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oft 发表于 2011-9-22 22:11

你理解错了,他说的是在乙类向甲乙类转变的时刻,失真跳升,纯乙类始终工作在乙类状态,所以不会 ...
xielbfj 发表于 2011-2-20 18:0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没有转变时刻,绝对没有的。

甲类不会转变时刻为甲乙类;
甲乙类不会转变时刻为甲类;
甲乙类不会转变时刻为乙类;
乙类不会转变时刻为什么什么类。

xielbfj 发表于 2011-9-22 23:14

我眼拙,看了半天只看出了2点:
输出用倒达林顿,改善了输出级偏流的稳定性;
大幅度提高了开环增益(与典 ...
xlf0602 发表于 2011-9-20 21:1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所谓"无缺陷",指的是作者力求将已知的失真降到最低.同时阐述了功放电路的各级电路对功放总性能的影响.值得借鉴.事实上我后面没有再采用该电路.

inaudio 发表于 2011-9-22 23:29

现在都是数字功放时代了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9-23 01:46

这个“无缺陷”应该是外语翻译上直译产生的误解,正确的应该翻译成国内音响术语“高保真”。就像英语的“牛奶路”,翻译成中文是“银河系”,如果还是译成“牛奶路”,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是什么。

梼昧狂客 发表于 2011-9-23 10:09

这个电路也看过,只是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第一级用镜像恒流源虽然可以提高增益但是输入级的瞬间输出电流被限制了,不利于提高转换速率,以前见过229功放作者写的一篇文章很不错,另外地线的问题,我喜欢退偶电容单独引出电源地线然后再电源处一点接地

xlf0602 发表于 2011-9-23 10:50

回复 102# xielbfj
其实我真正的意思只不过是不要把这个电路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已。以现在的技术和元器件完全可以对其改进。

这个“无缺陷”应该是外语翻译上直译产生的误解,正确的应该翻译成国内音响术语“高保真”。就像英语的“牛 ...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9-23 01:46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懂外语,但觉得你说得在理。

xlf0602 发表于 2011-9-23 11:00

我觉得第一级用镜像恒流源虽然可以提高增益但是输入级的瞬间输出电流被限制了,不利于提高转换速率,梼昧狂客 发表于 2011-9-23 10:0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对这个说法不明白。似乎差分电路的瞬间最大输出电流都是受制于差分级的恒流源。

梼昧狂客 发表于 2011-9-23 19:15

差分电路也可以不使用恒流源不过这样对于电源的要求高一点,电压固定而且要求稳定,用恒流源比较简单也比较方便,不过我不太喜欢,

xdming 发表于 2015-6-13 00:16

lzf668 发表于 2011-2-22 09:44
不喜欢胆机,频带窄是天生缺陷,功率小没有震撼。只适合小家庭。

这头像是卓依婷??:loveliness:

vicever 发表于 2015-6-13 02:02

柳暗花明 发表于 2011-9-23 01:46
这个“无缺陷”应该是外语翻译上直译产生的误解,正确的应该翻译成国内音响术语“高保真”。就像英语的“牛 ...

原文是blameless,直译是无可指责。翻译成无缺陷是没问题的。即使有问题,问题并没有出在译者身上。

晨雨 发表于 2015-6-13 08:02

这攻防前年就做了,类似于某期无线电与电视郭经仪先生的文章,亮点主要是电压推动级,我觉得是最好做,最合理的线路类型。输出是2对K105/62,没有发射极电阻。直接是纯乙,机箱是清风超薄168元DAC机箱。本来做他的目的是想跟某论坛版主做的 车老 功放PK,无奈要PK时,车劳功放测试时自激烧毁了,连线路板都烧毁了。

liao.c 发表于 2015-6-14 18:11

斯多夫不是指标派,他应该算是客观派,这才是哪本书的精华所在。

liustar 发表于 2015-6-14 21:43

这个电路做好了秒杀1969,音乐传真A1,ksa100!全对称双差分!
除了了国都405,也不奇怪,国都405我用的是和原装一样的管。!
这个电路在晶体管上重新做搭配,会让很多电路汗颜!

cdzx11 发表于 2015-6-14 21:51

这电路看起来真复杂,做这么复杂其实还不如再加几只晶体管,改成OP37那样的电路结构,这样对称性比楼主的电路好得多。

liustar 发表于 2015-6-14 22:14

不熟悉这个电路的人,是没有办法掌握它的精髓的,很多人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很熟悉电路,对此电路不屑一顾。井底之蛙当然就是这样了!一堆人像盲人摸象一样的指出:这个电路不对称!这个消振电容太大!这个大环路反馈不好!多数人只看到了象脚而已!
我从没见过哪本书这么逻辑、科学的阐述一个功放线路的原理!

lzf668 发表于 2015-7-25 20:10

xdming 发表于 2015-6-13 00:16
这头像是卓依婷??

是噢,你也认得她小时候的模样。赞。

lzw077 发表于 2015-7-25 22:24

光一个电路图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b430 发表于 2015-10-17 14:48

anmon 发表于 2011-2-21 21:43
回复 46# anmon
PCB板也早就好了,单面板,虽然是单面板,但不用担心指标会差,布局非常好的

看看,学习学习。

youfeal 发表于 2015-10-21 00:03

国人的DIY水平眼高手低,有几个人认真的阅读过音频功率放大器手册第4版理解书中的内容将其应用在功放制作中?书中的内容已经让英国不少的功放生产商受益,国外的功放爱好也从中收获不少。国内人生产的极品功放有几个热销海外了呢?

bazys 发表于 2015-10-21 01:49

只能说它仍然代表着当代音响制作领域中的最高水平,国人还没理由漠视与慢待。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音频功放设计手册》上的“无缺陷放大器”试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