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49
- 在线时间
- 67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7-23
- 阅读权限
- 50
- 精华
- 0
 
- UID
- 971156
- 帖子
- 539
- 精华
- 0
- 经验
- 649 点
- 金钱
- 506 ¥
- 注册时间
- 2022-6-18
|
本帖最后由 HuBin168 于 2025-7-11 01:39 编辑
关于线材,国内外都有过相关的测试和验证,并且已经有了相对科学的结论和制作了一些相应的标准。
下面有一些可查的信息:
中国有对于音响用线材的电气性能与产品要求的相关国家标准,可能没有国外的一些标准全面和有影响力,但是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也不会让使用者产生明显的差异:
1、GB/T 14864-2013适用于音响系统中高频信号传输的电缆,规定导体的电阻、绝缘材料、屏蔽效能等参数要求和标准。
2、GB/T 5023-2008部分音响线材(如低电压信号线、喇叭线)可参考此标准,涉及导体截面积、绝缘厚度、耐压试验等。
3、SJ/T 11181-2017《数字音频电缆通用规范》针对数字音频线(如光纤、同轴、HDMI、USB)的传输性能、接口标准等。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主要制定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国际标准,包括音响线材的技术参数、电气性能、安全性和兼容性。
1、模拟音频线材标准
IEC 60268-11,Sound system equipment Part 11: Connectors,规定了音频接头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如XLR、RCA)的标准。
IEC 60268-3 Sound system equipment Part 3: Amplifiers,规定了涉及扬声器线材的阻抗匹配要求。
IEC 60227 / 60245,通用电缆标准,适用于普通铜导线的电气安全规范。
2、数字音频线材标准
IEC 60958(S/PDIF 数字音频接口标准)
IEC 62368-1(音视频设备安全标准,涵盖HDMI/USB线材)
3、扬声器线材标准
IEC 60228(导线导体标准,规定线径、电阻等)
IEC 60754(电缆燃烧安全测试)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标准用在音响上,就以下4点:
1、具有足够的连接线导体截面积,电阻值在可控范围内;
2、具备可靠的防护,拥有达标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3、具备有效的必要屏蔽措施,抗干扰性能达标;
4、使用稳定可靠的接插件。
合格的线材信号传输能力在音频频段内(20Hz-20kHz)已经足够。例如电阻差异:1米合格的铜导线的电阻通常远小于0.1Ω,对扬声器阻尼系数的影响微乎其微。再例如电容/电感:音频频率下,合理设计的线材容抗/感抗对信号的影响可以忽略。少数AES研究提到,在超长传输(如>50米模拟信号)或特殊负载(如静电耳机)时,线材参数可能影响听感,但家用场景极少遇到,那就是另外的范畴了。
可能有人会说:什么国标、IEC等等的职责是制定性能和安全标准,用数据说话,不涉及主观听感,没有做过“天价线材是否比合格工业线材更好听”等等的研究和出台一些标准。那么还可以看看以下研究:
AES(美国音频工程协会)针对科学测试、实际应用场景、听觉生理学等等条件下,在电平匹配的条件下,组织过多次科学数据收集和主观听感双盲测试,
1、模拟线材/喇叭线:对超高频谐波的感知研究:https://aes2.org/publications/elibrary-advanced-search/)研究未发现不可否认的可闻差异。
2、数字线材(如USB/HDMI):AES论文 (https://aes2.org/publications/standards-store/)明确显示,符合标准的数字线在传输无损数据时错误率均为0,音质无区别。
3、在AES的官方文件库:https://www.aes.org/e-lib/,
查找关键词:Audibility of High-Resolution Cables in High-End Audio Systems(2015) ,盲听测试的参与人员无法区分不同材质的喇叭线。
查找关键词: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High-Resolution Audio(2007),各类定制线材、高价线材与普通合格线对音质影响的对照实验:百倍的价格,达不到千分之一的区别。
还有一些可免费查看的测试摘要:https://aes2.org/publications/elibrary-advanced-search/
如果无法访问AES付费论文,还有使用AES(美国音频工程协会)公布的测试方法进行的第三方公开测试:
1、SoundStage线材盲听实验:https://www.soundstagenetwork.co ... tid=24%3Cimg%20src=
这是美国一家器材销售的公司组织的,邀请了一些像国人眼里所谓的“大师”进行盲听测试,
文章标题
"The Great Cable Debate: AudioQuest vs. Monster vs. Home Depot"
(2008年,对比高价AudioQuest、中端Monster与廉价Home Depot线材)
实验方法
参与者:14名音频爱好者(含工程师、发烧友)。
设备:高端系统(Mark Levinson功放、B&W扬声器)。
测试方式:双盲ABX切换,电平严格匹配(±0.1dB)。
线材对比分3个档次:
1:约$2000/对
2:约$200/对
3:约$10/对
其中也使用了一些花花绿绿、金光闪闪、外表唬人的高价线材,测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14位参与的“大师”中,仅1人有53%的正确率,略高于随机猜测的50%的猜对率。
做只有对和错两个选项的题目,只打“√”和“×”,让任何一个人去蒙都会有50%的正确率。而盲听测试14个人仅有1个人有53%的正确率,这个测试的结果相信大家都能得出结论。
2、合格线材与高价线材在传输数字音频时的差异:https://www.soundstagenetwork.co ... =article&id=237
打开网址查找:"Do All HDMI Cables Sound the Same?"
高价线材和符合标准的数字线在传输无损数据时错误率均为0,音质无区别,测试得到的结论与AES研究一致。
3、分析RCA/XLR线材的电气参数与实际听感关系:https://www.soundstagenetwork.co ... =article&id=185
打开网址查找:“The Truth About Interconnects”
4、Audioholics 高价线与合格喇叭线对比实验:https://www.audioholics.com/audi ... er-cable-blind-test
所有的测试,“大师”都无法稳定区分高价线材与合格线材的区别,你要知道,组织测试的单位可是做生意、要盈利的公司,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国内一些商家动不动就吹嘘“发烧级”“超毒”“特殊编织”“神经线””单结晶““镀金、镀银”,更有甚者还用上了“量子冷冻处理线材”“方向性以太信号线”等营销手段和技术,简直是大相庭径。不可否认,经过这些“特殊处理”的线材,可能在外观、耐用性、测量数据(如降低0.001%的THD)等某些参数上占据微弱优势,但是价格差异对音质的影响远小于人类听觉的辨别阈值。
各人想法、认知、环境、智商、都不一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心理声学的影响。所谓的“差异”更多来自心理暗示或真正实测对比时的认知偏差。
比如“安慰剂效应”和“视觉暗示”:我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线材,花花绿绿,金光闪闪,又粗又壮,光看外表就高端、大气、上档次,这声音总该比电饭煲线、工业线材要好听得多吧?
这些其实都可以理解。如果有人觉得高价线更好听,愿意为微小提升支付高昂的溢价,这无可厚非,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有些人将心理影响神化为“技术优势”,而且还搞个非黑即白的立场,强迫别人接受,不接受就互怼,确实没必要。
如果非要讨论,建议分两个区:一个科学实验区,一个信仰玄学区,大家各进各进各门,互不干扰。不然的话,两帮人再讨论1万年,也不会有结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