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08:38

回复 420# 老土
实测与仿真的对比研究,已经有科研团队做过了,得出了结论,发表了文章,如加州大学的 Steven M. Sandler 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就做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只要你的实际所用晶体管和仿真所用的模型是一致的,结果就非常接近。
仿真会有些误差,但总体来说基本是准确的,这楼所贴的仿真结果也是可信的,但和实际仍然有距离,距离在什么地方?你实际上装机时的晶体管的参数和仿真的参数不一定一样,以我使用的LTSpice 为例,它是取该厂家该型号的中间值参数做的仿真模型。
再有就是用增加负反馈使谐波失真很低时往往到了自激的边缘,如果仿真100KHz方波往往有振铃,有时人家要秀一下失真性能往往不把方波仿真结果拿出来。
阁下是根据一点零星的信息来判读普遍意义的仿真。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09:05

回复 420# 老土

仿真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比如说,仿真中,你改变某个参数影响失真性能比较明显 ,在线路板上,你如果有耐心又有失真分析仪,也可以元件进进出出的,找到最佳的参数达到最好的性能,Pass实验室经常在那样做。
当然,如果你实测出晶体管的所有重要参数要能够自己建模,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的参数优选就免得在线路板上进进出出了,核爆的仿真就是那样的啊啊。

jazzclassics 发表于 2012-4-7 09:28

回复 412# 老土
看很多大侠们都不削与之辩论,我就来说几句。
我倒觉得出这样的仿真结果并不奇怪。首先,我相信厂家公布的数据是真实的测试数据,只是厂家没有给出完整的并且具体的测试条件。其次输入1000Hz的失真度做到很低不是难事。最后,对于IC放大器,发热后状态和理想状态差了十万八千里。也许该IC放到液氮冷却系统里工作可以做到失真0.000%呢。

老土 发表于 2012-4-7 09:38

回复老土
实测与仿真的对比研究,已经有科研团队做过了,得出了结论,发表了文章,如加州大学的 Steven ...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08:38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如图

老土 发表于 2012-4-7 09:41

对于实际的制作调试经验心得,哪怕是错误的,俺也尊重的看待。

老土 发表于 2012-4-7 09:47

回复老土

仿真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比如说,仿真中,你改变某个参数影响失真性能比较明显 ,在线路板 ...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09:0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最早接触pspice,还是dos版本。只是俺愚笨,至今不通。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10:04

回复 426# 老土
现在所有版本,包括Multisim在内都是基于Spice的。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10:07

回复 425# 老土

仿真经验可以指导实践的,IC的制造不是靠实际搭电路设计的而是靠仿真。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10:13

回复 425# 老土

仿真失真很低的,如果只有THD的参数是不全面的,瞬态互调失真情况如何更为重要,不过所有免费仿真软件都没有提供仿真瞬态互调失真的项目,如果加大负反馈到很深来取得很低的THD,理论上来推论瞬态互调失真会加大。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10:22

回复 425# 老土

B1仿真出来综合性能非常好,做出来性能也非常好,我是做有B1的。

老土 发表于 2012-4-7 10:26

回复老土

B1仿真出来综合性能非常好,做出来性能也非常好,我是做有B1的。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10:22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那恭喜了,总算不是纸上谈兵了。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7 11:04

回复 424# 老土

这位网友是幽默的说法,其实,他也是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有较高的分析能力下才能仿出那结果的,仿真也不是随便就可以仿真出性能很优秀的电路的。

jazzclassics 发表于 2012-4-7 22:05

建议不要在这个帖子里讨论mosfet的1969仿真结果失真多少了。mosfet用在开关电路里或做纯逻辑电路仿真结果才有参考价值。做1969这个模拟电路,需要仿真结果用于定量分析的话,那仿真结果和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完全没有参考价值。不信你做一个出来看看能不能20Khz失真做到0.05%,不说做到0.001%。不知道这个观点诸位能否同意。

mzsrz 发表于 2012-4-8 08:26

建议不要在这个帖子里讨论mosfet的1969仿真结果失真多少了。mosfet用在开关电路里或做纯逻辑电路仿真结果才 ...
jazzclassics 发表于 2012-4-7 22:0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quantum朋友是想展现一下自己的仿真才华,要是说到制作成品,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一朋友说的非常好,他说quantum提供的这个电路中点直流漂移就是个大问题,它的电源纹波抑制能力也非常差。
可以想象,要设计一款成熟经典线路,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更别说实际制作过程又是一个掺杂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过程,做出精品的概率真的很小。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8 08:41

回复 434# mzsrz

......,要是说到制作成品,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一朋友说的非常好,他说quantum提供的这个电路中点直流漂移就是个大问题,它的电源纹波抑制能力也非常差。
可以想象,要设计一款成熟经典线路,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更别说实际制作过程又是一个掺杂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过程,做出精品的概率真的很小。

确实,非差分输入的要解决温漂的问题才行,如果换用JFET做输入,偏置在零温度系数的地方可能会比较好。

quantum 发表于 2012-4-9 07:54

我承认是我看错了,在我的习惯中并没有接上信号和负载后再测量电路的直流电流的,很奇怪你这样测量直流电流怎么能测得准呢?据我所知只有断开信号源才是准确的静态电流。

既然你认为这电路很好,我也就浪费点时间分析一下我的见解,首先我认为你这个电路的闭环增益太小,10倍等同于前级差不多了。而1969差不多有20倍。
其次,通过我仿真发现,你这线路存在严重高频不稳定,估计不加补偿电容做出成品能用的可能性不大。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40621021b5973b24fd25850.jpg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406210258a2e29837dcb79d.jpg

在9.9Mhz附近有个高频增益凸起,表明在放大器有自激隐患。
来看看1969,完全没这种情况。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406210133c3057ae8f5f6ea.jpg

再次,我完全按你给出的电路进行仿真,我看到的失真是0.009%。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4062101a1082ca2cdb7cebb.jpg
mzsrz 发表于 2012-4-6 21:0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咱虽然是个耍嘴皮子说相声的,咱啥都不懂.
但咱的遣词用字可是很讲究的.
咱用两个直流电流表是用来量上下输出管的「直流偏流」,
指的是电路有交流讯号时的直流工作电流.
你那是在量电路没有交流讯号时的「静态电流」.
这其中的异同存乎一心,
端看个人内心体悟.

至於原版1969的电压增益这一点,
从原版1969的反馈电阻来计算,
(R5 + R4) / R4 = (2.7k + 220) / 220 = 13.27
也就是说原版1969的电压增益大约也就13倍左右,
哪有20倍这麽多啊!
楼主你真的做过原版1969吗?
http://bbs.hifidiy.net/attachments/forumid_2/090908171321c3d9d2fb72a0b3.jpg

最後,你说你完全按我给出的电路进行仿真,
真是这样吗?
你要不要再比对一下电路图?
视力不好就得赶紧配副眼镜,
可别睁眼说瞎话啊!
http://pic.hifidiy.net/forumid_40/1204051259ce176639b6ba89a9.gif

djvv522 发表于 2012-4-9 08:26

不喜欢1969的路过

牛哥 发表于 2012-4-9 08:42

建议不要在这个帖子里讨论mosfet的1969仿真结果失真多少了。mosfet用在开关电路里或做纯逻辑电路仿真结果才有参考价值。做1969这个模拟电路,需要仿真结果用于定量分析的话,那仿真结果和实际相差十万八千里,完全没有参考价值。不信你做一个出来看看能不能20Khz失真做到0.05%,不说做到0.001%。不知道这个观点诸位能否同意。
jazzclassics 发表于 2012-4-7 22:0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非常同意,功率放大电路中,不仅是指标的问题,原件的取值,仿真在理论上验证电路的可行性还可以,实际制作中如果真的去按图索骥,轻则工作不正常,重则“烧鸡”,其中的原因只有知己动手做过的人才知道什么“离散性”。

CHUN春 发表于 2012-4-9 09:37

觉得还可以 我的机也是用这种电路:victory: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4-9 11:39

回复 436# quantum

我觉得还不错,就是2N7002可能不容易找到,9610,9240倒很多,9610和9240都是选Vgs高的好,9610 的datasheet可见其Vgs-2~-4v,一般-3的最容易找,放在此线路也可以了,当然,如果找到-4v的就最佳了,9240 倒很多高Vgs的,这三个管选到高Vgs 的后,输入管用GR级的K170或K246偏置在ZTC处,应该很好的。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从电路结构分析,再探1969好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