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感觉没有理由在K214这一级频响上限就到10K啊,要说考虑了K214+3AD18是一个整体,频响上不去,应该是很正常的。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0-24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1-10-24 12:47 编辑

我觉得68楼的图输入级单独拿出来,至少是MHz的水平。
7.png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R4、R7端压降应当是90mV......
zhainm 发表于 2011-10-24 10:28


嗯,应该是90MV,修改电路的时候,这里忘记修改了。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0-2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lf0602 于 2011-10-24 13:29 编辑
    我仿真的时候用2SK3133替代,实际做电路的时候用214来上仪器测试频响是真的过不了 ...
胆前后石 发表于 2011-10-24 11:40

仪器测试过不了一定是发生了发生了灵异事件。仿真用2SK3133代替2SK214确实不合理。2SK3133应该是超大电流管,极间电容应该非常大。
又用2SK3133和MJL21193代替68楼图中的管子,在50K音量电位器调到阻值中点时,变压器初级处的频响只有16KHz。说明2SK3133确实不适合这里应用。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电路还要修改,单单这一级的闭环增益不能高了,前面还要增加一级电压放大电路,才能是增益合适,顺便还能把MOS管的输入电容比较大,影响高频响应的诟病也医治一下。

12

主题

1

好友

75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做我爱好的东西。。。

Rank: 5Rank: 5

UID
126477
帖子
1442
精华
0
经验
758 点
金钱
738 ¥
注册时间
2009-8-22
发表于 2011-10-2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68楼的图输入级单独拿出来,至少是MHz的水平。
xlf0602 发表于 2011-10-24 12:44



    不好意思 我昨晚把之前的仿真资料吊出来检查啦,是K214这一级的问题没错,K214的管子频响是够高啦,是这一级的输入阻抗过低引起! 附有仿真资料请查阅  之前和和马兄有探讨过这个问题!
请PM邮箱 上传多次失败!

12

主题

1

好友

758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做我爱好的东西。。。

Rank: 5Rank: 5

UID
126477
帖子
1442
精华
0
经验
758 点
金钱
738 ¥
注册时间
2009-8-22
发表于 2011-10-2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牛哥


    牛哥  不是单一个管子的频响问题   是电路的设计和其他的因素造成频响过低的影响! 68楼那个图是 输入阻抗过低引起的! 请PM邮箱 或者有QQ交流群可以 截图讨论最方便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0-25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6# 胆前后石
请收PM,谢谢!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哥


    牛哥  不是单一个管子的频响问题   是电路的设计和其他的因素造成频响过低的影响! 6 ...
胆前后石 发表于 2011-10-25 10:24


已经告知QQ,欢迎交流。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哥


    牛哥  不是单一个管子的频响问题   是电路的设计和其他的因素造成频响过低的影响! 6 ...
胆前后石 发表于 2011-10-25 10:24



除非是要听“锗管”的声音,不然真没必要折腾这个电路了。而且,这个电路也不是纯粹的锗管声音了,先放着吧,等以后哪天真的空闲了,在拿出来实验一下。

17

主题

2

好友

1661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小林胆石发烧音响

Rank: 6Rank: 6

UID
35996
帖子
4006
精华
0
经验
1661 点
金钱
1583 ¥
注册时间
2008-2-22
发表于 2011-10-26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 牛哥


    同意牛哥的说法,现在是三国结合啦(锗管 硅管 场效应管) 一桶天下,还是和牛哥谈的 单端单管就是来味道!

19

主题

0

好友

2850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曾经被狗咬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14
帖子
2716
精华
0
经验
2850 点
金钱
2574 ¥
注册时间
2006-11-26

社区贡献 乐于助人

发表于 2011-10-2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 牛哥
这个图除了因为级联方式不常用而比较少见外,我真的很怀疑能比你以前做的锗管机更好。

296

主题

0

好友

36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匠心独运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1366
帖子
3086
精华
0
经验
3661 点
金钱
3318 ¥
注册时间
2007-11-30
发表于 2011-10-2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了 于 2011-10-26 12:13 编辑
近日学习PASS,输出牛初次级并有电阻:
zhainm 发表于 2011-10-21 11:55


并联电阻可能是展宽变压器的频响。

296

主题

0

好友

36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匠心独运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1366
帖子
3086
精华
0
经验
3661 点
金钱
3318 ¥
注册时间
2007-11-30
发表于 2011-10-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了 于 2011-10-26 12:33 编辑
回复  知了
看到图了。你被那个图误导了,实际还是共射输出。你注意看,输入变压器的二个次级的输出信号是 ...
xlf0602 发表于 2011-10-22 22:05


是不是加了什么负反馈?这个图显然集电极是接地的啊!应该是共集电路哦!
j.jpg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并联电阻可能是展宽变压器的频响。
知了 发表于 2011-10-26 12:12


是的,原理类似降低电感的Q值,使原件的电气特性更倾向于纯电阻的方式。

296

主题

0

好友

36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匠心独运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1366
帖子
3086
精华
0
经验
3661 点
金钱
3318 ¥
注册时间
2007-11-30
发表于 2011-10-2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原理类似降低电感的Q值,使原件的电气特性更倾向于纯电阻的方式。
牛哥 发表于 2011-10-26 12:39


赞同!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加了什么负反馈?这个图显然集电极是接地的啊!应该是共集电路哦!
知了 发表于 2011-10-26 12:22




50楼“xlf0602”同学说的对。
这个图是共射状态的,分析组态的时候,要看信号是怎么输入,怎么输出的。

296

主题

0

好友

3661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匠心独运

Rank: 7Rank: 7Rank: 7

UID
31366
帖子
3086
精华
0
经验
3661 点
金钱
3318 ¥
注册时间
2007-11-30
发表于 2011-10-2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50楼“xlf0602”同学说的对。
这个图是共射状态的,分析组态的时候,要看信号是怎么输入,怎么输出 ...
牛哥 发表于 2011-10-26 12:46



   我 还是有点纠结!那是怎么输出的呢?不是从射极输出的吗?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还是有点纠结!那是怎么输出的呢?不是从射极输出的吗?
知了 发表于 2011-10-26 12:52


这个图确实很迷惑人,很多人以为是共集电极电路,其实早在多年的无线电与电视上的文章,已经给了说法了,大约的意思是这样的:
攻发射极基本组态,信号从基极和大设计之间输入,从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输出,因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共用了发射极,所以称为:共发射极电路。
在这个电路中,输入信号显然是从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输入的,很容易看出来。
输出信号也是在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产生的,这个不太好理解。

33

主题

17

好友

4375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新想法,就以为是自己发明了什么重大成果,其

Rank: 3Rank: 3

UID
910
帖子
4635
精华
0
经验
4375 点
金钱
4059 ¥
注册时间
2004-6-27

元老级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化一下电路,更有助于理解组态:

共发射极

共发射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 鄂ICP备2025138941号-3 ICP证:鄂B2-20130019 公安局网监备:420100007348 邮箱:1343292467@qq.com )

GMT+8, 2025-10-13 15:48 , Processed in 0.11783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