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814
- 在线时间
- 399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4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24021
- 帖子
- 4955
- 精华
- 0
- 经验
- 4814 点
- 金钱
- 4706 ¥
- 注册时间
- 2007-6-26
|
早些年的DY在产品开发领域无疑是NB的,70年代他家就有涂覆盆、硬球顶单元,其设计可谓多元化!
不过近年来,随着扬声器科技的发展,别家在喇叭单元的科技开发及制造工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极具特色的新厂家不断涌现。反观DY,大量技术人员流失,公司规模缩小,产品日显单一......
始终抱着PP盆低音、丝膜软球顶高音不放,诚然这样做可以冠冕堂皇的自诩为“不求做大,只求最精”,但是同为PP盆,后起之秀的AT就比他强,强在哪儿?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呗。看看另一些老牌厂家B&W在其801后续产品上的创新,人家的大口径低音单元现在是怎么弄的?WILSONAUDIO在其经典的WATT+PUPPY后续产品上就毫不客气的将原用的DY大口径PP盆低音单元踢出局,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为啥同为老牌厂家的人家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啊。同样是经典产品,别人家的后续机种就能够适宜重播新录音、新格式,而DY就只能听听老录音。老实说DY在国内受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欣赏习惯过于单一、保守,甚至超过85%的爱乐(仅指古典)者常年来几乎只听人声、弦乐,大编制乐队的作品喜欢者了了,更不用说去接受现代音乐了。所以回头看看,有多少使用大箱的发烧友?其实不要以为DY在书架箱上的优秀就想当然的认为他家的大箱就一定错不了,不能说“DY在单元上OK,在喇叭箱制作上就是LJ”,但我个人认为他家的大箱在那个价位上来说,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