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2-5-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IMD的根源按理论仍然是非线性失真,如果小心取五极管的工作点,IMD有可能会降低下来。五极管就是不能输 ...
kenny 发表于 2012-5-13 07:38

K兄好,近来K兄一直在研究关于瞬态的问题。小弟的一些想法与兄有些类似。
1、在增益级,三极管的线性好些,瞬态差些,五极管正好相反。原因是米勒电容影响瞬态。这个可以在电路上想办法解决,比如三极管接成串叠或共栅,或者降低信号源内阻等。这样既保留了三极管线性好的优点,也避免了其瞬态不好的缺点。而五极管线性不好的缺点通过电路不太好处理。
2、在跟随级,因为有本级深度负反馈,失真和瞬态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在重负载大摆幅下五极管似乎比三极管在失真方面更有优势,这一点从两者的输出特性曲线上可以看出,五极管的屏流基本不受屏阴电压的影响。但要失真小,应该使用高跨导的品种,再加上一个有源负载。单就这一点来说,使用BJT包括FET做跟随会更好。
另外,单端运作,不管胆管还是BJT,似乎都是以偶次谐波失真为主。
以上只是胡乱拼凑了一些别人的观点,请K兄指正。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2-5-1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2-5-13 11:51 编辑

晶体做跟随器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劣势。首先说一个,晶体的结电容,特别是FET的结电容和电子管五极管相比,那是数量级的倍数。从物理特性上讲,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源,FET是电压控制电流源。由于后者结电容太大,所以也需要前一级有足够的电流驱动能力。所以终归都是吃电流的。小信号电子管恰恰一般的电流输出能力都不咋的。所以胆结石看似好,实际上对电子管要求很高,需要筛选内阻低,电流输出能力强的与晶体搭配才有好效果(驱动晶体的情况下)。有些是晶体放大,驱动电子管阴随输出,这个就不那么担心了。好像刚刚有人贴了个成品机的图。一点愚见。

还有晶体做恒流的机制其实和Mu-随的机制不同。Mu-随其实还是电阻做恒流源。这种差异对性能的影响其实还需要更加仔细地研究。晶体做恒流实际上锁定ib。在电流放大倍数为常数的情况下锁定iC。这里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电子管三极管在做放大的时候,实际上iP是必须要变化的。对于差分来说,一管ip的增量和一管ip的减量相当,故恒流源上的ic不变没有关系。Mu随的动态电流也是变化的,只是它的恒流特性是靠推挽实现的。如果是单端组态(包括共阴,共屏、共栅),锁定了ip,电子管怎么放大呢?疑惑。

五极管共阴放大也可以比三极管失真小,关键看摆幅在什么范围内。等一下我找个比较图给你看。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2-5-1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晶体做跟随器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劣势。首先说一个,晶体的结电容,特别是FET的结电容和电子管五极管 ...
kenny 发表于 2012-5-13 11:15

有道理。
要不弄个6P14或6P1功率五极管做跟随如何?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2-5-1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2-5-13 11:49 编辑
有道理。
要不弄个6P14或6P1功率五极管做跟随如何?
doctorqianbing 发表于 2012-5-13 11:22


我就是在考虑五级管跟随器的利弊和特点。因为Mu随上管是个五极管跟随器。

EF37.jpg

这是EF37的失真情况。可以看到如果输出摆幅不大的情况下,用小屏阻失真也是很小的。如果再降低帘栅和屏阻,失真会更小。当然大摆幅就不要期望了。和X7这种屏阻越大,失真越小的情况恰好相反。但优势是瞬态了。

就不知道什么五极管能够在大摆幅下失真特性较好了。可能一些小功率五极管可以考虑一下。比如线性优异的视放五级管。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2-5-1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4# kenny
这个表是做共阴放大的失真特性吧?做跟随器的话,失真会小很多,愚以为。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2-5-13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2-5-13 19:44 编辑
回复  kenny
这个表是做共阴放大的失真特性吧?做跟随器的话,失真会小很多,愚以为。
doctorqianbing 发表于 2012-5-13 18:35


不是,只是说一下J版的那个12AX7+12AU7屏出的前级如果要进一步追求瞬态,可以用五极管标准接法直耦合12AU7或者其他高线性小Cag的管子,比如ECC88/6DJ8之类。应该会有特别的效果。当然ECC88一般好像要用到5mA屏流会线性好些,不过好处是B+要求低,正好直耦。第一级五极管适当处理,失真也会很低,加上环路反馈。就更低了。这样的结合瞬态和失真都会更好。只是理论上。串叠的综合线性比五极管还是差了。

关于五级管阴随器当然失真会比共阴低,但我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的是,怎样做到最低?

D兄有可靠的五极管模型仿真吗?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2-5-13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6# kenny

K兄说的可是这个电路?

20080330_d1b9669411a3ff2f8b66RL7LfroLLkXU.gif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2-5-1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2-5-13 20:29 编辑

是啊。不过好像没有加大环。不加也可以。要不D兄试试EF86+6DJ8这种架构的,用直耦。多仿真几次。如果有好的五极管模型。J版这个可能用了点曲率互抵。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2-5-1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五级管阴随器当然失真会比共阴低,但我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的是,怎样做到最低?
kenny 发表于 2012-5-13 19:36

以constant  current  sink做五极管(甚至三极管)跟随器的有源负载,理论上好像能使失真最低。
但实际中,都是有外负载的,也就破坏了上面的工作条件。不过只要其跨导足够大,应该是很接近的。
前贴之所以提及BJT,就是觉得其跨导甚大,远非电子五极管所能企及。当然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有极间电容很小的高压MOSFET是最理想的了。
请K兄斟酌。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2-5-14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不过好像没有加大环。不加也可以。要不D兄试试EF86+6DJ8这种架构的,用直耦。多仿真几次。如果有好的 ...
kenny 发表于 2012-5-13 20:26

EF86和6DJ8都没有,只有6N1、6N2之类的垃圾管,自己又没有这能力,连仿真也不会,所以建议本帖的楼主用它们试试效果,结果很不错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2-5-14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2-5-14 07:35 编辑

6N1、6N2质量差异非常大,不是仿真所能体现的。估计北京和上海厂的会好些。据说现在Sovek的6N1P品质也不错。仿真是一个理想化的环境。还是得实际做了来测,而且要听了为准。

这个图也可以试试北京6J8加6N1的组合。其实EF86也许还可以像早期805图那样,帘栅再取点反馈。这样就更好。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2-5-14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2-5-14 08:14 编辑
以constant  current  sink做五极管(甚至三极管)跟随器的有源负载,理论上好像能使失真最低。
但实际中 ...
doctorqianbing 发表于 2012-5-14 00:29


外负载我说过几次,直藕阴随器,从下管屏出信号,直藕阴随器的输入阻抗高达数M到十几M,对工作状态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完全只取电压信号。

而且Mu-随不是五极管或者三极管做恒流源。D兄应该再研究一下。应该说上管阴极和下管屏极的推挽促成了恒流源。五极管或者三极管本身并未恒流。所以考虑的时候别把五极管当作恒流源来考虑,只需要考虑如何让阴随器的失真最低。或者说如何让推挽的失真最低。因为这种是非平衡推挽,是一个三极管共阴和一个五极管阴随在推挽。

MOS还不止是结电容的问题。饱和型MOS大部分是用来做开关的,线性按电子管的观点来看很差。就算是所谓高线性饱和型MOS,在小电流下(100mA以内)也没有好选的A类工作点。饱和型MOS如果我从电子管的角度来看,还是适合做推挽结构,差分、差分、推挽输出最好。只有VFET是个例外。改进型的有电子三极管的线性度。BJT小电流饱和线性倒是好,可惜不是压控的,必须吃电流。输出越大,吃电流越多。

5

主题

0

好友

275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在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1729
帖子
2726
精华
0
经验
2753 点
金钱
2609 ¥
注册时间
2007-12-6
发表于 2012-6-2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44ms 于 2012-6-20 13:25 编辑

这是以前的一个前级电路
能否请LZ模拟一下状况并就此电路架构作适应性修改
谢谢
复件 截图03.jpg
截图03.jpg

5

主题

0

好友

19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收藏家

Rank: 3Rank: 3

UID
243177
帖子
248
精华
0
经验
198 点
金钱
244 ¥
注册时间
2010-9-23
发表于 2012-6-2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装过这张小日本的线路图的JJ,效果不错,又找【liu28】朋友设计了线路板,后来发现通过调整和改变灯丝连接,它可以使用很多种电子管,6N1、、6N2、12AU7、12AT7、12AX7、12BH7、ECC81、ECC82、ECC83、ECC85、6BQ5........ 线路图.jpg
第二版12AX7 12AU7A.JPG
第二版12AX7 12AU7B.JPG
第一版12AX7 12AU7装机C外前视图.jpg
第一版12AX7 12AU7装机E外后视图.jpg
第一版12AX7 12AU7装机G内部.jpg

5

主题

0

好友

11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837656
帖子
28
精华
0
经验
11 点
金钱
21 ¥
注册时间
2017-9-2
发表于 2017-9-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

0

主题

1

好友

275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05876
帖子
394
精华
0
经验
275 点
金钱
285 ¥
注册时间
2009-5-21
发表于 2017-9-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有用

62

主题

0

好友

255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69111
帖子
2155
精华
0
经验
2556 点
金钱
2042 ¥
注册时间
2010-1-28
发表于 2017-9-7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反馈方式对输入端影响不小,不建议采用、、、

73

主题

0

好友

241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BD7JQD tda1543*4+td2024+Roge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2294
帖子
5031
精华
0
经验
2413 点
金钱
2331 ¥
注册时间
2007-12-16
发表于 2022-3-10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jxjbsd 发表于 2012-5-3 10:16
现在谈谈我昨天试验6N2的结果。
先做个负载曲线,电源电压大概是250V,红色是100K的,绿色是180K的:

我这也在做实验
两个三极管差别也不小
增益差了1db

6

主题

0

好友

25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879505
帖子
265
精华
0
经验
254 点
金钱
242 ¥
注册时间
2020-6-17
发表于 2022-3-1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技术贴,对我等小白帮助很大

8

主题

0

好友

874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39352
帖子
1514
精华
0
经验
874 点
金钱
762 ¥
注册时间
2012-10-29
发表于 2022-3-14 15:19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到尾看完了,再次认真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9-9 02:07 , Processed in 0.10793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