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关于仿贵族R2.5箱子的实做及一些粗浅的看法

  [复制链接] 查看: 245631|回复: 252

8

主题

1

好友

221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9628
帖子
2201
精华
0
经验
2215 点
金钱
2149 ¥
注册时间
2014-3-9
发表于 2016-5-24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heho 发表于 2016-5-24 10:46
听说这箱不错,就是没机会蹭听一下

听人声确实不错,特别是听降央的歌,中低频很厚实,高频泛音丰富。是目前最满意的一对箱子

10

主题

1

好友

329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62644
帖子
432
精华
0
经验
329 点
金钱
314 ¥
注册时间
2013-1-27
发表于 2016-5-25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8513现在看来确实老了 应该是贵族为了控制成本而采用 高低频衔接不流畅  

3

主题

0

好友

35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13852
帖子
34
精华
0
经验
35 点
金钱
31 ¥
注册时间
2009-6-23
发表于 2017-6-29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头兄,你现在的箱子是否为T.G博士版本的,低频如何?能提供详尽的尺寸图吗?

点评

箱体是在东讯定做的,所以是东讯的版本,图纸前边都有。  发表于 2017-7-27 18:54

1

主题

0

好友

25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829322
帖子
64
精华
0
经验
25 点
金钱
20 ¥
注册时间
2017-3-16
发表于 2017-6-29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年头了,依旧是很受用的技术贴,学习了。谢谢

3

主题

0

好友

35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113852
帖子
34
精华
0
经验
35 点
金钱
31 ¥
注册时间
2009-6-23
发表于 2017-7-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T.G博士那篇文章能发给我吗?

点评

好久没来了,刚看到,给个邮箱发给你。  发表于 2017-7-27 18:45

9

主题

3

好友

86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82004
帖子
327
精华
0
经验
86 点
金钱
135 ¥
注册时间
2009-2-20
发表于 2017-7-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箱子我现在在用,也在调整。一个基本的问题是:高低音喇叭的正负极接线问题。按照3阶分频器的相位,都延迟270度,可以任意接。但是根据相关理论,分频点的群延迟会有堆积。所以高低音应该反接,也就是说很多网上和论文里面的“原厂分频器”正负极接法是错误的。
我这里的实践表明,当同相接的时候,我和我两个玩音响的朋友都觉得“好像人声和配乐不同步、中低音靠前而高音后缩”。他们的感觉比较清晰,我被这个声音qJ比较久,有点接受了。把高音的正负极反过来接之后,声音就正常多了,衔接正常,人声和配乐也融洽很多。

点评

你说得对,最早网络流传的分频器图高音是正接,但T.G博士在实践中已经修改过来了,他的每个版本都是反接,你可以查查前面所有的T.G博士分频器图片。  发表于 2017-7-27 18:52

3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禁言警告级 当前离线

Rank: 1

UID
733751
帖子
194
精华
0
经验
-6 点
金钱
48 ¥
注册时间
2014-8-2
发表于 2017-7-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对8513想出
头像被屏蔽

10

主题

0

好友

426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231801
帖子
417
精华
0
经验
426 点
金钱
406 ¥
注册时间
2010-8-21
发表于 2019-9-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现在仿贵族2.5还值得买不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又写了点东西,结果是“写的内容包含不良信息而无法提交”,看来只能一段一段试了。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磨一剑

从去年开始,总感觉箱子整体声音有点偏硬,也可能是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吧,没有高档箱子的感觉,要是同样的喇叭组合,而且是老外的厂箱,那至少是万元以上甚至几万元的价格,因为人家的调音技术在哪儿放着,卖的是声音,不是元件。说稍硬是指在石机推动下,胆机推动柔和一点,但力度差一口气,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胆机推动。

为找到原因,先从外围入手,换功放电源线,价格是箱子造价的1.5倍,效果不是很明显。升级音箱线,价格是箱子造价的1.8倍,有改善,但不是明显的改变。接着换解码,二手的,和箱子价格相当,但这个解码是上世纪90年代英国的高级货,但依旧没有我想要的声音。

回头,清零,从一开始,反省以前所做的一切,重新查阅资料,逐项推敲问题的所在。一是继续研究能见到的所有有关R2.5的网络资料,二是审视T.G博士的资料,三是从书本找分频设计的资料。总结和实验结果,以下是石机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据说贵族是以胆机调整的,不知真假):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1、《无线电与电视》杂志曾有人分析过原厂分频参数,有改进的办法和重新设计的数据。用改进的版本尝试后不是太满意,和T.G博士的版本差别不大,重新设计的版本,经实验,声音非常非常的怪异,直接放弃,我在怀疑,设计者是否听过自己设计的版本?

    2、T.G博士的版本,从8513到9500组合,有好几个版本,我用的是9500组合的版本,从测试曲线看,没看出多少问题,根据以往的听音经验和这么多年的磨砺,个人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高低音衔接不良和高音的分频数据欠佳,没有发挥好9500的作用和特色,仅凭看到的测试曲线还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纵观名厂箱子,除了设计外,还需要金耳朵实际试听和最后调整,可能调整的数据和测试的数据变化很大,谁知道呢?这都是秘密。既不唯测试曲线论,也不离开测试曲线,而是以测试曲线为基石,测试曲线与人耳结合,最后调整到耳朵舒服为止,我认为这就是辩证。为人服务的东西,最后都要以人来测试和决定,而不是机器,否则那是生硬的、冰冷的和没有感情的东西,比如飞利浦的电动剃须刀和国产的比,一上脸就知道那个是飞利浦,人家贵有贵的道理,把你伺候好了,脸舒服了,对不起,价格贵,呵呵,跑偏了。网上有人戏说欧洲人是木耳朵,对高音不敏感,我觉得不可能,欧洲出了那么多的艺术家和大师,怎么可能是木耳朵呢?况且欧洲的器材那么畅销,难道大家都上当了?更有人说T.G博士设计的音箱就是T.G博士的声音,没有特色,我到觉得这有可能,也许是以测试数据规整向大家展示一个基本的工业化标准,而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聆听和修正,每一款听起来都差不多吧,博士比较忙,这完全可以理解,又不是办厂子卖箱子,我挺博士,他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基础测试数据,要再好听点,就要继续往前走,慢慢调整才是正路。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3、重新学习有关理论,特别阅读了Vance Dickason所著的《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的相关内容,受益匪浅,很多疑惑都找到了答案。通过学习,分析自己用的分频器数据和测试曲线,这都是T.G博士的心血,就以这个为基础,走自己的路,走XX特色的XXXX道路。首先低频设计部分,在并联电容旁串联一个电阻,解决2KHZ的凸起,这个没毛病,只是电阻值的大小根据听感决定,最后确定为4.7欧,T.G博士测试了2.2欧、3.3欧、4.7欧,图在纳尔放着,不敢造次,4.7欧在博士的测试范围内,只是听感因人而异,而且要最后和高音平衡,这个在以前的文字里说过;三阶分频低音第一电感是第二电感的三倍,这是理论上的,不是绝对的,但不能差的太远,原厂的是接近2倍,T.G博士调整后大约是3倍多,但不管怎么样,从测试看没有问题,查看很多设计,这个是灵活运用,以测试为准,去掉高音试听,也未发现异常,确实有老式全频的味道(T.G博士原话),只要稍微补点高音,就是真正的全频了,所以我保留T.G博士的低音部分设计。其次是高音部分,为了这个,翻看了论坛里250多页的帖子,还重点研读了仿制名箱及成功DIY作品资料征集贴,有这么多数据,也叫大数据吧,通过分析和比对,加上《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上对高音衰减电阻的测试曲线看,觉得高音分频功放端的电阻是罪魁祸首,首先要干掉它,不是不能用,有的名箱就是这么用的,或许正好合适吧,我觉得这个箱子用经典的L型衰减器比较可靠,经过实际改装和试听,确实有效果,关于这个L型衰减电路电阻的取值,绝对不能照书本计算,书的作者Vance Dickason也是这么说的,确定了并联电阻,串联电阻值确定一个起点,一点一点往上加,直到听感满意为止,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变一个数值,需要几天的聆听,最后确定是否再往上加,实际数值和计算结果相差很远,作者Vance Dickason诚不欺我啊!我的办法是先查阅书籍,按书上的计算实验,但没有成功,随开始大数据寻找,最终确定从8欧起步,并一个8欧的,再逐步试串联电阻,规格电阻和并联后电阻,各种阻值都试了,不行,继续加大并联电阻到10欧,继续同样的办法,最后找到了合适的阻值。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4、在第三点里说到高音分频的调整,这个调整比较漫长,大概经过半年时间才最后确定,所以再起一段作为第四部分慢慢说。在第三部分说了高音衰减用L型电路,但有个问题比较突出,衰减满意了,人的声音好像有点变小了,放音乐片段感觉不明显,听人声就能感觉到。继续查阅《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再利用论坛大数据分析,理论上,三阶高音部分第二电容值是第一电容值的3倍,而T.G博士设计的1:1,是否这个地方出问题,虽然从测试曲线上看不到,但这个可实验,通过大数据对比,有1:1,1:2,1:3等等,还有不是整数的,比如1:2.1、1:2.4....给第二电容并联一个10UF电容,基本在1:3多,但怎么调整衰减电阻,都感觉高音过量,人声有点冲,经过多次组合,最后确定第一电容为4.0uf,第二电容为9.4uf(4.7uf+4.7uf),高音恰到好处,而且人声的韵味也出来了,其他不受影响。这样就用最简单的三阶分频解决了问题,即2个电容+1个电感+2个电阻,标准的三阶分频与L型衰减,元件最少,而且正接,而不是博士的反接,音场深度和定位进一步提升。经过漫长的试听,从细微处还是能发现问题,人声有韵味但也有一点点齿音,继续大数据比对,最后把电感增大到0.47mh才有所抑制。长征!继续长征,翻看《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终于在P333页找到了办法,用CR共轭电路调整,能得到你想要声音,按书中说明,从1uf起步,最后在2.2uf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突然觉得一切都美好起来了,就这样一直听了很长时间,各方面都非常满意。无意中继续翻看论坛的帖子,在讨论高音正接反接时,有一个高人说过,有时反接会使音乐变得柔和一点。正是受这个启发,又回到了从前,反接!反接!反接!反正这个又不花钱,反接一下子终极问题就解决了,人声依旧饱满,而伴奏的音乐柔和了下来,声场定位什么的反而变得更好,播放只要不是太烂的碟子或专辑,都能播放的非常好,也许我梦想的声音就是这样。记得以前有大佬说过,正接反接,不光要看测试数据,更要由耳朵试听决定,最终以耳朵试听为准,这话确实有道理。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思考、实践、修正、再思考、再实践、再修正,在T.G博士打下的基石上,不动框架,不动低频部分,只是调整高频分音,最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从这个过程中参悟到,学习是DIY发烧友的顶级武器,只要分析的有理有据,只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的积累数据,对,是大数据,才能DIY出自己想要的声音。DIY者要多听真实乐器的录音,要以真实乐器的录音作为调整的依据,这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从开始准备仿制到中间换喇叭,最后调整分频数据,一晃有10年了,这10年也是论坛人数逐渐减少的10年,我希望通过我的DIY经历告诉大家,DIY是过程,是学习,是进步,是乐趣,只要你有这个爱好,一定就有前进的动力,不论成功或失败,我曾今玩过DIY,而且还不错,这就够了,不要想通过DIY去挣大钱,我们没有这个XX氛围,JS造就把这个路堵死了。一个人一辈子有一个正能量的爱好,那是最幸福的!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分享部分,也是DIY晋级时想要知道的,以免走弯路。一是低频部分的4.7欧电阻自己可以调整,我的感觉是2.2欧时低频比较宽松,4.7欧时低频最劲,3.3欧介乎两者之间,只要系统没问题,不会影响低频的清晰度,无感电阻即可,换高级电阻没意义,听不出明显区别。二是高频部分调整时实验了几种电阻,个人听感,供大家参考,切记最贵的不一定适合你,丹麦杜兰电阻有很好的模拟味,但你要了模拟味,就会失去音乐的清澈和激情,听什么感觉都是一个味,除非是整个系统偏亮,它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杜兰很贵,自己斟酌;美国DALE电阻,激情四射,但射的有点过,还不如一般无感电阻耐听,曾在两个音箱分别用杜兰和DALE,真的是各唱各的调,融合不到一块儿;一般无感电阻(又称水泥电阻),对大多数人来说完全够用,如果再上台阶的话,无感电阻就有点燥火,大音量能感觉出来,但厂箱喜欢用,便宜啊!所以很多人用线材来调整,不动箱子;至于其他的电阻,网上很多,也买了几种,但不推荐,它们都不是为分频器设计的,听感和一般无感电阻区别不大,而且燥火的比较多;最后要隆重推荐一款又便宜又好用,音乐味又浓、定位非常棒的电阻,那就是拆机的二手美国家当Caddock无感电阻,淘宝上很多,黑不溜秋的,标签上是一个大C,两个腿,记得当年《音响世界》里锦华先生的《试听二十款发烧电阻》文章评论过,当时认为VISHAY RTO 20F无感电阻在名箱里用的比较多,应该非常棒,但我实际对比试用后发现家当Caddock无感电阻才是老大,非常符合锦华先生描述的“音场后排的解析力达到惊人的程度,后排乐手的每人动作都让你一目了然。其他方面与ML系列相似,唯解析力进一步提高而味道清淡一点,”至于味道清淡,完全可以用电容调整。整个高音部分一般就一个串联电阻(并联的对音色、音质影响不大),买一个二手的家当,绝对是最佳的选择,比起高级电阻,二手家当电阻便宜的使人偷偷发笑,几元钱到十几元钱而已,只是阻值不好找,大多要串联。三是自己DIY的音箱为什么不好听,要找找原因,要多学习,多思考,要通过理论分析和逐步实践使自己进步,使自己的劳动成果更有价值,不要不好听就甩掉,真本事就是在磨练中逐步积累的,自己也从中得到了乐趣。现在喜欢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云亦云的多,都被网络和手机绑架了!

    高音分频数据随贴附上,低音分频数据前面有,有这个组合的可以试一下,反正动的地方不多,我能动的的地方你都能动,也许你会调出更美好的声音,不符合自己的胃口了,可以原样恢复。祝大家在DIY的路上越走越宽广。

                                                                                                                                                   2019年10月8日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2.5高音

R2.5高音.jpg

8

主题

1

好友

221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9628
帖子
2201
精华
0
经验
2215 点
金钱
2149 ¥
注册时间
2014-3-9
发表于 2019-10-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又要跟着学习改进了,谢谢楼主的心得

3

主题

0

好友

10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40660
帖子
430
精华
0
经验
103 点
金钱
101 ¥
注册时间
2009-10-18
发表于 2019-10-1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用心之作,感谢分享!高音最后用哪个型号?

8

主题

1

好友

221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669628
帖子
2201
精华
0
经验
2215 点
金钱
2149 ¥
注册时间
2014-3-9
发表于 2019-10-1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了几年,二个低音8535都断过线要维修了,绅士宝的生产技术,确实不够好

42

主题

18

好友

307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083
帖子
3420
精华
4
经验
3071 点
金钱
1423 ¥
注册时间
2006-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箱摆位调整技巧分享

       我们的感觉里,一般家庭的地面不论是木地板、瓷砖或者水泥地板,目测是水平的,或者装修的时候,请师傅做了找平处理。但实际情况是:没有绝对的平整。师傅拿的水平仪一般也就1米、1.5米左右长,不可能对客厅或者听音室3、4米,甚至5、6的宽度或长度一次找平,只能是一段接一段的找平,这就等于是拼凑起来的水平,所以音箱摆位就要自己第二次找平了。

       我以前也是自信,量好与后墙的距离,音箱左右摆开,用目测通过调整脚钉高低摆位,坐在皇帝位听没问题,但低头仰头、左右偏头或者前后移动,人声的位置总是飘忽不定,开始以为是耳朵问题,但带上耳机听,没发现有问题,这才注意到可能是音箱摆位有问题造成的。

       自己动手,活动活动腰腿。先是继续量好与后墙的距离,目测两个音箱的的水平线,基本调平(我不喜欢有内倾角度的听法)。其次是找一个重物,不要太大,我自己找的音箱脚钉,这个重量基本可以,上面绑一条线,这等于是砌墙用的吊线锤,从箱子前顶部某一处为顶点,让线自然下垂,先测正面,再测侧面,调整脚钉的高度,使垂线与音箱正前侧的棱线平行,注意:正面、侧面都要做。OK。两个箱体都调整完后,再试听,是否人声不再飘忽了,音场宽大了,想听的都能听清楚了?

       这个不花钱的办法,适合书架箱和落地箱,没事了可以试试,绝对有收获!附图,一看就懂。

音箱调整技巧.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