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071
- 在线时间
- 1862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11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4
  
- UID
- 10083
- 帖子
- 3420
- 精华
- 4
- 经验
- 3071 点
- 金钱
- 1423 ¥
- 注册时间
- 2006-6-12
|

楼主 |
发表于 2020-2-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10、追根溯源的猜想。贵族R2.5音箱的仿制与实做,从10年前到今天,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总的体会是:这个音箱就是围绕着绅士宝18W/8535这个喇叭设计的(厂家是定制版,我们是公版),离开了这个原则,改进会南辕北辙。看同时期贵族的其他设计,高音喇叭相同或相似,分频几近相同,只有低音喇叭不同,分频设计重点就在低音上,用这个喇叭设计两分频音箱,好像没有见到第二款,可能这个设计已经很优秀了,或者谁看见这个低音喇叭都头疼,不敢下手,但这绝对是设计师泰勒思想火花的闪现,他完全掌控和驾驭了这个喇叭(18W/8535或者定制类同的),否则怎么能成为名箱呢?所以仿制R2.5,先要解决低音分频因喇叭不同而发生的变化,这是先决条件,不要改变原设计的框架、思路和分频点,因定制和公版的不同,只对分频参数做适当的调整即可。调整有T.G博士的方案,也有网络上国外网友的方案,经过这些年的对比和试听,我更赞赏国外网友的方案,因为这个方案只是微调了低音分频的参数,高音分频参数未动,使高低音更协调,听感更好,具体的修改是:电感L2 1.5mh改为1.8mh,L3 0.83mh不变(T.G博士改为0.47mh,从测试曲线看没问题,但对低音高端听感有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对中高频吸收/阻止减少,听感有点生硬和带毛刺)。电容C3 8.3uf改为6.8(7.0)uf,这个从T.G博士的测试看,分频点与原版很接近。为消除2khz的峰(厂箱也存在),加上了串联陷波电路1.5mh+10R+3.3uf,这是标准的三阶分频+陷波电路的架构,基本解决了低音分频的问题。对于高音,8513(原厂的可能是或者与这个类似)与低音衔接明显有缺陷(估计是为控制成本和系列化),故原版设计的衰减串联电阻在功放端,目的是提高分频点处的声压,使之与低音更好的衔接,这个可参考Vance Dickason的《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P308 7.118图,但实际听感见仁见智。高音改为2905/9500后就没有了这个缺陷,能与低音衔接的更好,可把功放端的电阻后移,构成标准的L型衰减电路,鉴于2905/9500在2~3000hz处频响略高2db左右,可适当加大并联电感,以改善听感,最终是电容C1 3.3uf、C2 4.7uf不变,电感L1 0.25mh调整为0.47mh(或者0.36mh),由8.2R(或者6.8R)和10R组成标准的L型衰减电路,高音三阶分频+L型衰减电路,中规中矩,整个分频电路遵从原设计的框架和分频点,因单元不同而对部分元件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参数适合绝大多数人,也可针对不同人微调,可调之处为高频部分的电感和电阻(括号内已标明),低音旁路的不同品牌电容,这个自由取舍。
这个帖子更新就到此了,由于本人只是个业余DIY爱好者,仅凭20几年的经验和有限的理论水平去鼓捣,主要参考了T.G博士的测试结果及其他一些资料,这些是DIY的基石,离开测试结果去调整,那就是盲人摸象,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实践了一次而已。测试和听音,一个是机械的冰冷的,一个是热情的温暖的,测试是为了方向正确,调整是为了可口美味,一个是菜单,一个是操作,两者结合,才能收获美味。有很多不到的地方或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便共同学习和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