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妇乳
发表于 2012-3-28 08:58
牛哥
发表于 2012-3-28 09:08
恭喜!恭喜!
恭喜你超越HOOD-1969!
咦?
你没发现xlf0602这位仁兄早就明白指出1969上下输出管都是工作在共射极组态,
而且把上管变成共射极组态的大功臣正是自举电容吗?
请特别注意他的发言的最後一句,
咱可没有这个胆子讲这麽重的话唷!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8 08:5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xlf0602”同学的话很好,我非常赞同,读死书是要害死人的。唯有不喜欢的是你这种讨论态度,还有你这种现炒现卖的学习方法。你想通过讨论来提高自己,这个出发点没错,错就错在你的态度比较让人反感。
你在这跟我闲扯什么呢?断章取义的做法,我们讨论的图在这里,第二级和HOOD的做法有很大区别,这点你都看不懂,还在帖子里挑别人的错误呢,可悲。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19095088a056ca7318cedb.png.thumb.jpg
怕你忘记了,只好把图贴过来了。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8 09:52
回复 282# 牛哥
这戏码咱不是唱过了吗!
不用等,不用等,
咱这就变个戏法给大家娱乐娱乐!
下面这两个图,一个是有自举电容,
一个没有,但在8Ω负载时,调驱动管的交流增益,让上下输出管平均分担负载电流.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201432ed9ed6c73679f06c.gif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2014334f46560589a979d2.gif
但是负载变成16Ω时,
有自举电容的电路上下输出管仍然平均分担负载电流.
但没有举电容的电路却是下管的输出远大於上管.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201432d4e2130534e7d5f3.gif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2014324d18f55ebae6375b.gif
当负载变成4Ω时,
有自举电容的电路上下输出管仍然平均分担负载电流.
但没有举电容的电路却反过来变成上管的输出大於下管.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201433a265c70785e883a7.gif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20143353a298802c3d1a35.gif
当负载变成1mH电感时,
有自举电容的电路上下输出管仍然平均分担负载电流.
但没有举电容的电路却变成上管的输出大於下管,而且上下管的电流相位还相差90°.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2014327d002343a0e47196.gif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201432839b8bec1d4cc08a.gif
所以说你如果坚持下管用Vgs驱动, 上管用Vgd驱动,
那麽上下输出管永远是低阻抗输出对上高组抗输出,
就算你针对某一个负载电阻值调整到上下输出管平均分担负载电流,
但只要负载电阻变了,
那麽上下输出管分担的负载电流就又不平均了!
要知道喇叭阻抗可是千变万化,
可能包含容抗, 也可能包含感抗,
喇叭阻抗可不是一个固定电阻值喔!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0 14:4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牛哥
发表于 2012-3-28 10:56
回复牛哥
这戏码咱不是唱过了吗!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8 09:52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唱什么啊?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19095088a056ca7318cedb.png.thumb.jpg
不要习惯引用别人的讨论内容,自己拿出来自己的方法来。就技术问题,你就来分析一下,你就分析一下电路中各个管子的组态,重点是两个输出管,Q4,Q5的组态吧。微变等效电路会画吧?画出来然后分析一下,让我们学习一下,如果分析的是你说的都是共射组态,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
不用多说了,你去好好看看那个帖子吧,不是我要坚持什么,是楼主的的原始电路就是那个架构,如果你忘记了,去看看我是怎么回复的了,你开始的意思是就是:“kcfoo2 ”同学的那个电路根本就不行,不能正常工作,随着后来讨论的深入,你对于电路理解的加深,开始意识到我第一次回复时候的话:“看到新鲜电路就喜欢,支持楼主接着弄,但是集思广益肯定是对的。
1楼的图,如果是把Q1的基极用分压电阻的形式,来固定为电源电压的1/2左右,这样可变数就少了。再适当的调整一下各级的工作点看看结果会怎样? ”是有道理的,可喜可贺是你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可悲的是,一看自己要出现错误了,又弄出来一个自举电容,来改变讨论的主题,虽然如此,我还是谢谢你给楼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改进方案。
我想要说明的是,我的第一次回复是正确的,楼主“kcfoo2”的电路,在经过调整之后,是可以正常工作的。我自己亲自模拟了,已经说明了电路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只不过最初你不理解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可以分别设计,一直都是交直流都走共同的道路,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好在通过学习,自己还是提高了不少,知道交直流通路可以分开了,这才是最值得恭喜你的的。
至于电路是不是完美,是不是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那是另外的问题。
讨论问题,在技术层面上,问题可以提出的很“尖锐”。但是有伤感情的尖刻话,不要说的才好,公众论坛里“尖刻”这种说话态度不适合。
即使是中文学得不好也知道“尖锐”和“尖刻”两个词的区别,我不是国文教师,不会给你讲这些,如果对这两个词不懂,可以回学校去请教你的国文老师。
。。。。。。又成了口水仗了,这可不是故意的。
mzsrz
发表于 2012-3-28 11:04
咱并没有改变JLH1969的电路结构啊!
咱只不过调了一下电阻电容值而已.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8 08:5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什么叫原电路?希望你搞清楚。
就算你的改进线路可以工作在乙类,在现实中跟本就不实用,且不说驱动管承受功率问题,就算换成大功率管后FT参数过低和β值过小就是大问题(建议你先认真看HOOD对1969线路的说明)。再加上你这样改动后整机的转换速率和失真性能低下,就已经可以判死刑了(不是你叫嚣我还真不想说,给你留点面子)。你这样的电路拿来YY可以,做出实物来只能说会出声,跟1969的原电路差距十万八千里。
朋友,不是我笑话你,就你现在这水平,再学几年也达不到HOOD先生的水平。还是谦虚点好!多向牛哥和xlf0602 学习学习,人家这才叫真本事。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8 11:18
回复 284# 牛哥
喔!
这让我想到下面这段对话.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161320cd4e157405cf866f.gif
牛哥
发表于 2012-3-28 11:27
回复牛哥
喔!
这让我想到下面这段对话.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8 11:1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161320cd4e157405cf866f.gif
没错,那段话是我回答了几次,写了好几个计算之后(因为公式的字母不好打字),那位同学都没看懂之后才说的,很客观,怎么了,有问题?
牛哥
发表于 2012-3-28 11:28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601714&extra=&page=10
帖子就在这,各位朋友去看啊,那位同学还让我“回炉”,我记忆很深刻的。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1:36
回复 270# 牛哥
可惜你用了6个晶体管,在数量上“超越”了了JLH1969太多了,也只有那点失真性能,两个“超越”,那个“超越”更多点?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1:44
回复 270# 牛哥
如果不管多少个晶体管,随便拿个单端转推挽的性能也好很多。
mzsrz
发表于 2012-3-28 12:15
回复牛哥
如果不管多少个晶体管,随便拿个单端转推挽的性能也好很多。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1:44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不然“进步”两字要如何说起?不过1969的线路最大优势是简单易做又有好的声音性能表现,因为它的失真多半是低次的谐波,对听感影响不大,有些人还喜欢低次的谐波较多的声音(比如电子管功放)。1969相对于复杂的线路要更容易调试,如果你给的这个电路不工作在A类,高次谐波失真量可能比1969还多,这是形成刺耳的晶体管声的重要因素。当然你从晶体管数量上的分析很在理,这点我也认可。
牛哥
发表于 2012-3-28 12:20
回复牛哥
可惜你用了6个晶体管,在数量上“超越”了了JLH1969太多了,也只有那点失真性能,两个“超越 ...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1:3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先强调一点,我不用去回炉,到底谁需要回炉还不一定呢。
再强调一点,做人方面更要学习HOOD老先生的谦和。
最后发一个图,也是4管,随手画的草图,未做细致调整,至于什么意思,以前都说过了,自己能理解多少就多少吧。多管的电路,我就不再回复了,抱歉。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2:41
回复 292# 牛哥
阁下70楼1、使用OCL电路,去掉了输出电容,不是超越吧?
2、可以工作在甲乙类状态,提高了效率,在效率方面不是超越吧?
3、可以工作在更高的电源电压,能输出更大功率不是超越吧?
4、。。。。。。。。
你超越了Hood?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2:42
狂言与实际?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2:43
发梦还过早。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2:44
不回炉又怎么样让狂言实现?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8 13:07
唱什么啊?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319095088a056ca7318cedb.png.thumb.jpg
不要习惯引用别人的讨论内容,自己拿出来自己的方法来。就技术问题,你就来分析一下,你就分析一下电路中各个管子的组态,重点是两个输出管,Q4,Q5的组态吧。微变等效电路会画吧?画出来然后分析一下,让我们学习一下,如果分析的是你说的都是共射组态,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
牛哥 发表于 2012-3-28 10:5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说的微变电路,咱赶紧找到这张图.
下面是JLH1969的电路,
依照微变电路分析的方法,将大电容和直流电压源短路,画出交流回路如下.
把负载电组和驱动电晶体的Rc位置移动一下,便可看出上面的输出管是由驱动电晶体的Rc上的讯号所驱动,Rc上的讯号的参考电位点是在上面的输出管的E极,负载电阻接在上面的输出管的C极和E极之间,形成共射极组态.
解说完毕,谢谢!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3:09
回复 292# 牛哥
ZEN放大器从2A的静流调到1.5A就“破坏了甲类工作状态”了,是根据模电的哪一条定理?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3:16
回复 292# 牛哥
ZEN放大器我对比它在2A静流和1.5A静流在输出峰值电流1.25A时的失真,你说1.5A 时“破坏了甲类工作状态”,还问我懂不懂,我确实不懂它是怎么个破坏法?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3:22
回复 287# 牛哥
你写那公式跟1.5A有什么关系,所以我回你:你说了跟没说一个样,没差别!,
然后你就来那个“破坏.......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