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8-26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在本帖中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烧友,一个输出牛爱好着,不代表HIFIDIY立场,在本帖中我不是版主。因为我将在本帖中挑战历年来牛大师们的传统思维,也可能解释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现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威望 +1 魅力 +10 HD币 +100 贡献值 +1 收起 理由
wzy728 + 10 + 1 + 10 + 100 + 1 bf

查看全部评分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漏感的等效电路和漏感的计算方法,漏感在电路中是和输出管内阻、负载阻抗串联的,以300B为例(R0=800,Rz=3500),当我们要求频响高端为80KHz(-3db)时,漏感8.6MH即可,更小的漏感已经没有意义。

等效电路.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入分布电容后的等效电路如下,分布电容C与漏感串联谐振,其频率决定LC乘积。
等效电路.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到漏感和分布电容形成的谐振网络并联在输出牛的初级,在谐振频率附近时其阻抗会急剧下降,下降的幅度与Q值有关,Q值越高,阻抗下降得越多,其对信号的分流作用越大。下图是一个在16K产生畸变的波形图,现在我对这个波形失真进行分析。
畸变.jpg

30

主题

5

好友

193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9815
帖子
1602
精华
0
经验
1930 点
金钱
1441 ¥
注册时间
2006-5-31
发表于 2008-8-2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保持连贯,删帖
未命名.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图可以看出,当漏感和分布电容的谐振网络处于谐振频率时会使300B负载等效阻抗下降,而使工作点偏离原来的设计,这样输出电压幅度减少,正半周削顶。可以看出这个牛的设计非常失败。
畸变分解.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们看到下面两个图时有什么感想?
相加.JPG
相加后.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谐振频率低于带宽时会出现设计频带内的某一频段的衰减,当漏感和分布电容的乘积一样时,漏感越小分布电容越大衰减幅度越大,漏感和分布电容是不能和谐的一对冤家,当你们在努力减少漏感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分布电容,当你们买到一对号称漏感低于3MH的300B单端输出牛时,我可以毫不客气地对你们说,你们买到的是一个垃圾牛。正确的设计是当设计好带宽后,漏感就已经定下来了,我们要减少的是分布电容,3MH的漏感-3db理论带宽是228K,而当把漏感从8.6MH降到3MH,分布电容可能是几倍或十几倍地增加,下面再对一个波形进行分析。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有人要说,咪咪错了,既然谐振点会使输出电压降低,那怎么会有振铃,并且怎么会衰减越多振铃越大,现在就来说明这个问题,先看一组图。
变化.JPG
实例.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看一个比较合理的波形。在我实际制作中当8楼的F0=F1时,波形比较理想,是巧合还是有必然的联系有待今后验证。
组合.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有分布电容的存在,漏感只能有一个最佳值,而不是越小越好,除非你能够在3MH漏感时可以把谐振频率控制在228KHz以上,这个我做不到,没有人可以做到,那么3MH漏感的意义何在。在这里我不得不赞一下探戈的设计,漏感5.7MH,从波形来看谐振频率大约在120K-150KHz之间,我核算了一下-3db带宽在120K,可以说是绝佳的设计,探戈也是我想超越的目标。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分析漏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下图中磁力线不经过铁心,在初级的周围穿过产生漏感,初级分段可以使初级B-P之间的分布电容小到可以忽略,但初级对次级的分布电容和不分段是一样的,当次级接地时初级对次级的分布电容相当于初级对地产生分布电容。当绝缘材料一样时初级和次级的间隙越大漏感越大,分布电容越小。他们的关系如下图。当使用介电系数小的绝缘材料时,漏感的曲线不变,分布电容曲线的斜率和起点变化。
漏感.JPG
关系曲线.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300B输出牛实验过程中发现,过多的分层会使分布电容过大,我也试过6夹5的绕法,漏感3MH,但波形很惨,失真很大,后来我固执地采用4夹3的绕法,并且是次级夹初级,下图就可以解释次级夹初级的好处。实验中这两个图的漏感基本一样。(分布电容是1/N还是1/NN,谁帮我更正一下)
分布电容对比.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个插曲,有人问J版,洋妞和国产妞有什么不同,J版是这样回答的,洋人较懒,国人因为太勤快了反而做不好。还有**轩有位前辈用3夹3绕输出牛,我在研究3夹3的好处时,这位大侠已经被砖头拍得抬不起头了。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里,基本告一个段落,但学习做牛才刚刚开始,因为次级的网络对性能的影响更为复杂。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8-2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忘记咪咪 的帖子

没有听懂这段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lien 于 2008-8-27 11:25 发表
没有听懂这段

应该是洋牛,说洋妞别人以为J版。。。。。。

30

主题

5

好友

193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9815
帖子
1602
精华
0
经验
1930 点
金钱
1441 ¥
注册时间
2006-5-31
发表于 2008-8-2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忘记咪咪 的帖子你这两种结构分布参是一样的.但你将第一图的两最外层的初级圈数减少一半,在将减少的圈数全部加入中间初级绕组看看有什么变化?
头像被屏蔽

40

主题

0

好友

1233

积分

禁止发言 当前离线

UID
11890
帖子
1402
精华
0
经验
1233 点
金钱
1131 ¥
注册时间
2006-8-30
发表于 2008-8-27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忘记咪咪 于 2008-8-27 11:00 发表
说一个插曲,有人问J版,洋妞和国产妞有什么不同,J版是这样回答的,洋人较懒,国人因为太勤快了反而做不好。还有**轩有位前辈用3夹3绕输出牛,我在研究3夹3的好处时,这位大侠已经被砖头拍得抬不起头了。



偶数层的线包排列是最差的一种,但是绕组容易排,因为现有的铁芯窗口所限,4夹3,5夹4可能绕不下或是剩下窗口空隙过大,三夹三,四夹四这类设计除了好绕,没其它好


处,反而有最大的漏感,最糟的分布电容,最差的耦合系数,此类设计纯粹笑话,胆XX不是有个实做的四夹四牛方波测试,1K方波的前沿振铃已经大得吓死人了,

10K方波平顶象是长满了乱草一般,与咪版的牛比,我看那个牛用来做电牛还凑合

http://www.diybuy.net/viewthread ... hlight=%BF%ED%C6%B5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魔幻公子 的帖子

我认为3夹3或4夹4一样可以绕出好牛,并且在分别接4欧姆和8欧姆负载时有较好的一致性,虽然我没有试过,但从理论上可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