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主题

21

好友

334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广西山歌好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98491
帖子
9979
精华
0
经验
3349 点
金钱
2961 ¥
注册时间
2011-3-2
发表于 2011-8-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区不应该出现淘宝和交易链接,要扣分的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谢谢!
我的分呀,才有那么一点点!编辑时间过了,下次注意了!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兔有点懒 于 2011-8-5 10:58 编辑
M8这个电路图比你设计的这个要好一些,为解决音色清冷的问题,就要使两级共射共基放大器实现级间阻抗匹配 ...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10:10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 ... ighlight=%2Bwanjyun这个电路图更看不中,还有没有?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这个电路,主要的特色就是那个共集电路联结了两级共射共基。
电路资料你去资料区查吧,很多的呀。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路图更看不中,还有没有?
老兔有点懒 发表于 2011-8-5 10:57

只有自己实践出来的电路,才会最满意,还是建议去买套件先装出效果,然后还再去打磨、调整吧

115

主题

1

好友

3829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81
帖子
4434
精华
1
经验
3829 点
金钱
3425 ¥
注册时间
2006-5-30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主要的是,M8的电路跟你设计的这个电路非常相近,有对比性,在DIY的时候你可以搭成你的电路来试听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09:52


M8也是用二级霍尔曼电路,跟LZ发的电路无本质区别。

115

主题

1

好友

3829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81
帖子
4434
精华
1
经验
3829 点
金钱
3425 ¥
注册时间
2006-5-30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压级不同之处是采用了自举电路。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M8也是用二级霍尔曼电路,跟LZ发的电路无本质区别。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1-8-5 12:31

你研究过钻石差分吗?做过以后就知道,有很大的区别。
电压级在哪采用了自举电路?你不会把消振电容看成自举电容了吧?

115

主题

1

好友

3829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81
帖子
4434
精华
1
经验
3829 点
金钱
3425 ¥
注册时间
2006-5-30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研究过钻石差分吗?做过以后就知道,有很大的区别。
电压级在哪采用了自举电路?你不会把消振电容看成 ...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13:03



那叫菱形差动,上下臂互为恒流源。
自举看不懂?Q11、Q14就是自举电路,别以为自举=电容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叫菱形差动,上下臂互为恒流源。
自举看不懂?Q11、Q14就是自举电路,别以为自举=电容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1-8-5 13:16

菱形差动和钻石差分都是四臂霍尔曼构成,叫法不同而已。还有人叫这个电路X差动。LZ的图纸跟菱形差动是不沾边的。
关于Q11、Q14我从不把这个看成是自举电路,不过是共射共基的恒压接法的一个变化,何来自举功能之有?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举功能肯定有的啦。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举功能肯定有的啦。
xlf0602 发表于 2011-8-5 13:51

请教一下,这个自举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这个自举跟传统意义上的自举是不是同一个理念?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1-8-5 14:35 编辑

说说其中一种吧:在这个电路中可以看成共基管的基极连接在共射管的射极,所以共基管的射极电压(也就是共射管的集电极)就会跟随共射管的射极电压变化吧?那是不是通过共基管实现了对共射管的集电极电压自举作用?这和传统意义上的自举是不是同一个理念?

115

主题

1

好友

3829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81
帖子
4434
精华
1
经验
3829 点
金钱
3425 ¥
注册时间
2006-5-30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菱形差动和钻石差分都是四臂霍尔曼构成,叫法不同而已。还有人叫这个电路X差动。LZ的图纸跟菱形差动是不沾 ...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13:45



  那2只104电容跟消振也不沾边,装不装都无所谓
头像被屏蔽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头像被屏蔽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2只104电容跟消振也不沾边,装不装都无所谓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11-8-5 14:34

红茶兄,给俺解释下自举功能,如何?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其中一种吧:在这个电路中可以看成共基管的基极连接在共射管的射极,所以共基管的射极电压(也就是共射 ...
xlf0602 发表于 2011-8-5 14:29

如果说仅仅是保持共射的射极跟共基的基极电压同步,只能说维持了共射的Vce保持不变,保持了最佳线性工况,至于两端并联的104可以减小Vce波动时的高频等效内阻,也可以消除Q11、Q14进入非线性区时的寄生振荡,对于增益带宽积低的放大器是可有可无的。
传统概念的自举是指当末级输出电压增大时,驱动级电源电压同步提升的电路,保持驱动电路处于非削波状态,使得放大器输出更大的不削波功率。
所以,就传统意义上来说,我是不理解这个自举功能的,借用楼主的话来说:特请教!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1-8-5 15:38 编辑
传统概念的自举是指当末级输出电压增大时,驱动级电源电压同步提升的电路,保持驱动电路处于非削波状态,使得放大器输出更大的不削波功率。
所以,就传统意义上来说,我是不理解这个自举功能的,借用楼主的话来说:特请教!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15:27

传统意义上的“电压自举”仅仅用于放大器增加输出功率的吗?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意义上的“电压自举”仅仅用于放大器增加输出功率的吗?
xlf06参与/回复主题 积分说明 关闭 02 发表于 2011-8-5 15:34

最初的驱动级电压自举电路就是为了提高不削波失真的最大功率的。那个是PMPO功率的时代,这是一个噱头!自举电路对音质的损害是很大的,所以做HI-FI的烧友对自举电路是不感冒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