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564
- 在线时间
- 378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7-26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1
  
- UID
- 7066
- 帖子
- 4539
- 精华
- 1
- 经验
- 4564 点
- 金钱
- 3644 ¥
- 注册时间
- 2006-1-1
|
本帖最后由 kenny 于 2012-5-13 11:51 编辑
晶体做跟随器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劣势。首先说一个,晶体的结电容,特别是FET的结电容和电子管五极管相比,那是数量级的倍数。从物理特性上讲,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源,FET是电压控制电流源。由于后者结电容太大,所以也需要前一级有足够的电流驱动能力。所以终归都是吃电流的。小信号电子管恰恰一般的电流输出能力都不咋的。所以胆结石看似好,实际上对电子管要求很高,需要筛选内阻低,电流输出能力强的与晶体搭配才有好效果(驱动晶体的情况下)。有些是晶体放大,驱动电子管阴随输出,这个就不那么担心了。好像刚刚有人贴了个成品机的图。一点愚见。
还有晶体做恒流的机制其实和Mu-随的机制不同。Mu-随其实还是电阻做恒流源。这种差异对性能的影响其实还需要更加仔细地研究。晶体做恒流实际上锁定ib。在电流放大倍数为常数的情况下锁定iC。这里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电子管三极管在做放大的时候,实际上iP是必须要变化的。对于差分来说,一管ip的增量和一管ip的减量相当,故恒流源上的ic不变没有关系。Mu随的动态电流也是变化的,只是它的恒流特性是靠推挽实现的。如果是单端组态(包括共阴,共屏、共栅),锁定了ip,电子管怎么放大呢?疑惑。
五极管共阴放大也可以比三极管失真小,关键看摆幅在什么范围内。等一下我找个比较图给你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