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3-23 21:49

我这功放输出4.5A都没有削波,输出3A时谐波失真还很小.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3 22:44

很多批评1969电路很垃圾的恐怕也要注意一些事实:在1969年时,大功率晶体管应该还是些比较奢侈的元件吧?所以人家的设计是尽可能的少用管子而争取尽可能高的指标。即使在各种优秀的晶体管遍地都是的今天,只用四只管子,要能达到在输出9W时50~20000Hz的范围内失真不大于0.06%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这些指标可不是仿出来的,是人家实测得来的。不信邪的可试试,仿出这个指标也行。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09:09

1969是单端还是推挽弄清楚没?

LS的,我还是认为1969是垃圾:时代在进步,死抱着一个过时的电路确是一种悲哀........

当时好,不代表永远好,这跟艺术作品有区别的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3-24 09:46

83# 午后红茶


说得太对了,我认同阁下的观点.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3-24 09:48

82# xlf0602
很多批评1969电路很垃圾的恐怕也要注意一些事实:在1969年时,大功率晶体管应该还是些比较奢侈的元件吧?所以人家的设计是尽可能的少用管子而争取尽可能高的指标。即使在各种优秀的晶体管遍地都是的今天,只用四只管子,要能达到在输出9W时50~20000Hz的范围内失真不大于0.06%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这些指标可不是仿出来的,是人家实测得来的。不信邪的可试试,仿出这个指标也行。

gsyzft 发表于 2010-3-24 09:52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4 10:12

1969是单端还是推挽弄清楚没?

LS的,我还是认为1969是垃圾:时代在进步,死抱着一个过时的电路确是一种悲哀........

当时好,不代表永远好,这跟艺术作品有区别的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09:0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你没理解我那么说的意思。
我是说在只用了四只管子的前提下,其它线路形式要达到那样的指标还是不容易的,而绝非说它的绝对性能有多么多么的好!我现在真要是去DIY,我也会玩复杂的更现代化的。但我们不能因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做不出一道中学生的几何题就说这个孩子是笨蛋吧?这事恐怕还得分层次来比较吧?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4 10:28

85# ch639827608
看清楚了,别人只用了四只管,你用了几个四只管?靠玩复杂的线路来获得高指标很多人都会的。下图在输出188W(8Ω)20KHz时仿真的结果是失真小于0.00014%,200KHz时0.002%!可这仅仅也只是仿真,做出来谁知会怎样?
点击图片看大图


mzsrz 发表于 2010-3-24 10:37

1969输出0.8A时的傅立叶分析,
简直一塌糊涂,严重的谐波失真.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3-23 21:27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没想到老贴还有人在关注,不过我觉得你的仿真可能有问题,或许是你的输出级没有把静态电流调大,又或许是你的输入电压太高,超出了电源的输出电压。我实际制作出来的功放在1Khz满功率10W8欧姆音箱负载时,失真不会超过0.03。这是我用失真仪和频谱分析仪测得的结论。也许事实比你的仿真来的真实些吧!如果你加多一级驱动管或改用场效应管,是可以让1969工作在乙类的,这时你可以把静态电流调低问题也不是很大,不过失真相应的会变大一些。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10:48

83# 午后红茶

焊机爱好者应该多听、多比较,有条件就认真做部比较比较,这样接近正确答案。
gsyzft 发表于 2010-3-24 09:52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听得不会比你少,做的也不会比你少。

我最早看到这个电路是东欧的14寸电子管-晶体管混合式黑白电视机上的伴音功放。

当时对电视机的伴音音质觉得很神奇,比AM收音机强多了,于是就做了一个,接上收音机后声音还是不行。直到有电唱机后,它的高频性能才体现出来。。。。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10:49


你没理解我那么说的意思。
我是说在只用了四只管子的前提下,其它线路形式要达到那样的指标还是不容易的,而绝非说它的绝对性能有多么多么的好!我现在真要是去DIY,我也会玩复杂的更现代化的。但我们不能因一个小 ...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4 10:12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电路在模电的入门教课书上都找不到了;P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4 10:53


这个电路在模电的入门教课书上都找不到了;P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10:4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我承认。
但因为我在2010年用四只晶体管做不到1969那样的指标,所以我对原作者还是很叹服。
实际上,正确分析1969的工作原理比分析一款典型的OCL反倒还难一点、在现在以四只管用其它的线路做出来的放大器性能整体上难以超越1969,是我关注这个线路的原因。

mzsrz 发表于 2010-3-24 11:05

1969是单端还是推挽弄清楚没?

LS的,我还是认为1969是垃圾:时代在进步,死抱着一个过时的电路确是一种悲哀........

当时好,不代表永远好,这跟艺术作品有区别的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09:0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从来就没一款电路是完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事物虽然是进步的,但根基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否定1969是垃圾的人,只能说明他们看事物太过极端。今天我们认真分析经典电路,为的是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我们同时也不能忘掉,那怕是当今最先进的线路,也不一定可以做出最优秀的性能,为什么?因为优秀的性能是要靠有资深阅历、深厚功底加专业设备才能制作出来的,不是拿一款先进线路图随便涂鸦几下就行的。而作为普通的DIY者,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手中没什么仪器,让他们制作高水准的功放简直是天方夜谭。而正是有1969这样的易做便宜又不需太多调试的一款功放电路,让人在学习、玩乐的同时,也得到一款性能还算不错的功放,这样的理由难道还不够充足吗?

HIFILU 发表于 2010-3-24 11:34

从来就没一款电路是完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事物虽然是进步的,但根基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否定1969是垃圾的人,只能说明他们看事物太过极端。今天我们认真分析经典电路,为的是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不断 ...
mzsrz 发表于 2010-3-24 11:0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虚怀若谷,DIY永远是探索与讨论的结局。音响是用来娱乐我们的身心,岁月的磨砺,耳朵会随机转达。

没有最好,只有合适,音乐给人类永远追究。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11:38


这我承认。
但因为我在2010年用四只晶体管做不到1969那样的指标,所以我对原作者还是很叹服。
实际上,正确分析1969的工作原理比分析一款典型的OCL反倒还难一点、在现在以四只管用其它的线路做出来的放大器性能整 ...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4 10:53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当年的好电路多得去了,1969如今还这么有人热衷于去做它,只不过它占了一个“甲”字。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11:40

从来就没一款电路是完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事物虽然是进步的,但根基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否定1969是垃圾的人,只能说明他们看事物太过极端。今天我们认真分析经典电路,为的是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不断 ...
mzsrz 发表于 2010-3-24 11:0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老兄:1969是单端还是推挽你现在弄清楚没?

别老是好为人师;P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3-24 11:47

下面是F5去掉温度补偿和过流保护后也只有4个晶体管,在我的原件库没有高跨导的K170和J74,
用中等跨导的JFET代替,性能仍然不错,这是20Hz~1MHz的线性度仿真.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4 11:49


当年的好电路多得去了,1969如今还这么有人热衷于去做它,只不过它占了一个“甲”字。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11:3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我对很多老电路也感兴趣,不仅仅只是一种怀旧。对甲不甲的不感兴趣。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0-3-24 11:55


所以我对很多老电路也感兴趣,不仅仅只是一种怀旧。对甲不甲的感兴趣。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4 11:4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你老兄是不一样,是站在欣赏角度客观看待,而不是象别人当它是宝而沾沾自喜{:2_65:}

xlf0602 发表于 2010-3-24 12:04

下面是F5去掉温度补偿和过流保护后也只有4个晶体管,在我的原件库没有高跨导的K170和J74,
用中等跨导的JFET代替,性能仍然不错,这是20Hz~1MHz的线性度仿真.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3-24 11:47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去掉补偿还是一款实用的电路吗?
看这个图带宽没有1MHz吧?失真呢,能达到9W0.06%以下么?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从电路结构分析,再探1969好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