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64
- 在线时间
- 11275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4
- 阅读权限
- 120
- 精华
- 0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 UID
- 910
- 帖子
- 4624
- 精华
- 0
- 经验
- 4364 点
- 金钱
- 4048 ¥
- 注册时间
- 2004-6-27
|
我同意您的基本观点,仿真在原理上跟实际操作虽然有差距,但是在调整电路参数的时候,总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楼主在765的电路,如果在一个简单的动态分析就会得出来结论,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781楼“hdbhv580742”同学的分析。那就是其实那两个重要的节点“+3V和-3V”,这两个节点的电位也是动态变化的,如果没有靠近输出端的那个18K电阻接地,这两个节点会基本跟随输入电压变化的,最大的变化幅度要小于供电电压,但是基本保持在二者的压差在6V左右,所以才有静态电流在温度变化的时候基本稳定这个结果。但是其前提让电路中的“PN”接处于相同的温度下才好,实际的操作应该是把所有的三极管都固定在同一个散热器上,并且尽量做到均温,二极管最好也做同样的处理能有更好的效果。
正是因为电路中有了一个18K的对地电阻,使得这个“电压源”的负载比较重,也就严重限制了输出幅度的大小。我们以781楼的简化图为例分析一下就容易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