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超低jitter解码器的制作和听感

  [复制链接] 查看: 144509|回复: 551
头像被屏蔽

3

主题

0

好友

39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64449
帖子
436
精华
0
经验
395 点
金钱
395 ¥
注册时间
2008-11-21
发表于 2011-4-2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37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泛泛之辈

UID
122224
帖子
365
精华
0
经验
375 点
金钱
371 ¥
注册时间
2009-8-3
发表于 2011-4-2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37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泛泛之辈

UID
122224
帖子
365
精华
0
经验
375 点
金钱
371 ¥
注册时间
2009-8-3
发表于 2011-4-25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37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泛泛之辈

UID
122224
帖子
365
精华
0
经验
375 点
金钱
371 ¥
注册时间
2009-8-3
发表于 2011-4-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2

主题

4

好友

1926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14497
帖子
1713
精华
0
经验
1926 点
金钱
1713 ¥
注册时间
2009-6-27
发表于 2011-4-2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晃脑袋顶多只能打个比方。而且还相当不准确。晃脑袋应该和磁带录音机以及LP的抖晃想对应。

实际上晃脑袋引起的是多普乐效应。

1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35
帖子
141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42 ¥
注册时间
2009-4-16
发表于 2011-4-2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普勒效应其实就是时间轴随着相向或者相背运动造成的时间轴的压缩和放大,跟DAC还原时候,周期由于jitter不断的缩放是类似的

只是通常的多普勒效应是一直沿着一个方向运动,要么不断靠近,要么远离,这样时间轴就会总是压缩,或总是放大,才会造成整个频谱的整体搬移

但人体的晃动微观上来看,不是人体所能控制的,你也无法保证你这次是靠近了,下次就不会是远离的,而且路径方向都不是人为能控制的。就如同你拿起数码相机来拍照,你无法控制你的手微弱的抖动是朝前朝后,朝上朝下,还是朝左朝右的,不可预测也不可控

5

主题

2

好友

20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2185
帖子
370
精华
0
经验
207 点
金钱
206 ¥
注册时间
2009-1-1
发表于 2011-4-2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103

主题

5

好友

3009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153
帖子
3096
精华
0
经验
3009 点
金钱
2527 ¥
注册时间
2005-5-8
发表于 2011-4-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挺疑惑的,WIMA电容既然这么牛b,为啥只在音频里面见到过这种电容,在通信,以及精密仪器这些对成本并 ...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5 12:26



其实WIMA也AP里面也是有的...
作为通用的高品质MKP电容,WIMA,RIFA等等都常见

如果要求低ESL,引脚电容无法满足
如果作为信号通路耦合及补偿等等,MLCC的压电效应导致的THD及其它也无法满足上述电路要求

所以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向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贴越扯越远了,大家都无用太极端,以事论事,讨论的结果是大家都有进步,都能使自己的知识短板有所改善

但是论事的前提是有论据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另外,据MSB的一份技术报告所指,2pS的jitter导致的noise或者谐波peak值会<-135dB(这里的jitter指系统时钟相关部分),这样的性能已经满足苛刻音频系统的要求
在大多数DAC系统里面,模拟电路的输出噪声peak值往往会大于该值
所以,在大多数的DAC系统里面,处理好电源及模拟电路噪声及失真,会比把时钟性能提向极致更有效果

再有,如果一个系统可以把信号源输出电压幅度提高至6Vrms~10Vrms,那样即使信号源本底噪声在5uV,也有大于121dB的信噪比
即使后级放大了20倍,绝对输出噪声电压为100uVrms,如果以后级40Vrms满幅度计算,系统信噪比也会有大于112dB。
这样的信噪比对大多数听音系统而言,都会是excellent的级别。

鼓励百家争鸣,把音响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极致,让大家都能够享受其成果
大家继续哈

218

主题

20

好友

9220

积分
     

认证会员 当前离线

http://mmchifi.taobao.com

Rank: 4

UID
2231
帖子
18144
精华
4
经验
9220 点
金钱
4914 ¥
注册时间
2004-11-23

元老级 认证会员

发表于 2011-4-2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挺疑惑的,WIMA电容既然这么牛b,为啥只在音频里面见到过这种电容,在通信,以及精密仪器这些对成本并 ...
Dracula81 发表于 2011-4-25 12:26

其实一个器件,也就要看它的适用地方
在温度范围变化比较大的地方,WIMA薄膜电容就有用到。
90年代初期,小弟所在的棉纺织厂,
引进了一台德国祖克浆纱机,当时价值好几百万元。
熟悉棉纺织工艺的就应该知道
浆纱车间,温度和湿度变化是很大的
德国的这台祖克浆纱机电路板,就用到好多红WIMA
电路板上电阻,都是6色环的。
第6个色环,就表示温度系数,
记得电路板上的6色环电阻,最后一圈色环是红色的。

23

主题

0

好友

91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5743
帖子
1190
精华
0
经验
913 点
金钱
932 ¥
注册时间
2007-8-10

社区贡献

发表于 2011-4-26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这个帖子真不容易,花一个多小时看各路高手出招,并学习。
降低JITTER思路是正确的,这个值得肯定
jitter 大小是直接影响THD+N IMD性能指标和听感的,但在DAC设计中PCB布线,更直接的影响JITTER和这2个指标和听感,CS8416的PDF就很直接的指出了布线直接影响JITTER,看了楼主在模拟器件上的运用还不是很到位,只使用了误差和温飘都比较大的贴片陶瓷电容来做8416的PLL电路,建议楼主先把各个芯片的性能榨干再去考虑用FPGA 和锁相环来降低JITTER 吧 CS8416-PLL.jpg

13

主题

0

好友

34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克莱天下第一

Rank: 4

UID
200093
帖子
413
精华
0
经验
340 点
金钱
358 ¥
注册时间
2010-5-11
发表于 2011-4-26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 Einstein Relativity 的基本假设,任何空间位置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在整个宇宙中不存在惯性观测者。

当我们的头部运动的时候,也会引起周围空气的运动,这样就造成一部分空气收挤压,会导致空气密度的变化,所以声速会随时变化。

而且 通过 E=MC^2  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纯抖动那部分的能量,其实并不少,当精度越大,速率越高的时候,越能影响SNR,这就是他携带的能量的结果。


另外,当我看到LZ贴子里的频率是1.2G的时候,我就知道楼主在吹牛。

13

主题

0

好友

34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克莱天下第一

Rank: 4

UID
200093
帖子
413
精华
0
经验
340 点
金钱
358 ¥
注册时间
2010-5-11
发表于 2011-4-26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Doppler effect  就不要拿来讲了, 它是简单物体分析用的,对复杂物体的分析最好还是 Relativity。

13

主题

0

好友

34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克莱天下第一

Rank: 4

UID
200093
帖子
413
精华
0
经验
340 点
金钱
358 ¥
注册时间
2010-5-11
发表于 2011-4-26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LZ你也学学大师的布线吧,你这布线,根本就是数电理论的,我们要模电设计,不要数码声。

这个设计不错,不是垃圾直角走线,为什么说直角是垃圾走线呢,因为做这个板子的大师告诉我:
1)世界音响大厂都没一家走直角线的
2)不是音响电路的布线方法,性能再好也是不会有好声音的

再来看看垃圾设计:


为什么说他垃圾呢? 其实比LZ你布的板子还差,简直就是大垃圾,像这样挤的像个蛋糕一样的垃圾板,最多只能出个和手机一样的声音。
RMAA测的时候,可能测不出来,实际上因为线太细,距离太近,互相干扰,导致复杂波形时候SNR大幅度提高,细节都被掩盖在地弹产生的噪音上。
解决方法就是加粗线,过孔。

7

主题

0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84953
帖子
1129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60 ¥
注册时间
2010-3-25
发表于 2011-4-26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LZ你也学学大师的布线吧,你这布线,根本就是数电理论的,我们要模电设计,不要数码声。

这个设计不错, ...
克莱饭 发表于 2011-4-26 01:53



    我对你的1、2点描述惊诧滴六体投地,。看来不走弧型线滴PCB,就不能算是音响PCB
另外,LZ走的是45度拐角,非你说的直角线。

6

主题

0

好友

13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89462
帖子
127
精华
0
经验
131 点
金钱
127 ¥
注册时间
2009-3-1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高手的细致研究,这里统一作答,首先8416的锁相环截止频率在10Khz附近,远高于后面的锁相环,所以其固有抖动将被后面的锁相环滤掉,不用担心,关于抖动性能,标识的是锁相环内部VCO的性能,内部的VCO工作在1185-1296Mhz,其分频和输出确实还会引入抖动,不过比较小,见附图 2.jpg ,另外这个片子的应用场合都是高端场合,军工、航天和仪表均是其应用范围, 1.jpg 之所以使用这个芯片,是想追求一步到位,想听到彻底解决jitter问题后的声音效果,不过现在已经有更好的方案了,但是还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FPGA程序和新的芯片的使用。另外,PCB布线的直角和圆角正是从几百兆和几个G的设计仿真和经验得来,本人的设计最高频率是10个G,信号将以波的形式在走线上出现,PCB板的平整度也会有所要求,高频布线的设计引用到音响系统中,也说明了高速器件的使用对信号提出了要求,从照片上大家只能看到数字部分的走线,模拟部分的走线看不到,也基本没有,因为使用了表贴器件,并且表贴器件基本是放在一起的,很多都是焊盘紧贴,无走线,为了去除表贴电容的ESR和频率特性,电压容量变化特性,温度影响的因素,所以选用了特殊的电容,大家应该猜出使用了什么电容吧。另外,在2.5G以下的走线中,135度角的走线已经够用了,所以我一般使用135度角走线,而90度直角产生的问题主要是辐射的问题,即对周边引线的干扰,对自身的信号质量并不影响,所以在走线的过程中要避免长距离并行走线,线间距一般需要2倍的线间距。

5

主题

1

好友

8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77963
帖子
84
精华
0
经验
85 点
金钱
79 ¥
注册时间
2009-2-2
发表于 2011-4-2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第1點 "1)世界音响大厂都没一家走直角线的"
是直線還是直角?
正常的layout裡,pcb layout裡是不允許走直角的..會影響到訊號..
尤其在高頻訊號特別明顯,到Ghz..甚至10Ghz..只要有直角..訊號根本就差到一個不行..
會影響到接收端..嚴重點的話接收端收到的都是錯的..
但聲音是低速訊號..不過多少還是會影響,至於影響多少不知道?

1

主题

0

好友

14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135
帖子
141
精华
0
经验
142 点
金钱
142 ¥
注册时间
2009-4-16
发表于 2011-4-2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LZ你也学学大师的布线吧,你这布线,根本就是数电理论的,我们要模电设计,不要数码声。

这个设计不错, ...
克莱饭 发表于 2011-4-26 01:53


兄弟,你被大师忽悠了

弧形走线是高速和射频电路的走线方式,而不是音频电路的走线方式

1.25G的信号,走钝角完全可以做到信号很好。3G以上的信号才需要走圆弧

还有那个大师做的板子,芯片电源去耦做的不好,另外看起来是单面板或者双面板,要动真格的,请让大师使用4层板或者4层以上的板子,呵呵他一定舍不得花那个钱。

否则特征阻抗都不能控制,走弧形线有何用?而且音频电路速率太低,走钝角足矣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37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泛泛之辈

UID
122224
帖子
365
精华
0
经验
375 点
金钱
371 ¥
注册时间
2009-8-3
发表于 2011-4-2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5

主题

0

好友

375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泛泛之辈

UID
122224
帖子
365
精华
0
经验
375 点
金钱
371 ¥
注册时间
2009-8-3
发表于 2011-4-2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

主题

0

好友

34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克莱天下第一

Rank: 4

UID
200093
帖子
413
精华
0
经验
340 点
金钱
358 ¥
注册时间
2010-5-11
发表于 2011-4-2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板的大师是论坛里最高水平,做过几十年的手机PCB设计,怎么可能不懂过1G水平信号的走向?
近几年的厂机都是垃圾,你没觉得,只有宽线和密过孔才是真理。
那张板子,肯定是耳机音值的,布得那么烂。
RMAA测的时候是平均值,当信号电平突然变化的时候,噪音电平不会变,这是大师告诉我的。

你可以在论坛里找找 “1547” ,其中就有一个贴说了这事情。
按照马兰士的PCB学习来的东西,难道会比你们瞎布的差?所以说音频布线是必须的,不然性能再好也是垃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