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ch 发表于 2009-9-9 17:39



谢谢分享。
楼主能否稍微详细科普一下该电路的负反馈是怎么工作的?比如结合输入1kHz信号的情况,说一下整个流程。
另外倒相级Re!=Rc,正负输出的电压增益不一样,为什么不设计成增益一样的呢?

谢谢。
xiongyw 发表于 2009-9-9 10:5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在这个电路中即便Re=Rc,正负输出的电压增益也不一样,原因是后面大功率管输入电阻的太低。如果一定要使正负输出的电压增益一样,那么本级增益就是0db !!整机的增益势必太低,反馈量也就太小了;但是这里倒相级是有增益的。

阿四 发表于 2009-9-9 18:44

很佩服楼主的探索精神:D
1969我也在用,且越来越合口味了。
个人觉得这个线路的功率管选择非常重要,
其次要推灵敏度高的箱子才能发挥的好,
我现在用来推天朗蓝精灵,感觉很不错

流着眼泪唱情歌 发表于 2009-9-9 19:18

1969不值一提,再探讨也没兴趣

west998 发表于 2009-9-9 21:28

感觉声音不是很全面。我也说不上原因,低音,高音都差点,觉得的闹哄哄的!

xlf0602 发表于 2009-9-9 22:58


在这个电路中即便Re=Rc,正负输出的电压增益也不一样,原因是后面大功率管输入电阻的太低。如果一定要使正负输出的电压增益一样,那么本级增益就是0db !!整机的增益势必太低,反馈量也就太小了;但是这里倒相级是有增益的。
patch 发表于 2009-9-9 17:3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凡是认为1969上下臂不对称的人都没能很好地理解它工作原理。
确实,由于后面大功率管输入电阻非常低,所以推动级的Re=Rc对上下臂的对称性没有多大影响。但实际上1969的输出级只要能保证二只输出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一致,就能保证上下臂能具较好的对称性。

hdmdiy 发表于 2009-9-10 04:04

1969所输出的正半周和负半周根本就不对称的。。正半周明显要大于负半周。。

mzsrz 发表于 2009-9-10 06:28

射极反馈很重要,它使反馈回路的频响比输入回路的频响好,不用额外补偿也不易自激:lol
patch 发表于 2009-9-8 19:4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老兄说的极是,这个也算是一亮点。

mzsrz 发表于 2009-9-10 07:31



谢谢分享。
楼主能否稍微详细科普一下该电路的负反馈是怎么工作的?比如结合输入1kHz信号的情况,说一下整个流程。
另外倒相级Re!=Rc,正负输出的电压增益不一样,为什么不设计成增益一样的呢?

谢谢。
xiongyw 发表于 2009-9-9 10:5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http://bbs.hifidiy.net/attachments/forumid_2/090908171321c3d9d2fb72a0b3.jpg
“楼主能否稍微详细科普一下该电路的负反馈是怎么工作的?比如结合输入1kHz信号的情况,说一下整个流程。”

这个电路的信号回路是这样的,信号通过C1输入Q1,此级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在集电极电阻R3上输出,此时波形反转180°,R1、R2是基极偏置电压电路。此时输出信号内阻约为8.2K,放大倍数约为3倍,信号经Q1集电极输入到下一级Q2,Q2起电压放大和倒相作用,由于前面信号经Q1已反转180°,而Q2集电极信号也反转180°,因此在Q3的基极信号相位跟输入信号相同,而Q2发射极不发生信号相位反转,因此信号还是前面反转了180°的相位。Q2集电极输出内阻为R6+R7,而发射极输出内阻为R6+R7+Q2晶体管输出内阻。信号经Q3、Q4推挽电流放大输出至音箱。Q1、R5、R4、C2组成负反馈网络,整个电路闭环增益约为13.27倍。C3是自举电路,起到台高电源电压作用,以此来提高输出电压。

“另外倒相级Re!=Rc,正负输出的电压增益不一样,为什么不设计成增益一样的呢?”
电压增益Re=Rc-0.6V,虽然不同,但差别不大,引入负反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要设计成增益一样也是可以的,只是这样一来电路就复杂化了,而且以前的高频管很贵,这也是一个原因吧!再加上其准互补电路本来就不是很对称,少0.6V后说不定Q4就与Q3基本对称了,所以或许这也是设计都所考虑的问题吧!

patch 发表于 2009-9-10 10:54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凡是认为1969上下臂不对称的人都没能很好地理解它工作原理。
确实,由于后面大功率管输入电阻非常低,所以推动级的Re=Rc对上下臂的对称性没有多大影响。但实际上1969的输出级只要能保证二只输 ...
xlf0602 发表于 2009-9-9 22:5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是不要咬着对称性不放,单端甲类可对称?
1969拓扑结构是完全不对称的,理论上完全对称的电路是没有偶次谐波失真的,同样对于甲类的放大器,如果上下臂的放大率是线性的,即便不对称也没有失真。对于1969,上臂的Q3是没有电压增益的,上臂的电压增益由倒相级Q2提供,Q3是射极输出器;下臂的电压增益由末级管Q4提供,Q2、Q4是复合管。1969是C、E倒相推挽输出放大器,没有准互补一说。

homeboy 发表于 2009-9-10 12:07

除了热,没觉得有多好听

火星计划2009 发表于 2009-9-10 13:08

1# mzsrz 1969和胆机都有怀旧的色彩,音质都不错不如这坛子里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玩了:handshake

mzsrz 发表于 2009-9-10 13:25



下臂的电压增益由末级管Q4提供,Q2、Q4是复合管。1969是C、E倒相推挽输出放大器,没有准互补一说。patch 发表于 2009-9-10 10:5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Q4几乎不提供电压放大,因为Q3输出内阻很低,所以电压放大并不明显,实际上是Q2提供的电压放大。要知道Q2发射极有个2.2K的发射电阻。
你说的1969是C、E倒相推挽输出放大器却实没错,不过从结构上看Q2、Q4并非复合结构,而Q3、Q4由于采用同一极性的管而不是互补管做推挽,因此这种结构可以叫准互补结构。

LAOQIANG 发表于 2009-9-10 13:56

不论怎样,只要受欢迎的就有存在的道理.

sunvio 发表于 2009-9-10 14:01

对这个线路一点兴趣都没,就算做得再好声音
也不会很全面
发烧已退 发表于 2009-9-9 11:1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非也非也。真正全面的功放世界有几台?

sunvio 发表于 2009-9-10 14:03

建议楼主把各管的推荐放大倍数提下。供大家参考。其实这个线路看似简单。说他声音可以也是说的过去的。声音其实不错。就是调试要花点心思,那么你做什么功放想不花心思就好声呢》?????对吧。输入,输出电容。滤波电容。都有的玩的。虽然很多人不喜欢输出电容。但是我感觉还省了个喇叭保护倒也是 好事。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09-9-10 14:03

不论怎样,只要受欢迎的就有存在的道理.
LAOQIANG 发表于 2009-9-10 13:5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对,在初烧或玩低档器材的玩家群内有市场

暗夜之灵 发表于 2009-9-10 16:48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输出电容。但是我感觉还省了个喇叭保护倒也是 好事。
sunvio 发表于 2009-9-10 14:03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1969装机的时候我建议还是要接喇叭保护,首先刚开机会有较大直流电压,两分钟左右逐渐减弱消失,其次也有开机冲击声,第三,关机声音延时也不是很爽。

xlf0602 发表于 2009-9-10 17:03


是不要咬着对称性不放,单端甲类可对称?
1969拓扑结构是完全不对称的,理论上完全对称的电路是没有偶次谐波失真的,同样对于甲类的放大器,如果上下臂的放大率是线性的,即便不对称也没有失真。对于1969,上臂的Q3是没有电压增益的,上臂的电压增益由倒相级Q2提供,Q3是射极输出器;下臂的电压增益由末级管Q4提供,Q2、Q4是复合管。1969是C、E倒相推挽输出放大器,没有准互补一说。
patch 发表于 2009-9-10 10:5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要一看到负载与射极相连就是射随器,很多时候三极管的工作组态会随着参考地的选择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工作组态的结论。
看看此图,您能说这个输出级是不对称的吗?
http://bbs.hifidiy.net/attachments/forumid_2/20090617_6fdf548aa5572b657ca7AKlv8hnGc3zi.gif
其实可以换个思路来分析:把1969推动级Rc、Re上的交变成份等效于上图中变压器次级的输出信号,自举电容的作用是把Rc上的信号耦合到上输出管的B-E极之间。那么,1969上下输出管不就可以看成与上图一样都是工作在共射极组态了吗?这样上下不就对称了么?
还可从下表中1969的实测指标来证实1969是对称的:

如果1969输出级是不对称的,为何当二只输出管的β相等时失真才最小呢???
再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读死书会害死人滴。:lol

xiongyw 发表于 2009-9-10 17:03

http://bbs.hifidiy.net/attachments/forumid_2/090908171321c3d9d2fb72a0b3.jpg
“楼主能否稍微详细科普一下该电路的负反馈是怎么工作的?比如结合输入1kHz信号的情况,说一下整个流程。”

这个电路的信号回路 ...Q1、R5、R4、C2组成负反馈网络,整个电路闭环增益约为13.27倍。C3是自举电路,起到台高电源电压作用,以此来提高输出电压。...
mzsrz 发表于 2009-9-10 07:3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解释。我还想知道的是,这个“负反馈”是怎样工作的:比如输入端信号幅度的增加,中间一系列变化,最后怎么又“负”反馈到Q1的发射极使这个增加“减小”的?不知道我这么理解“负反馈”是否合适。。。
再次感谢。

意大利花园 发表于 2009-9-10 17:11

看到如此细微的分析。很想拥有自己的1969‘.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从电路结构分析,再探1969好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