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量] 从电路结构分析,再探1969好声原因

  [复制链接] 查看: 180272|回复: 481

33

主题

17

好友

436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6
精华
0
经验
4366 点
金钱
4050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2-3-2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哥

测试条件不提时,就是按照常规做的,就如LT Spice,如果Maximum Timestop 你不填,软件就自 ...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6:05


别惹我发火啊,你修改的是一个PASS成品的设计参数,我当然按照ZEN的设计去理解了,这和我要评论你自己设计的电路是两码事。
ZEN的设计是静态电流2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改成了1.5A,发现了问题,你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线这个现象,看302楼和305楼,原因已经给你讲的很清楚了。
还有啊,说话要有根据,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1.5A 静态电流,输出1.25A峰值电流,破坏了甲类工作状态”

哪个帖帖子里说的?看你简直是恼羞成怒,胡搅蛮缠。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2-3-2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1# 牛哥

你那解释完全是胡说。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2-3-28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1# 牛哥

看你胡说了这么多,还没明白,我就告诉你,那就是Sweet Spot 被改变的结果。

33

主题

17

好友

436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6
精华
0
经验
4366 点
金钱
4050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2-3-2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哥

你那解释完全是胡说。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6:25


314楼也是胡说的啊?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2-3-2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4# 牛哥

你说“破坏了甲类工作状态”不是胡说是什么?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2-3-28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诉你吧,在2A或1.5A静流时,输出峰值1.25A正弦波电流都是工作在A类,可以去复习A类的定义的。

那样只是工作点不一样了,这就是要寻找Sweet Spot 的原因。

33

主题

17

好友

436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6
精华
0
经验
4366 点
金钱
4050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2-3-2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诉你吧,在2A或1.5A静流时,输出峰值1.25A正弦波电流都是工作在A类,可以去复习A类的定义的。

那样只是 ...
ch639827608 发表于 2012-3-28 16:37


你告诉我有什么用?看看321楼的内容,这句话出处何在啊,是你自己的主观臆断吧?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2-3-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7# 牛哥
省点力气吧。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2-3-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7# 牛哥

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客观实际,因为我是那样做的,你虽然只说了“破坏了甲类工作状态”,因为实际是那样做的,你只要说后面9个字,其实际含义就是那样子了。

16

主题

13

好友

478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平平常常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8781
帖子
4163
精华
4
经验
4785 点
金钱
4111 ¥
注册时间
2009-2-6

DIY大赛获奖 DIY大赛冠军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楼上ch639827608 朋友真有你的,有必要吗?我觉得你对电路的研究也不错,大家一起共同来研究功放电路比你们这样玩文字游戏不是来的更有意义吗?我看了你们的争论,其实我觉得你们两人的观点都没错,只是站的方位不同罢了。来论坛不是受气的,是来交流学习,何必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魅力 +2 收起 理由
xlf0602 + 2 + 2 只为技术争论,不做幼稚的争论

查看全部评分

5

主题

0

好友

567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078
帖子
5585
精华
2
经验
5672 点
金钱
5633 ¥
注册时间
2007-8-18
发表于 2012-3-2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0# mzsrz

其实我早就不想做这毫无意义的概念游戏了,这本是在别楼辩论的问题,他错了我也不想穷追,他到拿到这里来说我理解不了,我是理解不了“破坏了甲类工作状态”。

6

主题

7

好友

67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39274
帖子
670
精华
0
经验
675 点
金钱
665 ¥
注册时间
2008-4-2
发表于 2012-3-28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了仿真软件真好,动嘴比动手方便多了。

5

主题

3

好友

39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7857
帖子
299
精华
0
经验
390 点
金钱
298 ¥
注册时间
2010-4-3
发表于 2012-3-29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5# xlf0602

说的微变电路,咱赶紧找到这张图.


下面是JLH1969的电路,


依照微变电路分析的方法,将大电容和直流电压源短路,画出交流回路如下.


把负载电组和驱动电晶体的Rc位置移动一下,便可看出上面的输出管是由驱动电晶体的Rc上的讯号所驱动,Rc上的讯号的参考电位点是在上面的输出管的E极,负载电阻接在上面的输出管的C极和E极之间,形成共射极组态.


解说完毕,谢谢!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8 13:07


xlf0602兄,

咱依照微变电路分析的方法,画出JLH1969的交流回路的图还行吗?

咱并没有继续将电晶体化成π参数或h参数等效模型,
一方面是因为嫌麻烦,
另一方面是觉得那样反而不利讲解.

你要不要帮大家讲解讲解?
毕竟咱是「跟风」的,
你早就点出1969上下输出管都是工作在共射极组态,
咱就只做个出苦力的小工,
也别让人说咱在抢你的光彩.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2-3-2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2-3-29 11:01 编辑

回复 333# quantum
很诚实的说老兄您的分析比我专业得多。
至于那个自举电路的作用,我以前也在一些书籍上看过一些分析,有的说是改变了上输出管的组态,有的说只是增大了推动管C极的负载阻抗,似乎二种分析方式都有道理,就看那种分析方法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了。
对于原版的1969电路,我觉得还可以抛开组态,把自举电路用恒流源代替,推动管则看成是驱动电流分配器,这样很容易得出输出级上下臂是非常接近对称的结论,而且也能说明为什么原版1969只能在甲类下工作。
09112513372c6f86c842805c21.png

5

主题

3

好友

390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87857
帖子
299
精华
0
经验
390 点
金钱
298 ¥
注册时间
2010-4-3
发表于 2012-3-2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3# quantum
很诚实的说老兄您的分析比我专业得多。
至于那个自举电路的作用,我以前也在一些书籍上看过一些分析,有的说是改变了上输出管的组态,有的说只是增大了推动管C极的负载阻抗,似乎二种分析方式都有道理,就看那种分析方法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了。
对于原版的1969电路,我觉得还可以抛开组态,把自举电路用恒流源代替,推动管则看成是驱动电流分配器,这样很容易得出输出级上下臂是非常接近对称的结论,而且也能说明为什么原版1969只能在甲类下工作。

xlf0602 发表于 2012-3-29 10:55


如果说那个自举电路的作用,对於上输出管而言是改变了组态,对於推动管而言是增大了C极的负载阻抗,会不会比较完整一点?
咱只是个耍嘴皮子说相声的,啥都不懂,老是习惯胡说八道,这是职业病,还请多多见谅!

1

主题

0

好友

51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65642
帖子
895
精华
0
经验
510 点
金钱
510 ¥
注册时间
2008-11-28
发表于 2012-3-29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学习。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2-3-29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那个自举电路的作用,对於上输出管而言是改变了组态,对於推动管而言是增大了C极的负载阻抗,会不 ...
quantum 发表于 2012-3-29 12:32

这个问题有点让我纠结的是即使仍把上管看成射极跟随器去分析似乎也没错,只是不能很方便地分析出上下管的工作状态是比较对称的,不是一个好方法吧。
对了,我不在意您的“职业病”。

33

主题

17

好友

436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6
精华
0
经验
4366 点
金钱
4050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2-3-29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哥
给牛哥提点建议:不知道是不是你的软件元件库里元件太少,如果能把irf9640换成IRF9610,IRF51 ...
xlf0602 发表于 2012-3-27 12:14


最近一时糊涂,买了一些2SK176,加上手头以前有几百只K214/J77----K216/J79,如果真的做这个电路的话,那就是用这些日立的管子了。虽然对日本人的印象不好,但是就这些日立管子来说还是不错的。

K214-J77-K176.jpg

K214-J77-S.jpg

,相机坏了,还得买一个适合微距拍照的。

33

主题

17

好友

4366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26
精华
0
经验
4366 点
金钱
4050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2-3-29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你这个电路的输入级改成镜像恒流源负载后,整个电路的失真会更小,转换速率也更高,可以仿真试试 ...
mzsrz 发表于 2012-3-27 12:36


现在玩东西,很多想法是利用手头的原件了,前些年乱买,家里都要垃圾成堆了。如果真的做这个电路,准备采用K214/J77做前面,K176做输出。

电路应该是尽量简化,不用搞的太复杂,在保证电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不用的零件就不用。镜像电流源负载,在我最早期的设计单端耳放中曾经用过,效果确实不错。对于转换速率和失真,通过这几年的冷静退烧,我有自己的看法,估计说出来要挨砖头了。根据人耳的听觉分辨,和自己的听音偏好,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过高转换率和过低的失真。我习惯在小音量下听音,去仔细体会音乐的内涵和歌手的情感流露,只要是上面所说的两个指标不是太差,都能满足我的要求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2-3-29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8# 牛哥
牛哥您好!K176是低开启电压跨导也较低的管子,用于这种形式的电路做输出管,如果是做甲类输出没问题,用作甲乙类可能不行。K176在这种电路做甲乙类输出时,可能会因为得不到充分的驱动而最大输出电流严重受限。这种形式的电路在甲乙类工作时最好选用高开启电压高跨导的VMOS管(如IRFP140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