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

0

好友

194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48171
帖子
194
精华
0
经验
194 点
金钱
192 ¥
注册时间
2013-12-14
发表于 2014-4-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学习

33

主题

13

好友

6452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3344
帖子
6195
精华
0
经验
6452 点
金钱
6141 ¥
注册时间
2005-3-10
发表于 2014-4-2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远近的频响曲线基本不变,值得模仿,就是小高音没有。

0

主题

8

好友

48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5
精华
0
经验
4814 点
金钱
4706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14-4-4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来也 于 2014-4-7 21:15 编辑
大头无赖 发表于 2014-4-2 15:00
此阵列和直线阵列各有什么优缺点。一般看到的都是直线阵列


这个CBT原理同贝塞尔阵列比较类似,也可以看成是直线阵列里运用Powertapering的变种。近场(当然这个区域远大于普通的点音源)内同直线阵列有着相似的高大深远的音场表现,可以在近距离获得比较浮凸细致的结像。而直线阵列的理想听音距离要更远一些,最佳听音区域相对也要更大一些,结像也更高大一些,不过直线阵列的单元间干涉更大更复杂,处理起来也相对困难一些,当然在有源情况下运用DSP的话,问题就变得简单许多了。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头无赖 发表于 2014-4-2 15:03
这种弧形阵列若2分频,高音部分是否也要阶梯衰减

高音部分也要做同样的分组同样的阶梯衰减。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头无赖 发表于 2014-4-2 15:00
此阵列和直线阵列各有什么优缺点。一般看到的都是直线阵列

把图1-3和图1-4作比较就可以知道,弧形阵列比直线阵列均匀多了。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kk 于 2014-4-6 21:25 编辑
kingcole 发表于 2014-4-2 01:22
这个弧形音柱看样子更多的是改善时间空间内能量的均衡分布,如果测量瀑布图估计不会太好看(pdf里貌似没有瀑布图),而从频响曲线的锯齿看到多单元的声干涉也未能完全克服,只是单元多了或衰减分段更细了,锯齿更密幅度更小,频响总体趋于平直(用平滑处理更容易看)。
..


单元分组多、衰减分段细些,锯齿更密幅度更小,频响总体趋于平直。因为没有储能元件的引入,此时的瀑布图应当也会比较好,即使有问题也应该都是单元自身造成的。

160

主题

7

好友

4287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5358
帖子
4235
精华
5
经验
4287 点
金钱
3416 ¥
注册时间
2007-8-1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4-7 08:0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cole 于 2014-4-7 08:16 编辑
okk 发表于 2014-4-6 21:22
单元分组多、衰减分段细些,锯齿更密幅度更小,频响总体趋于平直。因为没有储能元件的引入,此时的瀑布 ...


这个应该还与单元的排布有关吧,假设单元自身的后延很好,但测试整箱的瀑布图时,离测试点最近的单元的直达声已经停止了,靠后的单元的声音才到达,这音柱地面反射是参与了整体的效果的,如果再算上反射的后达声音,后延会拖得更长了(因为前达,后达还是反射都是同一个声音,直接叠加到瀑布图的同一频段上。这点不像普通的分频箱子,各个单元在各自的频段内产生各自的后延)。不知这样理解合不合理?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kk 于 2014-4-7 21:05 编辑

能实现频域响应平直者,必能实现瀑布图没有拖尾。理论上时--频域应是统一的。
时域有迟达的信号,则必有把它抵消的信号。否则无法实现频域响应平直。

发重复了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cole 发表于 2014-4-7 08:00
这个应该还与单元的排布有关吧,假设单元自身的后延很好,但测试整箱的瀑布图时,离测试点最近的单元的 ...

能实现频域响应平直者,必能实现瀑布图没有拖尾。理论上时--频域应是统一的。
时域有迟达的信号,则必有把它抵消的信号。否则无法实现频域响应平直。

5

主题

9

好友

7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14001
帖子
738
精华
0
经验
71 点
金钱
79 ¥
注册时间
2013-9-4
发表于 2014-4-11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真多!!!

3

主题

2

好友

24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0075
帖子
354
精华
0
经验
247 点
金钱
241 ¥
注册时间
2008-8-6
发表于 2014-6-2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Dayton Audio 的网站悲剧的招不到ND13高音的资料,类似的只有DN20……阻抗只有4欧,估计最后弄好的结果会有差异……不是很确定这个高音的选择是怎么做出的,okk大解说下?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高音单元只要频响够、尺寸合适就行。根据阻抗设计分频器即可。

3

主题

2

好友

24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0075
帖子
354
精华
0
经验
247 点
金钱
241 ¥
注册时间
2008-8-6
发表于 2014-6-23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okk 发表于 2014-6-23 16:09
这里高音单元只要频响够、尺寸合适就行。根据阻抗设计分频器即可。

原设计用ND13我感觉是为了追求小体积(现在4个单元安装起来长度也就9cm,同厂一般类似规格单元单个尺寸就在40*40左右),是不是希望可以起到类似带状高音的效果?

补充内容 (2014-6-23 22:54):
我也来前辈:正在努力啃那个65页的巨型帖子……目前的理解是这货这么布置,应该是一是为了便宜,二是尽可能小的间距……于是用带状高音代替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

点评

高音间距问题,本坛普及了多年了哟!  发表于 2014-6-23 21:27

11

主题

2

好友

147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我为歌狂

Rank: 6Rank: 6

UID
45727
帖子
1703
精华
0
经验
1475 点
金钱
1543 ¥
注册时间
2008-6-18
发表于 2014-7-13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啊
如果就用2寸的单元的话
2pi*R*2/360=5.5CM
R=157.6433CM

H=SIN36*R=92CM

高度在92CM左右,2寸可以懒得加高音,节约成本
衰减是不是按老样子进行?

72

主题

0

好友

3662

积分

版主 当前离线

认真的发烧友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093
帖子
3063
精华
4
经验
3662 点
金钱
2874 ¥
注册时间
2004-7-2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zheyun11 发表于 2014-7-13 18:24
好帖子啊
如果就用2寸的单元的话
2pi*R*2/360=5.5CM

单元组数相同就行。

11

主题

2

好友

1475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我为歌狂

Rank: 6Rank: 6

UID
45727
帖子
1703
精华
0
经验
1475 点
金钱
1543 ¥
注册时间
2008-6-18
发表于 2014-7-14 08:50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okk 发表于 2014-7-13 20:30
单元组数相同就行。

如果衰减做的再细化一点,假设单元直流阻抗4欧,可不可以先对18个单元先按不同衰减要求并串电阻,再在衰减后的每六个串联最后三组并联。和老外这样的连接设计有什么区别

0

主题

0

好友

155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37397
帖子
163
精华
0
经验
155 点
金钱
155 ¥
注册时间
2008-3-14
发表于 2014-7-15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给力了!!!!十年前曾经想DIY线音箱,喇叭买了一箱,可惜没有实施。太好了!!!再次勾起我的兴趣!!!一定要试试!!!谢谢!再次

0

主题

8

好友

481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4021
帖子
4955
精华
0
经验
4814 点
金钱
4706 ¥
注册时间
2007-6-26
发表于 2014-7-15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来也 于 2014-7-15 17:51 编辑
chenzheyun11 发表于 2014-7-14 08:50
如果衰减做的再细化一点,假设单元直流阻抗4欧,可不可以先对18个单元先按不同衰减要求并串电阻,再在衰减 ...


您要是有精力有雄心这么干,俺肯定会在精神上支持你的,并乐见其成
wesayso\'array_distance.jpg

3

主题

2

好友

247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0075
帖子
354
精华
0
经验
247 点
金钱
241 ¥
注册时间
2008-8-6
发表于 2014-7-15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CBT原始设计的那个高音单元搞不到,其他似乎不是很痛苦。
另外代购运整个套件不现实,箱体可能保不住

2

主题

1

好友

3277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55609
帖子
3236
精华
0
经验
3277 点
金钱
3154 ¥
注册时间
2012-12-28
发表于 2014-7-1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心底真心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