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心得] MOS管在功放中应用的探讨

  [复制链接] 查看: 495790|回复: 658

120

主题

16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660991
帖子
11354
精华
0
经验
11448 点
金钱
11104 ¥
注册时间
2014-2-2
发表于 2014-2-7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7 09:32
哪有那么多生气
不过,这个电路是做功率放大那是无疑的,存在问题也是肯定的,不然,我也不会拿到这 ...

回答你的问题:功率放大,应最基本要有电压,电流两项增益,你的电路没有电压增益。上线电压不会超过D1,D4稳压值-0.7。下线类同。·而且是在你前级输出幅度足够大的情况下。温补问题Q7可以理解为温补元件但要看R7,R8,R11的固有温度系数是多少。按你说的现象 应该把R7,R11换为负温系电阻R8应换位正温系电阻,R16也可以换成负温系。再不够在R7上串一只1N4148。我想应该差不多了。一个综合电路可以不管某一点的温系整体补是肯定可行的。局部分析是对的,但离散性,分布参数不可忽略,必须实测。还有初始电流应稍大一点。补偿稍过一点。廉价复合膜电阻大部分都是负温系。好的金属膜电阻是正温系。4只双极温飘比MOS要大,Q7换双极也是一种办法,也可合着用,没量的概念,矫枉先过正再往回调。你想要的可能是0反馈开式用,深度反馈的确不好处理好瞬态失真。但你这方式也有问题。想讨论再说。

31

主题

17

好友

428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547
精华
0
经验
4285 点
金钱
3973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4-2-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6 17:38
请问LS,如图,温补电路跟不上末级功率管温度漂移的速度,功率管电流缓慢持续上升,直到功率管烟花(将 ...

把R7R8R11的阻值都提高10倍,再看看。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14-2-7 10:54
回答你的问题:功率放大,应最基本要有电压,电流两项增益,你的电路没有电压增益。上线电压不会超过D1, ...

谢谢回复。
一个完整的功率放大器肯定有电压放大级的,因这个电路在我的整个电路里相对独立,其基本功能就是电流(功率)放大,电压级与温漂无关,所以只截取这部分电路,就温漂问题向大家请教。
老兄请看清楚,D1D2稳压值是30V,D3D4的稳压值是12V,D1+D4=42V(这样用是就手头的元件),其实这一级稳压一般是不用的,之所以用了,是为了使功率管电流在电源电压大幅波动时保持相对稳定。
本来温漂的问题前些天已经解决了,就是采用负+负(NTC+双极管),之所以还把这个图贴出来,是前面有不少兄弟说只要调整好了,这样就可以抑制温漂。我想,这种简单温补既然可行,又何乐而不为呢。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4-2-7 13:13
把R7R8R11的阻值都提高10倍,再看看。

理由?

点评

让尽量大的电流受控于Q7  发表于 2014-2-7 15:31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7 15:22
理由?

牛哥  让尽量大的电流受控于Q7  
有道理。也许R9R10也太大了一些。

120

主题

16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660991
帖子
11354
精华
0
经验
11448 点
金钱
11104 ¥
注册时间
2014-2-2
发表于 2014-2-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7 15:22
谢谢回复。
一个完整的功率放大器肯定有电压放大级的,因这个电路在我的整个电路里相对独立,其基本功能 ...

看来是考考我?NTC的曲线同PN结好像对不上,这我到没什意见。解决就好,自满意比什么都强。我也没出风头之意。只是认为MOS没那么神才说了几句。功放MOS管之类个有个的理解。个自为之。其实我还真不是个爱掺乎的人。在动力电子放面别人给钱的开发我还没干完呢。只是有问不可不答。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7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14-2-7 16:33
看来是考考我?NTC的曲线同PN结好像对不上,这我到没什意见。解决就好,自满意比什么都强。我也没出风头之 ...

老兄别多心,我可是纯业余玩,也是听兄弟们说起超大电流MOS管的魅力,正好手里有一些拆机超大电流MOS管,运用时遇到一些问题,是诚心向兄弟们请教.
关于NTC和PN结曲线,也有些糊涂了.起初是用NTC+MOS管,结果不行,才用了NTC+双极管.
谢谢老兄赐教

120

主题

16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660991
帖子
11354
精华
0
经验
11448 点
金钱
11104 ¥
注册时间
2014-2-2
发表于 2014-2-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7 17:32
老兄别多心,我可是纯业余玩,也是听兄弟们说起超大电流MOS管的魅力,正好手里有一些拆机超大电流MOS管,运用 ...

我认为MOSFET的魅力在D极输出,才有胆味和宽频。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14-2-7 20:35
我认为MOSFET的魅力在D极输出,才有胆味和宽频。

说来听听

31

主题

17

好友

428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547
精华
0
经验
4285 点
金钱
3973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4-2-8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7 15:36
牛哥  让尽量大的电流受控于Q7  
有道理。也许R9R10也太大了一些。

因为前面的驱动电路不知道是什么形式的,但是从0DB放大器的输入电容看,R9-R10的数值还不算太大,如果驱动级的驱动能力比较强,适合驱动较低阻抗的负载,可以加大输入耦合电容,并减小R9-R10,也是可行的。
不过有个情况要注意,很多的MOS的温度特性是随着电流大小,管温高低而变化的,之前我做过MOS驱动BJT的ODB放大器,用普通的BJT补偿,结果是过补偿。
温补管还是多次试验,根据自己的散热器和管型,以及温补管与散热器的耦合形式来决定。

31

主题

17

好友

428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547
精华
0
经验
4285 点
金钱
3973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14-2-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8 08:27
说来听听

我猜测扬帆远航同学的想法,不一定正确。
对于MOS来说,VGS直接影响的是ID,所以在MOS管有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特性的共源组态,更能体现出MOS管的特性。而共漏组态的原机输出器,给MOS管展示自己特点的机会就少了点。

34

主题

5

好友

6819

积分
     

版主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07776
帖子
7260
精华
0
经验
6819 点
金钱
5984 ¥
注册时间
2012-7-1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发表于 2014-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漏极输出的MOS-FET功放
1008121223568febc219cddd68.jpg

4

主题

1

好友

79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金龙七子

Rank: 5Rank: 5

UID
583992
帖子
780
精华
0
经验
790 点
金钱
776 ¥
注册时间
2013-4-16
发表于 2014-2-8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b3008940 于 2014-2-8 12:12 编辑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7 17:32
老兄别多心,我可是纯业余玩,也是听兄弟们说起超大电流MOS管的魅力,正好手里有一些拆机超大电流MOS管,运用 ...


NTC+MOS管结果不行的原因是,NTC必须并联一个比NTC阻值小10倍左右的电阻,让NTC温度补偿速度下降,和MOS管基本同步,比如你用10k的NTC,必须并联一个1K的电阻或电位器,调整这个电阻,可以令NTC的温度补偿和MOS管完全同步。

4

主题

1

好友

79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金龙七子

Rank: 5Rank: 5

UID
583992
帖子
780
精华
0
经验
790 点
金钱
776 ¥
注册时间
2013-4-16
发表于 2014-2-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lysohu 发表于 2014-1-12 10:00
就现在你只用到一级MOS的情况下,用一只正温的mos就可以补偿好了的...如果用NTC的话(NTC指负温度系数热敏电 ...

NTC温度补偿的确需要稳压,但稳压很简单的,用质量好的稳压管经电阻或电位器分压即可。

4

主题

1

好友

790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金龙七子

Rank: 5Rank: 5

UID
583992
帖子
780
精华
0
经验
790 点
金钱
776 ¥
注册时间
2013-4-16
发表于 2014-2-8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b3008940 于 2014-2-8 12:58 编辑
牛哥 发表于 2014-2-8 10:45
我猜测扬帆远航同学的想法,不一定正确。
对于MOS来说,VGS直接影响的是ID,所以在MOS管有电压放大和电流 ...


同意牛哥的说法,Vgs控制Id,可谓是四两拨千斤。共漏电路的Vgs不稳定的因素较多,仅仅是电源电压在工作中跌宕起伏,就容易对Vgs进行调制,很难抑制,Id输出肯定受影响。
共源组态的Vgs的马步(静态工作电压)最稳定,且基本不受信号和电源电压影响。

120

主题

16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660991
帖子
11354
精华
0
经验
11448 点
金钱
11104 ¥
注册时间
2014-2-2
发表于 2014-2-8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车 发表于 2014-2-8 08:27
说来听听

MOSFET是类同电子管的场控器件,没有同输出的PN结关系,双极多少都会对前级有反射做用,大电流还不小,但做为跟随器,特点不明显,有点对不起管子。至于MOSFET的微观分析没做过,我只关心过和我应用有关的参数。正玄用对前极输出几乎没严格要求,方波另说。另温补是要的是两条线反向吻合,有条件进恒温箱,没条件用冰箱拉一下也有补益。点补是不够的,由其NTC。不特别了解NTC但我记得不是一种曲线。还有要兼顾零飘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8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哥 发表于 2014-2-8 10:41
因为前面的驱动电路不知道是什么形式的,但是从0DB放大器的输入电容看,R9-R10的数值还不算太大,如果驱动 ...

谢谢。
驱动级是胆阴随,整体电路就是---胆结石。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马飞云 发表于 2014-2-8 11:28
漏极输出的MOS-FET功放

谢谢,希望能上一张更清晰的图。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爷车 于 2014-2-9 17:55 编辑
tb3008940 发表于 2014-2-8 11:55
NTC+MOS管结果不行的原因是,NTC必须并联一个比NTC阻值小10倍左右的电阻,让NTC温度补偿速度下降,和MO ...


谢谢。
现在是NTC+BJT。手里只有3K的NTC,用了2只串联(没有并联电阻),再串接在上偏中,2只NTC分别压贴在功率管上,偏置管在驱动管中间,距功率管相对较远。功率管ID调在280mA,散热器表面温度40度(环境温度20度),机器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温度电流都能保持稳定。
但是也还有一个问题:开机时功率管ID会快速上升至设定电流的3~4倍(约800~1000mA),再降到十几毫安,然后缓慢上升至平衡。请问:这种情况需不需要处理。
开机时看到电流飙升很恐怖,还是处理了一下,就按老兄说的,在NTC两端并联电阻,不过不是小10倍,而是稍大一点的(6K:10K),现在已经OK了。
再谢

164

主题

14

好友

442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08
精华
0
经验
4425 点
金钱
3998 ¥
注册时间
2006-4-21
发表于 2014-2-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14-2-8 13:33
MOSFET是类同电子管的场控器件,没有同输出的PN结关系,双极多少都会对前级有反射做用,大电流还不小,但 ...

看来这MOSFET也跟胆一样,阳出才有胆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