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2:42

simon62 发表于 2014-10-18 0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哲学是凌驾于所有自然科学的科学




如果你读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就更会体验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了,要不要我给你引用几段。

simon62 发表于 2014-10-18 02:49

http://bbs.hifidiy.net/thread-338540-50-1.html

987#

听觉感受,是艺术的感受,不知你是否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是怎么记录的?
好的效果能更好地体现艺术魅力,而魅力又是怎么记录的?
若真自信自己很懂,就给大家做些科普吧。


這就是自稱三十多年前就用哲学观点给学生讲课的人的表述方式與內容?

是艺术的感受連基本語文結構都錯,這句的"艺术"是什么?名詞?形容詞?那么"感受"又是什么來?是不是想說"能感受到藝術"?我還未見過幾個略懂哲學的人用詞做句會像你如斯簡陋,然後又什么記錄什么魅力,火箭之後來衛星,層出不窮,這完全不是懂哲學的人所為。哲學講的是理順言詞,邏輯思考,只講有共性相關的事。

捉你一句諒你也不服氣,就跟你來認真點。

听觉感受,是艺术的感受

嘩嘩嘩,這兩句合起來真的神,神在好像裝得有貴氣,可惜,如果你跟愛人吵架時,她罵的話你不會說從來未聽到吧,那些話也含藝術成份令你感受到藝術?鄰居裝修拆牆打洞,你又藝術了?晚上11點廣場大媽跳舞音樂都藝術?明顯是兩句有語病的話,哄下未開發思考的人還行,可惜碰上我。

simon62 发表于 2014-10-18 02:56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你读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就更会体验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了,要不要我给你引用几段。

哦,原來你想用N年前的某些人某些話來佐証啊,你忘了百多年來人類發展一直沒停過,不少舊學包括哲學都有新的學說把它完善了?


我就跟你就地解決,你說下那論點能推論出哲学是凌驾于所有自然科学的科学吧,先給你些少提示,這句中的所有自然科学的科学已經有明顯語病,你最好理順了才回貼啊。

simon62 发表于 2014-10-18 03:01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哲学面前,这个题目只是一个小小的分支而已。
说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来自哪里就更容易了,你百度一 ...

数学老师说数学凌驾于哲学之上......
文学老师说文学凌驾于数学之上......
科学老师说科学凌驾于文学之上......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06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3:14

本帖最后由 泊尔 于 2014-10-18 03:16 编辑

simon62 发表于 2014-10-18 0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bbs.hifidiy.net/thread-338540-50-1.html

987#


首先,我要感谢你给我机会多说一些话,这帖子就越来越火了。
关于听觉,是欣赏艺术的手段之一,你去音乐厅听音乐,实际上是去感受艺术,具体的说,是音乐艺术,它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若是聋子,去音乐厅可定没有意义,也感受不到音乐艺术。
艺术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要不你怎么会有听音乐会的欲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感召。要是在家里用听音响的方式感受音乐艺术,就必须是良好的音质表现,若是一个失真的系统听到的都是噪音,试问,还能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吗?恐怕下意识的就要离开或关闭了。
哲学并没有过时,相反,哲学的发展说明,它永远也不会过时,倒是如今更需要强化的科学思维方法。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3:28

本帖最后由 泊尔 于 2014-10-18 03:30 编辑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压缩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音乐载体不过载。
专业机压缩是压缩上动态而保证响度要求,这也是有人说专业机不保 ...

不过载降低幅度不好吗?为什么要压缩?
我们这样说下去我看很难有结果,录音和专业扩声都是成熟技术,相关的教科书很多,我所说的都是现实的做法。
国外用模拟过一遍的事,是国外录音的技术秘密,我说出来了已经是过线了。它与ADD、DDD不是一个概念。
就说后期制作,还是数字化的制作,没有改变制作性质,只是制作后,用模拟的局部环节再过一遍,然后在还原成数字信号,这也是一些大师的秘密,并不是所有录音师都知道的。
还有一种方法,你若有细节表现不太好的音乐,可以发过来,我给你做一次压缩,然后返还给你,你听听有什么变化?前提是,发来的和发回去的信号电平是一样的,不影响你的功放开到什么位置的变化,便于比较。你看如何?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40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3:42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压缩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音乐载体不过载。
专业机压缩是压缩上动态而保证响度要求,这也是有人说专业机不保 ...

专业扩声也是一样,就说歌手演唱,声音太大了把推子拉下来一点就不过载了,为什么用加压缩的方式?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3:45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过载降低幅度不好吗?

在录音技术一般无需要,但在艺术上或照顾终端用户群体有可能用到。


不是一般无需要,而是一般都需要,几乎所有的都这么做。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46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48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50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3:51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过载降低幅度不好吗?

在录音技术一般无需要,但在艺术上或照顾终端用户群体有可能用到。


或者换句话说,你同意要考虑40dB的噪声问题,而原始信号又是100dB的动态,最大声压级有限制在100dB以内,你说要想听到音乐中的那部分被淹没的弱音细节信号怎么办?更何况在家庭环境,最大声压级还到不了100dB,是不是弱信号就放弃了?器乐的质感、音色如何表现?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56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57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3:59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不叫压缩

说得对,叫压限,与录音中的压缩是一回事,只是不同专业的习惯名词不同罢了。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4:00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原始信号是100dB的动态,一定要压缩,压缩的目的不是要保证弱信号再生,而是保住强信号不至丢失。仁兄本 ...

你真累,现在问的是,为什么不用降低幅度的方式,这样也是可以保证不超负荷。

simon62 发表于 2014-10-18 04:02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3: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我要感谢你给我机会多说一些话,这帖子就越来越火了。
关于听觉,是欣赏艺术的手段之一,你去音 ...

若是一个失真的系统听到的都是噪音,试问,还能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吗?恐怕下意识的就要离开或关闭了。

唯物論者慣性思維。沒有認知上的意義(你說的噪音)不等於沒有其他方面的意義,即如"人生在世究竟有沒有價值?"之類的問題對大部份人來說是沒有認知意義,那不過是代表這類問題不是大部份人的知識范圍的問題罷了。

留聲机剛面世的年代可有什么降噪手法?難道你認為當年用留聲机的人沒一个能從混著噪音的音樂中感受到你說的藝術的魅力?憑什么可以絕對否定?

在我个人來說,能感動到我的音樂歌曲就是好聲,低噪低失真音場定位等都不是先決條件。西歐先進只是科學,哲學我們民族幾千年前就摸頂了,可惜的是教育長時間沒有普及,承傳、完善、簡化都沒做好。

人生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懂的自然懂。

泊尔 发表于 2014-10-18 04:04

20-20 发表于 2014-10-18 0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原始信号是100dB的动态,一定要压缩,压缩的目的不是要保证弱信号再生,而是保住强信号不至丢失。仁兄本 ...

如果还听不懂,我这样说,在编辑软件中,整体降低3dB、6dB、甚至20dB都是手指点一下那么简单,而压缩确是需要很多设置才行,为什么舍简单而用复杂?
我觉得你还是看看相关教科书吧,我要睡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有谁知道,家庭环境多少声压级听音乐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