化幅度减小了 但毕竟还是会有变化   有没有必要对帘栅压进行稳压呢  帘栅电流不大  稳压也容易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11-26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octflower 的帖子

稳压固然很好,只是初学入门越简单越好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0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8-11-26 12:43 发表
实际上是直接到某一个定值,因为特性曲线膝部附近帘栅极电流上升很快,这意味着帘栅极电压跌落很快。无论如何,帘栅极电压是跌落了,而在截止区域附近,帘栅极电压又增加太多,非线性程度有所加大,这些都是不利 ...

其实帘栅极电流的变化幅度不会很大的,即使是300v稳压的情况下,其最大信号的帘栅流也只有十几ma,如果有负反馈的存在,变化就更小了(动态变化应不会超过10ma),无需担心会出现大的帘栅压变化而导致负面的非线性失真,这样分析的话,三接管接法在正信号是帘栅极电压是随着屏极电压一起大幅跌落的,非线性程度岂不是更为严重?我提供的是模仿三极管接法和超线性接法,给予帘栅极一个动态变化电压而得到控制屏流达到负反馈效果,我提供的反馈方式是利用帘栅极自身的电流变化来达到这种效果!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chhw007 的帖子

呵呵,你还是没理解。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0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你这句话“由于帘栅极串联有10K电阻,导致实际越接近栅极信号越正,帘栅极电压越大,帘栅极电压跌落越严重。"不是很理解,请指点!

140

主题

0

好友

612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154
帖子
6535
精华
0
经验
6122 点
金钱
6370 ¥
注册时间
2007-11-9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hw007 于 2008-11-26 13:39 发表

其实帘栅极电流的变化幅度不会很大的,即使是300v稳压的情况下,其最大信号的帘栅流也只有十几ma,如果有负反馈的存在,变化就更小了(动态变化应不会超过10ma),无需担心会出现大的帘栅压变化而导致负面的非 ...


恕小可才疏  不是很明白你说的原理  但我跟J版说的不是这个问题   

我是说  比如J版的第二版电路  帘栅压比屏压低了100多伏  如果用电阻降压 需要用10多K的电阻  如果帘珊流变化5MA  那帘珊压就变化了50多伏  现在J版用稳压管直接降100V左右   再通过电阻调整   情况会好很多  因为电阻小了     但帘珊压还是会变化  影响工作点稳定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0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结果是,当屏流等于250mA时候,帘栅极电压跌落到270V,此时负载线已经经过0V栅压了,这便导致了输出功率锐减,实际情况会更劣。”如果是三极管接法,当屏流等于250mA时候,帘栅极电压跌落到100v不到了,输出功率肯定是锐减,但却改善了失真,要不三极管接法的输出功率只有标准接法的30%多点呢?

5

主题

0

好友

84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0536
帖子
1153
精华
0
经验
846 点
金钱
831 ¥
注册时间
2008-4-16
发表于 2008-11-26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搭个电路,串个电流表。一目了然。

62

主题

4

好友

288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650
帖子
2720
精华
0
经验
2887 点
金钱
2723 ¥
注册时间
2006-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ctflower 于 2008-11-26 13:49 发表


恕小可才疏  不是很明白你说的原理  但我跟J版说的不是这个问题   

我是说  比如J版的第二版电路  帘栅压比屏压低了100多伏  如果用电阻降压 需要用10多K的电阻  如果帘珊流变化5MA  那帘珊压就变化了50 ...

晕,原来是和J版讨论纯真之源第二版电路,我搞错了,怪不得有点牛头不搭马嘴的感觉,不好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