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PAPER
发表于 2009-3-2 13:09
原帖由 167 于 2009-3-2 13:0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没错,皇太子是Dali里声音不错的,比其他很多达尼的箱子都好。
其实单元很便宜:
702883
:19f 又玩A&V了不是,上来就OPEN
LMZGD
发表于 2009-3-2 15:56
像看喇叭展,都是贵价野.长了见识,实在是让人不敢多看几眼,怕中毒太深不能自拔.
young47
发表于 2009-3-2 18:49
精华要支持
大枫哥哥
发表于 2009-3-2 21:54
好毒。
毒死了。
拍摄技巧我不会怎么眼红,
东西真是眼红啊。
344ms
发表于 2009-3-3 00:17
西湖 Dali ProAc PMC等一些型号的音箱的确是平价单元出好声的典范!虽然所用单元和同型号市售单元有些差别,如果结合好测量,做到神似原箱7 8成效果或一些方面超过原箱,并不太困难。
iyyzx
发表于 2009-3-3 08:16
原帖由 167 于 2009-2-27 09:45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前面有朋友担心5英寸的单元难以搭配12英寸低音,
那么看看厂家是怎么做的:
这个是5英寸纯中音搭配15英寸低音,而且是两只15英寸!
698118
JAMO这个设计搞不懂了,好象是开放式的,难道他家的喇叭不会声短路?
iyyzx
发表于 2009-3-3 08:26
原帖由 167 于 2009-2-27 15:59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
再次强调一下:
一般可以认为单元的低频输出能力仅取决为单元振动面积和Xmax(P-P)的组合
同意167观点,声压本来就是以推动的空气体积来计算的
来自火星
发表于 2009-3-3 10:14
再废话两句。
既然大家几次强调了 单元振动面积和Xmax(P-P)的组合 这个常识,也就是说5寸和8寸在输出相同升压的低频是,需要更长的冲程。但最后推动的空气量是不变得。
不过大家也都有大口径听感更好的经历,怎么用理论来解释呢?
其实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不同意小口径低频好的人提出 非线性失真
如果说小口径低频听感比较假,为什么?推动空气体积是一样的啊,当然还是有失真喽。
当然 非线性失真也只是一方面,不过肯定是长冲程的喇叭的难点。
再反过来说,现在一些优秀的喇叭气隙半磁场的均匀度已经很好了,再加上短音圈设计,容许了长冲程下保持很低的 非线性失真。
还有,冲程和谐波失真有没有什么关系?欢迎大家接着讨论
hya1951
发表于 2009-3-3 11:52
原帖由 来自火星 于 2009-3-3 10:14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再废话两句。
既然大家几次强调了 单元振动面积和Xmax(P-P)的组合 这个常识,也就是说5寸和8寸在输出相同升压的低频是,需要更长的冲程。但最后推动的空气量是不变得。
不过大家也都有大口径听感更好的经历 ...
小口径的要长冲程,工作在极限的位置,当然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大,不过好的喇叭如8530,在小空间聆听,声压不大的时候低频失真也很小,声音很好的,如空间较大就比不过8545了:sa :sa :sa
芦苇
发表于 2009-3-3 13:11
原帖由 来自火星 于 2009-3-3 10:14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再废话两句。
既然大家几次强调了 单元振动面积和Xmax(P-P)的组合 这个常识,也就是说5寸和8寸在输出相同升压的低频是,需要更长的冲程。但最后推动的空气量是不变得。
不过大家也都有大口径听感更好的经历 ...
如果假设单元各部分设计正常(对称磁路、线性位移设计,振膜为理想振膜),在线性位移范围内失真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此时的失真主要是常态失真,大约在0.5%-1%。超出Xmax以后,因为磁场强度下降各项失真增加很快,特别是三次谐波失真在Xmax*115%的阶段就已经完全不能接受了)
但实际情况是必须考虑到几个问题,振膜变形带来的额外失真、音圈变形带来的额外失真、Xmax限制的最高输出声压以及空气流速提高后的非线性失真
1、因为所有的振膜绝非理想振膜,因此随着功率提高振膜的变形越来越严重,进而产生的失真也越大;
2、音圈的工作状态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平稳,在不同的输入功率和频率的组合下,音圈也会产生形变进而调制磁场产生新的失真,此外音圈升温也会带来功率压缩的问题;
3、Xmax限制了最高输出声压,考虑到5寸单元最大的极限Xmax会被限制在12毫米(p-p)以内,所以50Hz的低频输出很难大于90db;(18毫米音圈配合6毫米磁隙高度的长音圈设计已经是重低音单元设计了,此时中高频很难被兼顾;如果是短音圈设计,即使不顾成本也只能做到10毫米磁隙高度配合3-4毫米音圈这样)
4、在密闭箱内箱体内的空气仅存在于压缩比,带来的失真会小一些;而在倒相箱内因为倒相管口径的限制(很少见到5寸单元搭配6公分以上的倒相管)假设以6公分计算,通常此时的倒相管内空气流速会超过5m/s,此时空气压缩以及气流摩擦损耗带来的失真则是倒相箱低频失真的主要提供者(因为倒相管的作用,在箱体谐振频率fb为中心上下1倍频范围内倒相管是低频输出的主要提供部分)
把上面几个提到的问题拿来综合考虑大小口径的差异,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同样的输出声压下大口径单元可以用更小的功率来实现,其结果是振膜的变形更小、音圈变形升温更低、更小的位移以及更低的空气流速,当然综合失真也就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在同样的低频输出下大口径单元声音更轻松的原因。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就是生产成本,无论是大线性定心支片的设计,刚性振膜的制造还是超大磁隙的制作都会带来成本快速的增长,其结果就是会造成单元的性价比降低被市场抛弃。(谁也不希望一个能够输出50Hz91db的5寸单元售价等于一个输出50Hz110db的12寸低音)
不驳斥小口径单元的进步并带来更高的低频实用性,这里只是列举了几个在实际设计生产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作为从业人员之一我也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希望大家能够互相交流以求共勉。
新势力
发表于 2009-3-3 13:26
我也上一个Revel低音炮单元,重28斤哦!
NEWPAPER
发表于 2009-3-3 14:03
原帖由 芦苇 于 2009-3-3 13:1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假设单元各部分设计正常(对称磁路、线性位移设计,振膜为理想振膜),在线性位移范围内失真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此时的失真主要是常态失真,大约在0.5%-1%。超出Xmax以后,因为磁场强度下降各项失真增 ...
好好回味
axam
发表于 2009-3-3 14:47
只有流口水的份!
来自火星
发表于 2009-3-3 14:52
原帖由 芦苇 于 2009-3-3 13:1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假设单元各部分设计正常(对称磁路、线性位移设计,振膜为理想振膜),在线性位移范围内失真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此时的失真主要是常态失真,大约在0.5%-1%。超出Xmax以后,因为磁场强度下降各项失真增 ...
最后听感的好与不好,大部分基本都可以通过理论来解释。
听感不好的时候,基本就是哪个环节失真比较严重了,通过理论我们就能更容易更准确的找到原因。
多谢。
来自火星
发表于 2009-3-3 15:21
正如芦苇大所说,大口径单元可以低频输出更高的升压,也能更容易保持低失真。
了解了单元的线性工作区域,了解了自己的聆听需求,才能做出来自己满意的音箱。
借芦苇大的图,假设部分是你的平常的聆听声压范围,那么小口经就咸鱼翻生。
因为这时候大喇叭更容易工作在临界状态。
反之亦然,如果对输出升压要求比较高,同样预算,选择中价位的3分频,比选择高价位的2分频系统会更合适。
NEWPAPER
发表于 2009-3-3 16:07
原帖由 来自火星 于 2009-3-3 15:2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正如芦苇大所说,大口径单元可以低频输出更高的升压,也能更容易保持低失真。
了解了单元的线性工作区域,了解了自己的聆听需求,才能做出来自己满意的音箱。
借芦苇大的图,假设部分是你的平常的聆听声压范围 ...
什么叫临界状态?请赐教
NEWPAPER
发表于 2009-3-3 16:20
原帖由 来自火星 于 2009-3-3 15:2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正如芦苇大所说,大口径单元可以低频输出更高的升压,也能更容易保持低失真。
了解了单元的线性工作区域,了解了自己的聆听需求,才能做出来自己满意的音箱。
借芦苇大的图,假设部分是你的平常的聆听声压范围 ...
建议你玩专业喇叭吧,灵敏度都很高保证响
来自火星
发表于 2009-3-3 16:25
原帖由 NEWPAPER 于 2009-3-3 16:07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什么叫临界状态?请赐教
赐教不敢,接近线性工作区域的临界啊,超过失真就会增加。
来自火星
发表于 2009-3-3 16:40
原帖由 NEWPAPER 于 2009-3-3 16:2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建议你玩专业喇叭吧,灵敏度都很高保证响
如果我哪里说错了,我很愿意接受,这也是论坛好处,网络的好处,交流嘛。
我一直想说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喇叭大的也好,小的也好,并没有绝对的好坏。
如果你对我个人有意见,我完全不在意。
如果对音响理念有相背的地方,很欢迎来讨论一下。
NEWPAPER
发表于 2009-3-3 16:41
借芦苇大的图,假设部分是你的平常的聆听声压范围,那么小口经就咸鱼翻生。因为这时候大喇叭更容易工作在临界状态。
那这话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是否可以这样翻译:借芦苇大的图,假设部分是你的平常的聆听声压范围,那么小口经就咸鱼翻生。因为这时候大喇叭更容易工作在线性工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