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考虑到障板损失规律,如果不希望在分频网络中衰减中音单元,那么,应该考虑低音单元灵敏度比中音单元的高出3-5dB.如果选择灵敏度大多为86-88dB的中低音单元做中音,则应搭配90-93dB的低音单元。如果选用灵敏度大多为88-90dB的专用中音单元,那目前大多数高品质低音单元都不好单个配合,往往需要采用双低音并联的方案。
如果考虑对中音单元进行衰减,那配合的自由度就很大了。 原帖由 lzx 于 2009-2-28 13:3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XHJ兄,我也对AT单元很感兴趣,知道哪里能买到吗?各位DX有谁知道哪里有卖的吗?
我也没买过啊老兄,老大们都各自玩的欢,因此带头大哥不出现哇。:sa 好文章在顶 原帖由 167 于 2009-2-28 17:1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阻抗曲线一般啊,比单拿音响的差远了
你仔细看下,低音部分从20HZ以下才上升。
20~20k整体阻抗基本在3~7欧之间。就这一点,至少我没见过丹拿哪款箱子能做到。
丹拿100hz以上一般都不错,100hz阻抗和其他牌子一样普遍都很高。
都说丹拿难推,这也是部分原因吧 原帖由 okra 于 2009-2-28 17:36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有些朋友问到三分频系统中音单元与低音单元选择中,应怎样考虑灵敏度的关系。
我个人觉得,考虑到障板损失规律,如果不希望在分频网络中衰减中音单元,那么,应该考虑低音单元灵敏度比中音单元的高出3-5dB.如 ...
老大,是不是89db的中音,选92db的低音灵敏度都有些低啊。:4sda
障板效应这么厉害哇,请教老大,您说的选喇叭原则,指的是做倒相还是封闭箱啊?
另外请教,中音带通通常串并元件较多,灵敏度会再降低些,是不是低音高3db就可接受? 倒相和密闭基本一样的。
分频网络的损失要看具体情况,不一定都有明显损失(以dB/V计)。
事物总有两面,障板有损失,但房间有增益:) 原帖由 okra 于 2009-2-28 17:23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w版,中频谷主要是由于折环的反共振引起的,宽大的橡胶折环容易产生这种反共振,但不只有这种情况才有,我们手上的那个乌鸦5寸“毒喇叭”的皮边并不宽,但也有较严重的这种现象,可能与它较软的橡皮折环阻尼 ...
质疑一下,很多中频非常好的5-6.5英寸的喇叭的折环也比较宽,比较软,比如瑞宝上的5英寸单元,以及Rockport等上的AT单元,并没有中频谷。
相反,ATD喇叭的折环不算很宽,也不算软或欠阻尼
回复 #1168 167 的帖子
是啊,关于中频谷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复杂。虽然叫做“折环反共振”,却不完全与折环本身的材质、结构及装配等有关,还与锥盘边缘机械特性等甚至与盆架有关,以至于大小S等大厂很多年了都没完全克服,设计、生产上还是有碰运气的成份。 折环对阻尼影响也挺大的,很容易在一定频率出现欠阻尼或者过阻尼的情况 原帖由 okra 于 2009-2-28 18:45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是啊,关于中频谷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复杂。虽然叫做“折环反共振”,却不完全与折环本身的材质、结构及装配等有关,还与锥盘边缘机械特性等甚至与盆架有关,以至于大小S等大厂很多年了都没完全克服,设计、生产 ...
听过不止一个专业厂家说过,中频谷与振膜形状的关系密切。
以前单拿凹盆的19W38的中高频段也是有凹陷的,所以后来就不出这种形状的振膜了。
事实上,给ATD代工的那家也是对这种振膜形状有疑问的,包括炒作这批喇叭的人都坦言过这种形状有卖点,但是做起音箱来比较麻烦。 在可恶的商业利益驱使下,厂家就是要不断的拿出有宣传卖点的东西来,至于这种卖点本身是否利大于弊,厂家就是不会告诉你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噱头卖点,但是这些东西是否成熟,是否真的有用,改善是否值得,消费者是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看到厂家和写手不断的在吹新产品是如何好,如何完胜上一代,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新不如旧”的事情太多了。
这段时间蒙牛的OMP事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为了商业利益,厂家只会告诉你对它自己有利的一面。 锥盆截面形状确实影响并且主要影响单元的中高频响应,但ATD的锥盆形状应该算为指数式锥盆的一种,一般而言这种锥盆形式更有利于消除刚性材料锥盆常常存在的高频峰,从而拓展可用高频上限(从前面那个频响图也可以得到印证)。而凹盆则是抛物线式锥盆的一种,它们是相反的两种情形(居中的是直线形锥盆,半顶角是主要区别之一) 折环虽然是中频谷产生的元凶,但出现中频谷并不能简单的完全归咎于折环
其他诸如折环共振频率不匹配、鼓纸角度的大小、鼓纸边缘厚度都会影响到中频谷的大小。特别是现在很多扬声器厂家仅仅对鼓纸进行设计而折环则选用现有厂家目录上的产品,这种拉郎配多少也造成了中频谷在很多现代设计的单元中仍然存在。
零售的AT单元其实还是有一点点的中频谷,虽然不明显。从AT公布的解剖图来看应该是折环的损耗太小的缘故,其振动时间要比振膜更长一些。
ATD单元的折环不知道是什么材料,但是真得很宽。可是定心支片的尺寸有限也就是说冲程有限,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折环来做支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为了配合盆架的安装尺寸;二是外观上威武一些。 原帖由 okra 于 2009-2-28 19:1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锥盆截面形状确实影响并且主要影响单元的中高频响应,但ATD的锥盆形状应该算为指数式锥盆的一种,一般而言这种锥盆形式更有利于消除刚性材料锥盆常常存在的高频峰,从而拓展可用高频上限(从前面那个频响图也可以 ...
我的表达有误,其实不是叫凹盆,应该是和ATD非常类似的振膜形状,而且也不是17W75,是19W38,现在已经见不到了的型号。
回复 #1175 167 的帖子
是那种碗状的吧?我应该见过,但不知道型号。 凹盆因该是指elac那样的。少一些小道消息,多一些技术的学习才好。 这个确实不是抛物线式,而是指数式:
原帖由 okra 于 2009-2-28 19:2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是那种碗状的吧?我应该见过,但不知道型号。
不是碗状的,是指数型椎盆,非常类似ATD的新款,很多年以前旧有的,是小音圈的。 原帖由 来自火星 于 2009-2-28 19:2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凹盆因该是指elac那样的。
少一些小道消息,多一些技术的学习才好。
呵呵,就等您来赐教了 原帖由 mbegin 于 2009-2-28 15:2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电感有什么影响吗?
1.影响分频点,而且发声时非恒定。
2.电感会感应。
自然越小越好,丹拿和Scan都有独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