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345
- 在线时间
- 5493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1-18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4
- UID
- 6049
- 帖子
- 5378
- 精华
- 4
- 经验
- 5345 点
- 金钱
- 4050 ¥
- 注册时间
- 2005-10-25
|
关于SRPP电路选管
关于SRPP电路选管http://www.crystalradio.cn/bbs/thread-24090-1-1.html
SRPP电路使用在音频前置放大器里,早已是有口皆碑的了,其典型电路如图1。当VT1和VT2的参数相同时,而且Rk1=Rk2=Rk。图1电路在实用中常去掉VT1的自生偏压电容Ck,这将引入交流电流负反馈,引起电路的放大倍数Au和输出阻抗Zo的改变,这时若设负载RL开路,且经过近似简化后的实用公式为:放大倍数Au = -μ/2 输出阻抗Zo = Ra/2。
SRPP电路使用两个三极电子管,从节省方便角度想,一般都选用双三级管,这样电参数的性能对称性较好,管子的老化程度也比较一致的,还能省掉一组灯丝电源。一般SRPP电路都用于前级电压放大,极少数用于功率放大的,用在前级放大时放大倍数多为10-20倍,由式:放大倍数Au = -μ/2得出,一般选用中μ的双三级电子管。中μ管子内阻Ra较小,屏流和跨导较大,对降低管子输出阻抗Zo有利。另外中μ三级管子屏级的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较宽,比较适合放大变化范围较大的输入信号。
由于SRPP电路的特殊性,对于电子管选型也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由图1可看出,SRPP电路中的两个三级管的直流回路是串联供电的,当两个三级管参数相同及Rk相同时,每管的屏级电压为供电电压一半,为使管子在正常的直流高压下工作,那就应该选用低屏压的管子,例如供电直流高压是260V,就选用工作屏压130V左右有良好特性曲线的管子。这一点对于制作SRPP电路放大器尤为重要。
屏压在130V以下有良好特性曲线的中μ国产管子有6N1,6N3,6N6,6N11,6N8P,6N15(共阴极小七脚双三级管),6N16B(超小型软线引脚管)等,这里的“低屏压下有良好特性”是指在Ua=100V左右的屏栅特性曲线上(例如对6N11而言,图3中Ua=90V那条曲线),除低屏流的曲线转折处(图中a点)左侧外,右侧上升段应尽可能接近直线,且范围较宽,这样才能保证不失真的放大输入信号。直线区在图中b点是6N11最大屏流22ma,这样可以利用的区段就限制在ab点之间了。ab直线的中点所对应的栅负压最好不比-2V更正,以该中点作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才能适应CD机输出信号0至2V的大范围变化。
在图1中,VT2的阴极处于高电位,约为一半的电源电压,此时管子的灯丝和阴极间耐压Ufkmax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手册里给出的接收用小功率电子管的Ufkmax一般都在100V-200V范围内,普遍是100V的,超过这个极限电压将会导致管子灯丝和阴极间击穿,管子报废,如是一般的国产管子,像是6N1,6N3,6N6之类的坏了也就罢了,要是上机一对德根的ECC83或是英国的6SN7之类的,要是烧坏了管子那损失就大了,这点初烧朋友可要千万注意了!这一问题不仅在SRPP电路里存在,对于串连放大器,直流放大器也用样存在。有不少文章对此问题有过介绍,但从一些发表过的SRPP电路来看,有时作者忽略了这一问题,受害的往往是新鸟烧友了,虽说制作时电路可以工作正常,但超压击穿的隐患一直存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双三级管构成的SRPP电路来说,可单独进行灯丝悬浮式供电,灯丝绕组不接地,并同时引入一个合适的直流正电源接入灯丝绕组,将灯丝电位垫高,使灯丝和阴极间电位差变小,防止击穿阴极。对于使用两个单三极管构成的SRPP电路,只对电路中的VT2使用悬浮灯丝供电即可,无需再将灯丝电位垫高。但是这样处理有时会使得电路的交流声增大,灯丝不接地,信噪比不好。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屏压电源选的别太高了,使用灯丝阴极间耐压Ufkmax足够大的管子,良好的避开电路的弊端。例如:查手册得6N11-J(Ufkmax = ±150V),6N6-T(Ufkmax = ±200V)和6N16B-Q(Ufkmax = ±150V)。一般双三级管多为Ufkmax = ±100V,而屏压高于100V,使用时应多加小心。在Ufkmax参数中,电压值的负号表示灯丝为负而阴极为正。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专为串接放大器电路设计的双三级管6H14n,,早在50年代就由前苏联生产出来了,单独增强了灯丝阴极间的绝缘,Ufkmax = ±250V,该管的其他特性也很不错,性能比较优越,额定屏压90V,S=6.8ma/V。但是我们国家没有生产这种管子,欧洲有生产,和他同型号代换的东德RFT产的管子ECC84,特性曲线和参数基本相同,如果各位烧友能有幸遇到这种进口的管子,奉劝大家千万别错过好东西。
在图1中的VT2是阴极输出的接法,由Zo = Ra/2可知,应选用Ra小的管子才能得到低的输出阻抗Zo,使放大器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和较好的频率特性。电子管手册中给出的基本数据中最重要的是μ-放大系数,S-跨导,Ra-内阻,这三者之间关系式为μ-放大系数=SRa。三级管中的这三个参数中,S和Ra随工作点不同有相当大的变化,根本不能随便使用额定值代入公式去求Au和Zo,因为手册中给出的S,Ra均是针对基本数据中特定的工作点条件(如屏压,屏流,栅压)下得到的,给出的参数不一定适合音频运用。想要得到用户选定的工作点所对应的S和Ra值,可以查手册中给出的工作点与S对应关系曲线(例如6N11而言,如图5所示)。三极管的μ一般随工作点的改变而改变,但变化不大,可视为常量直接选用。由于μ=Sra,即S和Ra成反比,想要得到低Zo只有选用S大的管子。另外,S大的三极管其信噪比也较好,这正是处于电压放大SRPP放大电路所求之不得的。高S双三级管首推选6N11(S=12.5ma/V),6N6(S=11ma/V),单三极管6C16(S=24ma/V),这个跨导已是很高了,欧美代换型号就是5842。
电子管手册中的基本数据中所列出的各种参数和工作状态的设定实际上反应的是该管子最光彩的特性,就是管子的广告参数,使用者按这种状态设计电路应是物尽其用的,但首先要看手册上给出的该管子的用途是什么,他是按用途给的特性曲线。图1电路中设定电路工作点的元件是Rk1,他决定自生栅偏压的大小,管子屏流的大小,其选取值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他不仅决定是否对应屏栅曲线线性段的中点,Ug的大小是否适应CD机输出信号的大动态范围,并且直接关系到放大器的失真状况,还因Ug大小导致不同的S值,Ra值变化,所以不适当的选择Rk1 Rk1值将使管子的优秀特性丧失,使管子发挥不出良好的有点来。笔者注意到有些发烧友使用的SRPP实用电路,只是选择了好管子而忽略了工作点的正确设定。例如:有些采用6N11的双三级管SRPP电路,直流高压为200V-250V,但是Rk1=Rk2=Rk 却是选的高达1.5K-3.3K之间的电阻,这样的话Ug电压会在多少呢?那么Ia又是多少呢?将如何使管子工作在屏级曲线段内呢?再者,参阅图4和图5可知,管子的低Ra(高S)是在屏级特性曲线上较高的Ia区域才有的,小的Ia是不会得到低的Ra的。另外屏级高压电源的滤波电阻有的高达几十千欧甚至几百千欧,这样能适应动态屏流较大范围变化吗?显然,应采用设计良好的低内阻直流电源为SRPP供电,这样电路工作才能正常,有效的降低交流干扰。另外还考虑到电路的高频特性,尽量选用极间电容较小的管子,,这些极间电容较小的管子,极间电容越小,管子的品质因数就越高,对于扩展频带及提高电路工作的稳定性都是有利的。一般的电压放大三级管在音频范围内应用都是不成问题的,连6N8P这样的大八脚GT管都可以用于SRPP电路中,常用的管子调整好工作点绝对没有问题。
以上讨论的仅是一些选管的原则,选管型是一件综合性很强的而又十分灵活的工作。音响领域里备受推崇的6N11系列管,常用于名机线经典路中,它集低噪声,高S,高Ufkmax,低极间电容,低屏压等优秀特性于一身,实在是一只难得的具有良好特性的好管子。国外代换型号是6DJ8,ECC88。6N11系列管子现在被炒的烫手,在北京,从1993年的几元一只6N11,炒到现在有人已经开价60-70元一只了。其实尚有很多没有被炒的管子也是分优秀,例如苏联的6H23n,有超级6922之称,是俄罗斯6922EH的前身了,6H14n,苏联专为串连放大器设计的管子,ECC84,6H15n,5670,高频电压放大双三级管,6H12n之类的管子,这些都很值得开发的,所以关于选管还是很有学问的,现在不少技术软件可直接查到很多的电子管数据,可以根据自己手里有的管子查手册找出技术参数,相应的选择,这里我只介绍了几款国产的双三级管子和单三极管子,几个苏联管子,还有不少具有优秀数据参数的进口管子,如6922,E88CC,E182CC,12AU7,6SN7,5814A,6DJ8之类的管子,这些都是很好的双三级管子,在音响领域也是有口皆碑的,电子管时代不少名机选用的主流,全是应用在音频领域的,很多的机器上用的也是SRPP电路,屏压不高,但是性能很好,大家细细品位,言尽于此了,给出一些参考,答案吗还是留给烧友去说吧,制作时只要注意制作要点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