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546
- 在线时间
- 139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3-4-18
- 阅读权限
- 70
- 精华
- 2
 
- UID
- 15755
- 帖子
- 1350
- 精华
- 2
- 经验
- 1546 点
- 金钱
- 1203 ¥
- 注册时间
- 2006-12-10
|
呵呵,楼主好像真是自己钻研了些喇叭,是件好事。
但是,
我想起了20年前的电影《南拳王》。男主角自恃从小练了些拳脚,在少林寺很是不以为然。某日,看见个烧火劈材的火夫,一掌劈去半截石敦,才恍然大惑。那火夫说了句:
--施主,下点真功夫吧。
飞乐仿单拿的喇叭几乎已经外观无法分辨,但是声音和参数好像区别满大的。
银笛的很多喇叭的参数,包括极低的Q值等,几乎完全等同于西雅士的单元,但是好像实际效果差距不小。
西雅士的单元在进口喇叭里不算很贵的,但是用过的人都留下难忘的印象和口碑。
拼装的思路在国内很普遍,确实如此,包括各大牌子和手工作坊;就是抱着材料堆砌的想法,确实拼装技术也没什么特别的奥秘。再说好的零部件好像还不是国产的,有好多是台湾的材料。
国内缺的就是研发能力,设计能力。生存之道较多是“仿”。
想起十年前在西安某名牌电机厂实习,我们是搞电机设计的课程设计,自己也按照大学里的书本在反复地设计着新电机。实习过半,以为大厂必有绝招,哪料到师傅说:我们较少自己设计,风险很大,通常拆个进口的,仿制出来还比较容易成功。
电机如此成熟的东西况且如此,更不要说比较冷门的喇叭。(高级喇叭尽管在发烧友中很热,但是在民生经济中实在算冷门的东西)
当然更大的因素限制国产HIFI的市场定位。花很大代价可以搞出极品的东西(熊猫就出过纯金的胆机,获国际大奖),市场太小了,根本无法生存。如果国产的喇叭卖500一只,估计相信进口喇叭的人更多,这是大多数国产不走高端的原因--价格持平进口时即使可能真好也难卖了,何况还有假好的。有些国产箱子用进口喇叭的效果已经达到可能超过一些同价位的进口货,但是可悲的是大多数老百姓认牌子,耳朵是听不出好坏的。音响的魅力就在于“神秘”--真听的出好坏的人相对10亿数量很小,就象一般人买电视会很在乎白平衡吗?
如果西雅士全部国内制造,价格可能还跌一半。国产的空间就更小了。但根源哪,技术和经验,包括国人因失望而不信任的习惯。国产的东西本来应该成本低,性价比高,但就是“性”还不够。国产货出口量非常大,性价比很高,但是缺少高技术的,只是廉价劳动力。我真的看过,某家出口音箱的小厂,几乎都是垃圾产品,而且厂里居然没有一台上千元的功放,客户拿货也不听,能响就出口东南亚了;价格也是低得不抵一对木箱。
随便说说,反对神化进口,也同样反对小米加步枪就打世界大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