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161
- 在线时间
- 4288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2-10-4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3
  
- UID
- 38608
- 帖子
- 4473
- 精华
- 3
- 经验
- 5161 点
- 金钱
- 4522 ¥
- 注册时间
- 2008-3-27
|

楼主 |
发表于 2009-2-1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研读分频电路
J版设计的分频器虽然比较复杂,但结果是曲线超级平滑,这对于我这样的小成本制作是个出乎预料的收获,音箱的声底是由单元确定的,但声音的平衡却取决于分频,在单元既定的情况下,挖掘单元最大的潜力,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这就是音箱DIY的真谛
仔细拜读J板的分频电路,很有收获,看出一点分频设计的思路
1.分频点的选取,越在2250Hz左右,是相对比较低的,我想主要是因为8545纸盆较重,中高音相对较弱的缘故,分在2250对于中高音部分的指向性与声象定位也有一定好处.
2.分在2250Hz,则4阶分频就是免不了的,因为XT25的频率下限虽然很低,但2k以下2次谐波失真稍大,需要高阶电路快速衰减.
3.此电路的一个精妙之处,就是将XT25在15k左右的坑补平了,原丹麦人设计电路这个坑是存在的,这也是XT25音色暗的原因之一,我在原分频电路上加了个RLC串联谐振回路,才将这个坑补平,此电路并没有串联谐振电路,那这个坑是怎么消失的?仔细研读电路细节,发现其中的玄机,该电路高通部分对电感的直流电阻控制较严,电感的Q值较高,而且与高音喇叭的串联电阻只有1.5欧,这就提供了一种可能,利用分频电路在高频时呈现的容抗,与音圈电感与电阻组成了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提升了10k以上的频响.
以上理解是否正确,请J板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