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主题

4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3
精华
0
经验
5161 点
金钱
5013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2K与1M换位置,再改电容接法。

133

主题

4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3
精华
0
经验
5161 点
金钱
5013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傅立叶分析我一级一级的做下去了(图就不贴了),从第一级的输出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输出,都差不多,说明要改善必须从输入级下手。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6-14 21:57


你以前仿真过很好的图也是这个输入级呀
608前级.jpg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0-6-14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122# 卖油翁

前级变为后级,输入的信号幅度不一样,它的负载不一样,这个你要考虑的。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0-6-14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仍然差不多。
FFT 3 d.jpg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0-6-14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NAP140 的傅立叶分析,如果阁下能够改善到跟这一样就差不多了。
NAP140 FFT document.jpg

133

主题

4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3
精华
0
经验
5161 点
金钱
5013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FET作输入级仿出来的都是这个样啊?

回顾一个你发出的仿真图,得出如下结论:
双极晶体管作输入要好于FET,
非互补结构要好于互补结构。

是吗?但许多名器都是这个输入结构啊?!

3

主题

0

好友

110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11516
帖子
1141
精华
0
经验
1105 点
金钱
1094 ¥
注册时间
2009-6-13
发表于 2010-6-1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NAP140 的傅立叶分析,如果阁下能够改善到跟这一样就差不多了。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6-14 22:27



这个要求真是太低了。

楼主的电路问题也太多了点。不是随便到处搬一点来就是好的。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0-6-14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133

主题

4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3
精华
0
经验
5161 点
金钱
5013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1413807
xlf0602 发表于 2010-6-14 23:17


变厦门卡顿功放了

133

主题

4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3
精华
0
经验
5161 点
金钱
5013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NAP140 的傅立叶分析,如果阁下能够改善到跟这一样就差不多了。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6-14 22:27


NAIM的140? 随便就干掉他了吧?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0-6-15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厦门卡顿功放了
卖油翁 发表于 2010-6-15 08:44

那也没办法,因为这样合理些。
一、有无Q9、Q11对线路的交直流特性几乎无任何影响,当然应该取消;
二、这个电路只有单级电压放大,如不取消共基管C极的对地电阻,开环增益明显不够;
三、要想把差分级的四个输出端都用上,就只能象77楼那样使用电流镜或者使用常见的二级差分电路。下面这个二级差分电路性能就非常好。

原帖地址: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206207&page=1#pid4194422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0-6-1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126# 卖油翁


是不是FET作输入级仿出来的都是这个样啊?

回顾一个你发出的仿真图,得出如下结论:
双极晶体管作输入要好于FET,
非互补结构要好于互补结构。

是吗?但许多名器都是这个输入结构啊?!


JC-2的傅立叶分析非常好啊,
做好的非互补结构当然要好于没做好的互补结构。
任何名器这种结构都是有特定的管子及参数特定的优化工作点决定其优秀的性能,不知道在PCB上做了多少次原件的进进出出得出的结果,难道只要把名器结构拿来套就成了?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0-6-1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127# 大神1981


这个要求真是太低了。

楼主的电路问题也太多了点。不是随便到处搬一点来就是好的。


这个要求是低,但是他那电路要达到这NAP140的水平也不是很容易办到。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0-6-1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30# 卖油翁


NAIM的140? 随便就干掉他了吧?


不见得吧?

133

主题

4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3
精华
0
经验
5161 点
金钱
5013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30# 卖油翁




不见得吧?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0-6-15 10:48


你说问题出在输入级,你看看怎么改?参考JC2,加大静态电流会怎样?

133

主题

4

好友

51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将军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576
帖子
6943
精华
0
经验
5161 点
金钱
5013 ¥
注册时间
2005-1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也没办法,因为这样合理些。
一、有无Q9、Q11对线路的交直流特性几乎无任何影响,当然应该取消;
二、这个电路只有单级电压放大,如不取消共基管C极的对地电阻,开环增益明显不够;
三、要想把差分级的四个输 ...
xlf0602 发表于 2010-6-15 09:56


这图输入级几乎与我的一样,电压级共射差分,平常的电路而已,不过做好了也是不错的

20

主题

0

好友

164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7891
帖子
2261
精华
0
经验
1641 点
金钱
1509 ¥
注册时间
2007-1-23
发表于 2010-6-15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油翁兄又来搞野了....................

35

主题

0

好友

30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61586
帖子
2114
精华
0
经验
305 点
金钱
304 ¥
注册时间
2010-1-5
发表于 2010-6-15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要顶。。。静等成品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0-6-15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图输入级几乎与我的一样,电压级共射差分,平常的电路而已,不过做好了也是不错的
卖油翁 发表于 2010-6-15 13:02

注意那个图中输入级的共基管的基极交流不是连接到地,而是连接到FET管的源极,对FET的漏极起到了电压自举作用,能明显降低输入级的失真。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0-6-15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135# 卖油翁


你说问题出在输入级,你看看怎么改?参考JC2,加大静态电流会怎样?

在你那样连接下的那种结构的输入级会不会负担重了些?单纯加大静态电流所起作用有限的。夏文卡顿的输入级使用了镜像电流源代替输入级的负载电阻的。当然,改来改去,就会变成夏文卡顿了,也说明人家设计夏文卡顿之当初是考虑了很多因素的结果。
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没办法的事。
131楼的电路,输入级驱动的负载就轻松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