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尔
发表于 2014-8-10 06:54
coolboo 发表于 2014-8-10 06: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感受过电源线的 ,3千以下的功放估计没啥区别,啥线材都一样,除非太差
又来了一个“估计”。
为什么不感受一下3千元以下再估计呢?
我这里最便宜的1千左右,变化“巨大”,赢得了不少业主的赞赏,由此谈成了几个工程。
泊尔
发表于 2014-8-10 07:47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9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朋友的反映是单晶铜的走向最接近线盒的效果,音乐的线条收得更紧,低频量感不足(单晶铜),可他现在追求 ...
加“味精”的盒子已经做好,我自己听很华丽,很好听,但是对音场有影响,高音乐器有点往前拉,纵深感有点减弱,我自己用恐怕接受不了。
但是你朋友的全频也许刚刚好,等我找些人再听听然后发出。
泊尔
发表于 2014-8-11 20:16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9 1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昨晚把线盒带到朋友家,经过5小时的反复对比,包括盲听,朋友得出的结论为有效果,但没单晶铜的那么明显 ...
新做的加“味精”盒子拿去试了一下,那个发烧友很快就听出来了有加味精的感觉,看来目的已经达到。我明天发给你去试试全频的感受。
hplou
发表于 2014-8-11 20:35
qihai0501 发表于 2014-5-13 1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所有的需要用金属做的都换成999黄金做肯定好,包括机箱和脚,喇叭架和音圈和音响。至少养眼
这个建议好,论坛中不乏这样的人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11 23:23
泊尔 发表于 2014-8-11 2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新做的加“味精”盒子拿去试了一下,那个发烧友很快就听出来了有加味精的感觉,看来目的已经达到。我明天 ...
这几天忙点事情,都没时间上网,还有3天应该可以了,说起我那朋友有点郁闷,好像他的东西天下无敌似的
泊尔
发表于 2014-8-12 00:33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11 2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几天忙点事情,都没时间上网,还有3天应该可以了,说起我那朋友有点郁闷,好像他的东西天下无敌似的
很正常,不少发烧友都有这样的个性,只要是自己的东西,明明是缺陷,也认为是优点。
最大的误区(也就是很多人都有的)就是把失真造成的高次谐波当成高音丰富,一旦想办法把这些高次谐波消除了,他们反而说缺高音,甚至缺层次,让人哭笑不得。
很多年前我在培训营销人员时,没有别的办法,就让他们去听现场音乐会,那里没有扩声,一切都是自然的。刚去听的新人大多不习惯,感到压抑,平时听到的那些失真的“高音”都没有了,好像层次很少。我就对他们说,这才是正确的,那些多出来的“高音”根本就不是高音,而是噪声。就是这样的练耳朵,然后再通过他们去教顾客怎样鉴别。结果我的营销人员常常被同行的老板看做典范教育他们自己的员工。我真的见过别的老板对他们员工的训话,,,
不少发烧友追捧的所谓华丽背后,也常常有这样失真的影子。
泊尔
发表于 2014-8-12 01:41
心理倾向是所有人都有的,很难克服,我自己也有心理倾向,所以凡是与我自己有关系的声音,我都尽可能找第三人评判,而且在心目中,这个第三人要远远的高于我自己的置信度。
不少音响界的生产厂老板和我交流,我都说同一句话,提高产品音质水平的最大障碍,就是心理倾向,所有的生产方都觉得自己的产品好,结果让第三方评价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原因就出在心理倾向上面。你的水平无论有多高,都没有资格自我评判!
mixer
发表于 2014-8-12 11:57
由于有金属导体内部的晶格缺陷存在,对于交变信号来说任何线材导体都是非线性的,相当于一个mixer。因此,不同的线材有不同的音色。不同线材的非线性特性有可能互补而变得更线性,不能互补的线材线性更糟糕。
泊尔
发表于 2014-8-12 13:19
mixer 发表于 2014-8-12 1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由于有金属导体内部的晶格缺陷存在,对于交变信号来说任何线材导体都是非线性的,相当于一个mixer。因此,不 ...
这一点似乎不太重要。
泊尔
发表于 2014-8-12 13:22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11 2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几天忙点事情,都没时间上网,还有3天应该可以了,说起我那朋友有点郁闷,好像他的东西天下无敌似的
加“味精”的盒子已经发出,现在你手里已经有了两个盒子。这两个盒子可以分别接在不同设备上,也可以串联使用,各种情况你都试试。
chenzhuiori
发表于 2014-8-13 10:31
声音好不好,是信号好不好,重在信号处理,线材也是保证信号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泊尔
发表于 2014-8-13 10:59
chenzhuiori 发表于 2014-8-13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声音好不好,是信号好不好,重在信号处理,线材也是保证信号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说对了一半。
同样的信号,换一台功放,可能感觉就变了。说明末端设备也不可小视,而末端设备的性能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来自于电源的很重要,而且常常不被重视,解决问题的潜力就很大,这是目前的状态所致。
前端设备的电源问题也很突出,同样挖掘潜力很大。
泊尔
发表于 2014-8-13 11:02
录音环节的电源处理,将影响母带以及CD成品的音质,这是另一个环节的事情。
这里没有排斥常规的音频处理,只是突出被忽视的那部分。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13 22:20
泊尔 发表于 2014-8-13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录音环节的电源处理,将影响母带以及CD成品的音质,这是另一个环节的事情。
这里没有排斥常规的音频处理, ...
这几天有时间就反复的对比试听,并且用短路开关不间断的对比,不知是不是因为时间听久的原因,居然听不出很明显的区别了,刚开始的强烈反差消失了?
泊尔
发表于 2014-8-13 23:13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13 2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几天有时间就反复的对比试听,并且用短路开关不间断的对比,不知是不是因为时间听久的原因,居然听不出 ...
短路开关的方式行不通,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更换电源线不是立刻发生变化,需要几秒甚至十几秒的缓冲时间才能变过来,快速变换就是没差别。这一点要切记!
以前我做过切换开关,就因为这个原因,已经扔在那好几年了没用。
泊尔
发表于 2014-8-13 23:24
不要图省事,还是手动换线最好。
最好的方式使用两套相同的设备,一套接,一套不接,这样倒是可以快速对比。而这样的情况,家庭一般都不具备。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14 00:41
泊尔 发表于 2014-8-13 2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短路开关的方式行不通,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更换电源线不是立刻发生变化,需要几秒甚至十几秒的缓冲时间 ...
原来是这样啊,前几天我明明可以盲听很明确听出来的,呵呵
mixer
发表于 2014-8-14 10:06
线材产生的失真是很微弱的,但这微弱的电流在放大器那里获得了增强,尤其是有深度负反馈的放大器!这微弱的失真电流对于有深度负反馈放大器来说几乎是以开环方式放大的。因此,现代的放大器也高度依赖线材的品质。
此外,线材产生的失真是动态的,会劣化动态过程的信噪比,严重影响弱信号的表现。
若线材的非线性特性与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互补,那么,组合整体的线性度会好于每个单元,线材效应会非常显著。反之是不会有太大效果甚至于劣化。
泊尔
发表于 2014-8-14 10:30
mixer 发表于 2014-8-14 1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线材产生的失真是很微弱的,但这微弱的电流在放大器那里获得了增强,尤其是有深度负反馈的放大器!这微弱的 ...
赞成线材通过放大器产生作用,在有放大作用的设备中,线材改变了电路的工作状态,由此影响到听觉效果。
不过不太赞成互补的作用。以失真对失真就会存在或者不足或者过量的问题,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只要不是加“味精”的线材,它的作用是增加了电路对失真的适应能力,也或多或少的减少了失真。
若是互补,首先要考虑的是失真的极性,才能做到互补的减小还是加强,实际情况是,加入线材的时候几乎不必注意极性如何,均能改善听觉效果,只是效果的大小而已。
泊尔
发表于 2014-8-17 14:30
铜梁火王 发表于 2014-8-13 2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几天有时间就反复的对比试听,并且用短路开关不间断的对比,不知是不是因为时间听久的原因,居然听不出 ...
进行主观评价对比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不要反复听很长时间。
在试听之前,人的耳朵是相对中性的,听时间长了以后,就会有听觉记忆残留,反而不容易判断了。
有朋友对我说,让我判断好坏,十秒钟以内的感觉是准确的,太长就有误差了。我自己的体验也是这样,通常不超过10秒钟就要切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