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主题

1

好友

3829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81
帖子
4434
精华
1
经验
3829 点
金钱
3425 ¥
注册时间
2006-5-30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仅仅是保持共射的射极跟共基的基极电压同步,只能说维持了共射的Vce保持不变,保持了最佳线性工况, ...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15:27



    Q11、Q14只是个恒压源,什么时候会进入非线性区?怎么又会造成振荡?

   换句话说,Q11、Q14可用稳压管或LED代替,效果一样的。

115

主题

1

好友

3829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81
帖子
4434
精华
1
经验
3829 点
金钱
3425 ¥
注册时间
2006-5-30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午后红茶 于 2011-8-5 16:17 编辑
红茶兄,给俺解释下自举功能,如何?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15:11



    老兄受老电路中为提高输出摆幅的自举电路影响太深了,确实那个自举形式很是经典。
   那个电路中的自举功能实现xlf0602 老大在33楼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上管的基极电位随电流变化而同步抬高。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1-8-5 16:22 编辑

回复 40# jsan203
前面说的是有没有“自举”,而不是“自举”的效果。至于“自举”会有何种效果,一开始红茶兄没问你、我没问你,同样你也没问我、也没问红茶兄。
实际上这个形式的电路共射管对共基管还有所谓的“电流自举”作用,只是我不知道算不算“传统的自举”。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san203 于 2011-8-5 16:32 编辑

回复 41# 午后红茶
在驱动级大动态,大电压摆率的时候,Q11、Q14因基极微弱的偏置会受到影响,是比较容易进入非线性区的,这表现为互调失真会出来,这个电路是有争议的。我在示波器上就观察到Vce两端有振铃的情况,我加的是47u的电解并联。
其实我说真还不如使用稳压管,噪音还小些。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自举的电路有优点也有缺点。我没去实测,但仿真时比无自举的容易自激。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xlf0602
这个争论就没有必要了,保持霍尔曼共射Vce的恒压特性是这个电路的精华。
理解好了就可以,有些名词不能乱用的,这会发生理解上的误会。换成稳压管也是相同效果,我想就会意味着这个好处不是三极管带来的。
LZ的稳压管改个接法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了。

在此,多谢两位仁兄的指教!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lf0602
这个争论就没有必要了,保持霍尔曼共射Vce的恒压特性是这个电路的精华。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16:29

这个我还是要说一下,在有些电路里通过共射管对共基管的“电流自举”消除共基管Cob造成的高频失真意义更加重大。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san203 于 2011-8-5 17:23 编辑

回复 35# 老兔有点懒
别做这个电路,感觉不好!
做M8吧,这个比较经典!
论坛里做M8的人非常多,你可以发个贴去问问

2

主题

0

好友

7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switch power

Rank: 3Rank: 3

UID
69682
帖子
75
精华
0
经验
75 点
金钱
75 ¥
注册时间
2008-12-19
发表于 2011-8-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jsa 于 2011-8-5 18:29 编辑
输入级没必要这样设计,在三极管输入的时候为了达到偏置互补的目的,才会使用带恒流源的两个差分电路来实现 ...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09:24



        好吧  没想到图那么快就被搞到这里了
一. 偏置互补? 敢问阁下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使用恒流源?     
差分电路是为了解决因温度而带来的零点漂移而产生的电路 因为差分的特殊结构 可以仰制共模信号 放大差模信号 其电路的灵魂就在于发射极上共用的电阻对共模信号的负反馈 在这里 认为两个管子的温度是同步的 所以因温度带来的B上升 VBE下降 等都可以看做共模信号 这样的信号是不会在输出上出现的 那么为了获得很大的共模仰制比 共模反馈深度就必须足够深  那就意味着RE必须足够大 但是 实际中 RE不能取得太大 因为这样为了获得合适的集电极电流 那么 VEE也必须取得很大 所以是不现实的 说到这里 大家明白了吧 恒流源 没错 之所以要用恒流源 是因为其可以等效成无穷大的电阻 那么 共模仰制比就会很大 其性能就会更好.偏置互补与用不用恒流源没有必然关系 你怎么看 就仁者见仁了
二.每个电路 都会有其优缺点 并非喜欢萝卜一定要喜欢白菜
三.阻抗匹配是为了获得最大功率输出 但是 比如你接个小灯泡上电池 就没有必要要求他们阻抗匹配了 很多名机也用了两级渥尔曼  不知道阁下听后是否也会发表 低频控制力差了点的 感慨

2

主题

0

好友

7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switch power

Rank: 3Rank: 3

UID
69682
帖子
75
精华
0
经验
75 点
金钱
75 ¥
注册时间
2008-12-19
发表于 2011-8-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jsan203


    套装 呵呵  实在不知道玩套件能有什么乐趣  经常看到一些人D了个壳 买了成品板 装机 还在那里炫得意一装即响  像这种功放图  如果弄懂原理了 就不过是模块电路的简单组合 计算基本上就是欧姆定律加减乘除的事 信手沾来 根本不用理会什么这是XXX名机电路

2

主题

0

好友

7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switch power

Rank: 3Rank: 3

UID
69682
帖子
75
精华
0
经验
75 点
金钱
75 ¥
注册时间
2008-12-19
发表于 2011-8-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市面上买到的K246和J102线性比较差,比不上K366、J107,更比不上K170、J74。听感上比较粗糙些!
jsan203 发表于 2011-8-5 09:56



    我记得不错的话 K246是与就J103配对

2

主题

0

好友

7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switch power

Rank: 3Rank: 3

UID
69682
帖子
75
精华
0
经验
75 点
金钱
75 ¥
注册时间
2008-12-19
发表于 2011-8-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squallwsx


    这个要顶  现在的烧友 都往焊机派发展了  基础很重要

2

主题

0

好友

7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switch power

Rank: 3Rank: 3

UID
69682
帖子
75
精华
0
经验
75 点
金钱
75 ¥
注册时间
2008-12-19
发表于 2011-8-5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jsan203

    自举 即Bootstrap  本意是指穿后面带拉链的靴时 自己弯腰拉起拉链 广义是用自身的力量做些什么  比如 这里 拉拉链的动作就可以成为自举  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自举 所以这里的齐纳就是自举.
    渥尔曼之所以能没有B*Ccb的灵魂就在于上管的发射极与下管的集电极是没有交流电压出现的 上管的发射极电压与下管的集电极电压就是比上管基极偏置低一个发射极压降的电压 要保证这里不出现交流电压或干扰信号 势必要求上管的基极偏置电压不变 在这里就是因为保证这个才加入的自举.如果不加入这个自举 下管的VCE就会随着输入的信号变化 那么 其电容、放大倍数也会发生微弱的变化  加入自举之后 上管的基极相对于下管的发射极 电压就是恒定的  就是说 下管的VCE也是恒定的 工作点就能很稳定 大动态时 线性度会更好 其频率特性也会更好
  图中的104都是为了降低高频时 电源对地的阻抗

29

主题

3

好友

110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2520
帖子
1165
精华
0
经验
1107 点
金钱
1097 ¥
注册时间
2007-5-12
发表于 2011-8-5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yyjsa


    高手来了有戏看。
  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差分电路不用恒流源电路。

2

主题

0

好友

7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switch power

Rank: 3Rank: 3

UID
69682
帖子
75
精华
0
经验
75 点
金钱
75 ¥
注册时间
2008-12-19
发表于 2011-8-5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安安


    这就像有些人吃个粥就满足了  有些人却要吃个饭
   有些人用台386就足够了 有些人要上台i7

252

主题

40

好友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如果拥有金耳朵,只能花更多金钱 ¥ $去折腾.

Rank: 8Rank: 8

UID
261072
帖子
28969
精华
0
经验
24533 点
金钱
23011 ¥
注册时间
2010-11-14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8-5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xwmke1 于 2011-8-5 22:22 编辑

上个图大家看看

QQ截图未命名.jpg

QQ截图未命名1.jpg

2

主题

0

好友

7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switch power

Rank: 3Rank: 3

UID
69682
帖子
75
精华
0
经验
75 点
金钱
75 ¥
注册时间
2008-12-19
发表于 2011-8-5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在最不该标名字的地方标上了名字  牛皮癣啊

81

主题

1

好友

128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67998
帖子
1367
精华
0
经验
1287 点
金钱
1297 ¥
注册时间
2011-7-20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连图都看不懂,要最好的?就算给你好的,制作后怎么调整,怎么改进,你知道么?

朋友,还是脚踏实地 ...
squallwsx 发表于 2011-8-5 10:04


发问的方式听不真切,请大侠直言。请凭你的经验推荐你认为最好的电路图。谢谢。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  没想到图那么快就被搞到这里了
一. 偏置互补? 敢问阁下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yyjsa 发表于 2011-8-5 18:26

关于差分电路的论述和作用、恒流源的优点,你说得都不错,差分电路已经成为一个普通电路了,现在几乎所有功放输入都是用差分电路的了。在LZ的电路中,两个差分互补接法,主要见于三极管电路,为了获得直藕特性。当然使用霍尔曼差分JFET输入级性能都是不错的。接法不同,青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能出靓声自己喜欢都是不错!

关于阻抗匹配的问题,并非为了获得最大功率输出,阻抗不匹配的电路会发生级间失谐,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试想一个高阻输出的电路能推动一个低阻输入的电路吗?小马拉大车,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两级霍尔曼电路级连是否匹配,这个要深入分析,从听感上来讲,确实有低频不足的问题,这是很多烧友达成的共识。名机如何俺听得少也不知道那台是什么电路,请推荐几款市场常见的让俺也去试听。

6

主题

3

好友

847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08015
帖子
860
精华
0
经验
847 点
金钱
843 ¥
注册时间
2011-3-23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1-8-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san203


    套装 呵呵  实在不知道玩套件能有什么乐趣  经常看到一些人D了个壳 买了成品板 装 ...
yyjsa 发表于 2011-8-5 18:36

我跟LZ讨论很久了,对他有一点点了解,他理论不错的,但好几年没动手DIY了,我是希望他这次先奠定成功的基础。
套件虽然一般,但降低了DIY对元器件的配套难度,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效率去获得成功。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无论做什么电路,应该都容易成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0-18 04:59 , Processed in 0.18136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