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被屏蔽

100

主题

1

好友

2294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644
帖子
2373
精华
0
经验
2294 点
金钱
1127 ¥
注册时间
2004-5-22
发表于 2007-6-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J版的无私,对我等新手很有帮助.感谢

0

主题

0

好友

6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2800
帖子
66
精华
0
经验
68 点
金钱
68 ¥
注册时间
2007-5-19
发表于 2007-6-4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不存在理想的器件,也不可能脱离电子管的原理。但"新"技术的应用对性能、稳定性以及应用都是有帮助的。可以做的是提高零件的一致性以及机械强度以减少性能误差。比如:一体化拉制/挤压阳极、光刻网状栅极和稳固管芯支撑部件等等。
实际使用还必须考虑外围部件的局限性。
1.管内阻 - 输出变压器
2.u - 推动级的要求
3.屏压 - 电源滤波电容
任何产品都是妥协的产物相当多的指标都是相互制约的,但改进总是向完美迈进一小步.
当前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为设计提供很好的指导,例如真空环境下的有限元热力学分析对提高屏耗和减小阴极加热功率的研究.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点都是工艺上的问题,不会改善现有的管内阻,线性等指标的,大可不必觉得以前的管子缺点太多。

至于管内阻——这点线路上可以想办法
u——似乎还没有功率管推不了的大功率管
屏压——u高必然内阻高,如果想提高跨导来降低内阻,耐压限制。因此屏压也不可能降低。u低屏压低,推动困难(其实我倒觉得没太大难度)。跨导过高,线性变得难控制。

因此经典电子管还是有些道理的。现在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研究没有本质变化的器件,不如研究其他方面。本质变化的新器件,可以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飞跃。

0

主题

0

好友

6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2800
帖子
66
精华
0
经验
68 点
金钱
68 ¥
注册时间
2007-5-19
发表于 2007-6-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J版的货应该蛮多.为何不为?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所谓为何?

0

主题

0

好友

6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2800
帖子
66
精华
0
经验
68 点
金钱
68 ¥
注册时间
2007-5-19
发表于 2007-6-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为"两种方法:
1.做一定研究,申请发明专利,待价而沽
2.自己研发,出产品
电子管本身正如J版所说因为是传统的东西投很大的人力物力下去可能收效甚小。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业余爱好者,不追求名利。

不如偶尔在论坛用另一种眼光来看问题,兴许能给大家点提示。

0

主题

0

好友

6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2800
帖子
66
精华
0
经验
68 点
金钱
68 ¥
注册时间
2007-5-19
发表于 2007-6-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J版可能已经是功成名就人物了。呵呵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8 maxdd 的帖子

这是一个本质区别问题吧,出发点不同。

如同法律上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来判断动机一样。

0

主题

0

好友

6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2800
帖子
66
精华
0
经验
68 点
金钱
68 ¥
注册时间
2007-5-19
发表于 2007-6-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这么多网站也就发现您这么一位高手。
清心寡欲方成大器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 maxdd 的帖子

这不敢当,您过奖。

技术上,我仍然认为胆坛的4344老师眼界开阔,思维严谨,当是真正的高手。

96

主题

0

好友

261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763
帖子
2921
精华
0
经验
2613 点
金钱
1863 ¥
注册时间
2006-4-20
发表于 2007-6-4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做这个805`

55

主题

1

好友

46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2117
帖子
1306
精华
0
经验
464 点
金钱
482 ¥
注册时间
2007-4-29
发表于 2007-6-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J版,那811类似吗?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3 JULIANNE-MOORE 的帖子

811的情况比805好很多,电压低,功耗小,也没有负栅压区域。线性也不错。不过如果是放大版的572B,情况就没这么好,大功率始终比小功率难做一些。
个人感觉811A是15W单端里面比较超值的选择。

27

主题

0

好友

105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8062
帖子
945
精华
0
经验
1052 点
金钱
941 ¥
注册时间
2007-1-26
发表于 2007-6-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j版这篇翔实的805贴子,得益匪浅.关于805工作在+30V以上工作点时会产生栅流.在推动管阴极负戴电阻上会叠加电压,这样会否导致805屏流升高.造成状态不稳定?栅流不能很好泄放?我以为采用阴极扼流圈输入较妥.可很好解决栅流泄放问题.当然.阴极扼流圈输出电压至少在80VP-P为好.至于如何解决805负珊压向题.可在805阴极上串联100-150欧电阻.等效地加上了负栅压.一点愚见还望指正.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清茶若水 的帖子

指正不敢,具体情况如下,还请参考:

一切功率管,从—1V栅压开始,都是开始产生栅流,固然,电子是通过栅极电阻泻放的。但是,电子流和电流方向是相反的,即对于805而言,0V开始有比较明显可测的栅流,其电流方向是由栅极流向阴极的。当805栅压升高的时候,栅流呈指数型增大,若推动级内阻不够小,反而会导致805栅极电位下降。

至于栅极电位上升的问题,我想可能是一个混淆。电路栅极电阻过大产生栅极电位上升的原理是由于高速电子撞击残余气体分子,产生正离子,在栅极堆积形成的正栅压而致的。而栅极电位降低的原理是由于阴极发出的电子,具有一定初速度,被栅极所截获,引起的栅极堆积电子,产生了栅极电位越来越负以至于无法工作,并且会引起栅极输入阻抗降低。

而805不同,805工作在正栅压下,直耦已经避免了一切以上可能。上述情况产生于负栅压,高栅极回路直流内阻情况下。

实际上,我在电路中采用了EF86的帘栅极作为直流反馈,进一步预防了这个问题。

关于负栅压,右特性电子管几乎可以认为负栅压是不截至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器件的离散性和设计的动态范围特性。作为805而言,负栅压到负20V是满足额定功率输出所必须的,仅仅采用100-150欧姆的电阻,即不够动态,也不能预防器件的离散性带来的误差。所以,如果不采用直耦下拉负电源的做法,就要采用大幅度垫高805阴极电位的做法。实验中,尝试在805阴极采用较小的电阻,降低了动态余量,实际上大动态表现较差。

27

主题

0

好友

1052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8062
帖子
945
精华
0
经验
1052 点
金钱
941 ¥
注册时间
2007-1-26
发表于 2007-6-1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6 Julien 的帖子

多谢j版回复.颇受启迪.好贴子收藏学习了.

2

主题

0

好友

20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0437
帖子
190
精华
0
经验
205 点
金钱
153 ¥
注册时间
2007-3-19
发表于 2007-6-12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非常不错

1

主题

1

好友

143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0860
帖子
74
精华
0
经验
143 点
金钱
77 ¥
注册时间
2007-3-26
发表于 2007-6-2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把电路中第一级电压放大管V1改用三极管(ECC83、6N4)等,线路如何改接,请给图,谢谢!

92

主题

1

好友

383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BG5FBR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552
帖子
3959
精华
0
经验
3835 点
金钱
3603 ¥
注册时间
2004-12-30
发表于 2007-6-2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J版的认真细致喝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