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12:53
换场效应管是可以工作在乙类,原电路不能,这样改失去了原电路的优势,而由于场管的FT通常都很高,没补 ...
mzsrz 发表于 2012-3-25 12:17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为什麽不能?
是什麽原因让J. L. Linsley Hood设计的原始电路不能越过推挽甲类进入甲乙类工作状态?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3:39
回复 241# quantum
我说说我的看法,
原JLH1969第二级一个分相管推两个大功率管,调成AB 类时比如输出管100mA时,分相管电流约1mA,由于其Rc,Re及输出管需要较大的推动电流使其工作点偏离负载线的中点很远,所以无法工作在AB类的原因在于分相管,当换成MOS输出管时,因为MOS是压控器件,几乎不需要电流,这样分相管又可以工作在负载线的中点了。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16:34
回复quantum
我说说我的看法,
原JLH1969第二级一个分相管推两个大功率管,调成AB 类时比如输出管100mA时,分相管电流约1mA,由于其Rc,Re及输出管需要较大的推动电流使其工作点偏离负载线的中点很远,所以无法工作在AB类的原因在于分相管,当换成MOS输出管时,因为MOS是压控器件,几乎不需要电流,这样分相管又可以工作在负载线的中点了。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3:3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那麽能不能把它「调」成可以越过推挽甲类进入甲乙类工作状态的电路?
mzsrz
发表于 2012-3-25 16:47
回复quantum
我说说我的看法,
原JLH1969第二级一个分相管推两个大功率管,调成AB 类时比如输出管10 ...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3:3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位朋友说得是,我就不再回复楼上朋友了。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16:49
换场效应管是可以工作在乙类,原电路不能,这样改失去了原电路的优势,而由于场管的FT通常都很高,没补偿电容电路的稳定性也成问题。
mzsrz 发表于 2012-3-25 12:17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既然要「从电路结构分析,再探1969好声原因」,
那您得把「原因」给讲清楚说明白啊!
光讲这个可以丶那个不行的,谁听得懂是啥原因啊!
像这种四个电晶体的简单电路,
咱一天可以仿真个几十个丶上百个,
要把它「调」成可以越过推挽甲类进入甲乙类工作状态的电路还不简单!
但没有理论支持,那咱不成了「瞎搞」?
所以楼主你非得把「原因」给讲清楚说明白不可!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16:52
喔!
忘了在这里声明,
咱只是个耍嘴皮子说相声的,咱啥都不懂!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7:28
回复 243# quantum
阁下有空可以试试的,
我觉得基本上不可能,为什么?1,JLH1969 只有三级结构,4个管子,单端输入,最后转推挽输出,由于输出级是BJT,电流控制型的晶体管需要较大的基极电流。
2,输入级的接法,e极是接在输出中点的,所以输出级的静流调整也影响输入级的静流大小。
3,分相管的静流也受调节输出级静流得影响。
4,当你把输出级电流调小时输入级的静流会很小,因而你必须将输入级的Rc调小甚至调到很小。
简单的一句话:JLH原电路调成AB类后,当信号来临时由于输出级吸走电流使第一第二级工作点漂移而第一级输出开始削波,换句话说第一,二级不能维持工作点的稳定。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17:43
回复quantum
阁下有空可以试试的,
我觉得基本上不可能,为什么?1,JLH1969 只有三级结构,4个管子,单端输入,最后转推挽输出,由于输出级是BJT,电流控制型的晶体管需要较大的基极电流。
2,输入级的接法,e极是接在输出中点的,所以输出级的静流调整也影响输入级的静流大小。
3,分相管的静流也受调节输出级静流得影响。
4,当你把输出级电流调小时输入级的静流会很小,因而你必须将输入级的Rc调小甚至调到很小。
简单的一句话:JLH原电路调成AB类后,当信号来临时由于输出级吸走电流使第一第二级工作点漂移而第一级输出开始削波,换句话说第一,二级不能维持工作点的稳定。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7:2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过是驱动级电流驱动能力不足罢了,
咱早就「瞎搞」出来了!
由於元件库一时找不到适合的中功率电晶体,
所以选用2N2219A,
请暂时忽略驱动级电晶体功率不足的问题.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18:25
前面那张电路图字太小,
怕看不清楚,
给张大一点的电路图比较清楚.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8:36
回复 248# quantum
可以说是重大发现,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1969全BJT电路不能工作于AB类的传统观念。
分相级也可以用3055部就更好了,三个管都配对。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18:41
回复quantum
可以说是重大发现,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1969全BJT电路不能工作于AB类的传统观念。
...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8:3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过是「瞎搞」而已,
像这种四个电晶体的简单电路,
咱一天可以仿真个几十个丶上百个,
要把它「调」成可以越过推挽甲类进入甲乙类工作状态的电路还不简单!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9:24
回复 251# quantum
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啊。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9:26
回复 251# quantum
人们形成了习惯思维后往往就不会想到还有可能性。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20:36
回复 249# quantum
不过到实用还要解决的问题是输入阻抗低的问题,和输入级偏置稳定性问题,现在输入阻抗已经比较低了,但是R10和R11流过的电流还不足1mA,只有700uA不到,而5401的基极电流有500uA,这就不能保持偏置的稳定性,起码要5倍于5401的基极电流才行,这样一来R10,11 就要变成5k左右了,输入阻抗这么低输入电容就要很大,仍然是难题。
xlf0602
发表于 2012-3-25 20:53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2-3-27 15:15 编辑
哦~~~, 哦~~~~
我大概了解了.
你的意思是说J. L. Linsley Hood设计的原始电路有些缺陷,
所以不能越过推挽甲类进入甲乙类工作状态,
而且没有人敢冒大不讳, 去「调」J. L. Linsley Hood设计的原始电路,
把它「调」成可以越过推挽甲类进入甲乙类工作状态的电路.
是这样没错吧?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12:5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哦,我倒是没有认为原线路只能在甲类下工作是原作者的设计有缺陷,而是认为原作者有他的考虑。要让原版1969(不改变各级使用的管子类型的前提下)工作在甲乙类,就必须使分相级有足够的电流“储备”,而要使分相级有足够的电流“储备”,就必须大幅度减少连接到分相管E极和C极电阻的取值。这样一来,分相级的输入阻抗将大幅度下降——输入级的增益大幅度下降——整个电路的开环明显增益下降——环路负反馈量明显下降——失真明显上升。在只用四只管子的电路中,1969的失真算是很低的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比其它简单线路有更深的负反馈。还有,原版1969的工作方式不用过多关心输出管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改成甲乙类后,输出管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要把1969改成甲乙类放大器最常见的方式是把输出管改为达林顿管或MOS管。不过改成达林顿管时很多时候仍会出现驱动级驱动能力受静态直流工作点设置的限制,所以我个人认为用高开启电压、高跨导的如IRFP140之类的VMOS最为合适。
248楼的图与我曾经的想象十分吻合:
呵呵,我要说明一下,56楼链接过来的我的仿真电路不用多加一级推动或改场管也是能工作在乙类的(尽管加一级推动或改场管绝不会改变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只需改变下图中R1、R2、R10的取值即可!
http://bbs.hifidiy.net/attachments/forumid_2/20090707_5ddc84a74e0e9572e61bNjqLXTb0ohmO.png
xlf0602 发表于 2009-7-7 20:3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编辑原因:修改错别字。
cqxl
发表于 2012-3-25 21:54
现在气温上来了,1969功放开始发热了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23:32
回复quantum
不过到实用还要解决的问题是输入阻抗低的问题,和输入级偏置稳定性问题,现在输入阻抗已经比较低了,但是R10和R11流过的电流还不足1mA,只有700uA不到,而5401的基极电流有500uA,这就不能保持偏置的稳定性,起码要5倍于5401的基极电流才行,这样一来R10,11 就要变成5k左右了,输入阻抗这么低输入电容就要很大,仍然是难题。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20:3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5401的基极电流约68uA.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5 23:41
回复quantum
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啊。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9:2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回复quantum
人们形成了习惯思维后往往就不会想到还有可能性。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5 19:2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难道楼主的长篇大论讲得天花乱坠丶头头是道的,
还不如咱这「瞎搞」吗?
唉~~~
还真的是「实践出真知」啊!
过多的纸上谈兵于事无益。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6 07:53
本帖最后由 ch639827608 于 2012-3-26 07:55 编辑
回复 257# quantum
5401 Ib=600uA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6 07:57
回复 257# quantum
你那个不是5401的静态Ib,是输入特定交流信号时的瞬态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