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主题

0

好友

83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00317
帖子
808
精华
0
经验
833 点
金钱
781 ¥
注册时间
2021-3-24
发表于 2022-7-21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docmd 发表于 2022-7-20 10:08
仿真相反,摸死管普遍比BJT失真更大,不信你试试。但是摸死管带负载能力远比BJT强,重负载失真比BJT小。

thd没有意义。具体到二次多少,三次多少,高阶多少,才有意义。

135

主题

6

好友

389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30
精华
12
经验
3897 点
金钱
2537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2-7-2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22-7-22 11:47 编辑

BJT在发射极串联一个电阻,可以将跨导降低到和MOSFET一样(也就是Vbe-Ic曲线和Vgs-Id曲线平行),
但串联发射极电阻后的“等效Vbe-Ic”曲线的线性比MOSFET好很多。比原生Vbe-Ic曲线的线性好上几个数量级。
也就是说BJT有足够的余量施加局部负反馈改善自己的线性。而FET能施加局部负反馈的空间不是很足。


另外MOSFET的结电容其实不用太关注,因为通常你在音频上使用是跟随器模式,跟随器电路没有米勒电容效应。
而工业应用通常是漏极输出,开关输出,有增益的,因此其等效米勒电容会很大,此时就需要大得多的前级驱动电流才能驱动得起MOSFET。

36

主题

13

好友

341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361
精华
0
经验
3410 点
金钱
3310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2-7-22 11:3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2-7-22 11:29
BJT在发射极串联一个电阻,可以将跨导降低到和MOSFET一样(也就是Vbe-Ic曲线和Vgs-Id曲线平行),
但串联 ...

把e极电阻短路后就能听到音质明显上一个档次,比换电容更明显。所以2022M把静态电流调好后就把S极电阻短路,音质可以把多管并联大制作一脚踢到收购站。

135

主题

6

好友

389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176
帖子
3430
精华
12
经验
3897 点
金钱
2537 ¥
注册时间
2004-3-26

社区贡献 优秀设计

发表于 2022-7-2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22-7-22 11:50 编辑
docmd 发表于 2022-7-22 11:39
把e极电阻短路后就能听到音质明显上一个档次,比换电容更明显。所以2022M把静态电流调好后就把S极电阻短 ...


如果你会分析电路的话,你的2022M电路,功率管上管的发射极电阻,根本不起到任何负反馈作用的。
下管的发射极电阻,就起到负反馈作用,包括静态电流的稳定。

36

主题

13

好友

341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361
精华
0
经验
3410 点
金钱
3310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2-7-22 12:34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2-7-22 11:48
如果你会分析电路的话,你的2022M电路,功率管上管的发射极电阻,根本不起到任何负反馈作用的。
下管 ...

怎样解释有无这2只电阻电路一样稳定。

129

主题

0

好友

258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747
帖子
2460
精华
0
经验
2584 点
金钱
2023 ¥
注册时间
2005-9-29
发表于 2022-7-22 13:15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2-7-22 11:29
BJT在发射极串联一个电阻,可以将跨导降低到和MOSFET一样(也就是Vbe-Ic曲线和Vgs-Id曲线平行),
但串联 ...

功率放大,串接Re不可能太大。一般0.1—1欧。太大了影响输出电阻,Re功耗也大。再说,跨导降低了,不如直接用低跨导的管子。我说过,并联使用,场管好些,就是因为串接Re后,跨导降低。对配对精度要求放宽了。

1

主题

0

好友

62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48706
帖子
65
精华
0
经验
62 点
金钱
60 ¥
注册时间
2022-2-11
发表于 2022-7-2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用过2SK1058、2SJ62
这个对管跟电子管特性比较相近:
1、导通特性比较平缓,工作电流不单与栅极电压有关、跟漏源电压也有关。
2、温度特性是负温度特性,即是温度升高静态电流变小,这对管从30度升到50度,静态电流大约下降10%左右,所以工作点不需要温度补偿。
3、因为导通特性,单管静态电流不可能很小,所以并联使用时静态电流成比例增大,而且这对管工作时静态电流不能过小,所以比较适合甲类甲乙类电路。
4、输出内阻比双极型晶体管大,所以需要并管使用。

正温度系数场效应管没用过。

24

主题

0

好友

83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900317
帖子
808
精华
0
经验
833 点
金钱
781 ¥
注册时间
2021-3-24
发表于 2022-7-24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电阻(Re或者叫Rs)的取值关键在于其偏压范围,国外早有篇文章讲过这个,外坛高手亦按之取静流值和阻值。这里好像没人知道这回事啊?
这个阻值有时需要很大,曾做过一功放取值0.8欧,因为静流偏小,阻值大则失真大,需要反馈来消除。
bjt和正温管需要此阻,负温管不需要。

52

主题

4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800669
帖子
13585
精华
0
经验
13583 点
金钱
13462 ¥
注册时间
2015-9-21
发表于 2022-7-24 15:13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电阻,我取0.1

36

主题

13

好友

341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音响杀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57797
帖子
3361
精华
0
经验
3410 点
金钱
3310 ¥
注册时间
2019-1-14
发表于 2022-7-24 15:57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minor 发表于 2022-7-24 00:48
这个小电阻(Re或者叫Rs)的取值关键在于其偏压范围,国外早有篇文章讲过这个,外坛高手亦按之取静流值和阻 ...

我用正温管,不需要S极电阻,装上0.1Ω,调好静态电流后短路电阻。

129

主题

0

好友

258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747
帖子
2460
精华
0
经验
2584 点
金钱
2023 ¥
注册时间
2005-9-29
发表于 2022-7-24 16:1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docmd 发表于 2022-7-24 15:57
我用正温管,不需要S极电阻,装上0.1Ω,调好静态电流后短路电阻。

正温度系数mos管,超过一定电流就是负温度系数。需不需要S电阻也要看电路结构。温补合适就可以不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