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27 23:25
泊尔 发表于 2014-8-27 16: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量子说,是另一个网站称作老浦东的网友提出来的,我觉得与我的分析结果接近,于是沿袭了。
我觉得争论理论现在没必要,其实你也不用解释,如果有机会让更大众的DIY实地聆听得到变化,而变化也是显性的,那你的产品就是成功的。DIY里如果大部分都能确认你的产品效果,就已经成功了,DIY的圈子应该不可小视,从产品销路来说,能打开一个不小的口子。DIY们其实并不需要懂得太高深的线材理论,有显性效果就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是目前来说,很多人不能接受你的说法,你说有效,别人未必听更别说用。
我觉得你先用效果说话,远比这论坛来造势有效得多。DIY关注的是用和效果。我相信真正的DIY们是客观公正的。哪怕先前并不能理解。
我还感觉有一点,你现在的产品如果真有效但却存在容易仿制的缺陷?专利申请就可以理解,怕仿制是你们真正担心的
泊尔
发表于 2014-8-28 07:02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27 23: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争论理论现在没必要,其实你也不用解释,如果有机会让更大众的DIY实地聆听得到变化,而变化也是显性 ...
正如你所说,征集体验是最直接的,这个事情已经在做,只是尝试性的,通过网上联系而发出的样品已有5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不良反应。
仿制问题倒不是最担心的,涉及材料的成果很难真正搞清,一些皮毛的东西说不定反而引向邪路。
这里发帖不是为了造势,而是提出一种观念:从实践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理论出发想象问题。再就是多听各种声音,完善成果。
这成果离量产还有一段路,现在说促销还有点早。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29 17:18
先设你的产品对一部分系统有效,快速切换时无效现象,再加泽之航坛友所言,真认为你的盒子先设了个电坝,再通过你的电源线纯净快速供给了后端系统。当遇到后端系统设计合理,能量储备得当的产品时,声音就不会对市电端敏感了(常理声音本来就取决于B后,市电端用好的滤波器就行了,B初次级耦合电容不过是引入市电的杂讯),你的产品失效。目前我是这么认为的。
产品真上市了通知一声。有机会打开先看一下。个人认为你扯得有点过火了。
泊尔
发表于 2014-8-29 19:40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29 17: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设你的产品对一部分系统有效,快速切换时无效现象,再加泽之航坛友所言,真认为你的盒子先设了个电坝,再 ...
这盒子里面除了线,没有其它的,只是线材的结构有点特殊。你所说的其它功能不可能有。
关于快速切换不明显问题,理解了前历效应产生原因就不会有问题了。
以往人们对电源线的认识有极大地误区,总以为是净化电源或者是提高传输能力。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30 00:37
前历如名,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时会受之前状态影响调制。这个原理好像并不能解释你的线,个人觉得必有能量转换机制,如果说是得加入量子理论,那我就搞不懂了。量子研究里已有电子瞬间转移,远程感应,很玄乎。等你们完全搞明白了,再说吧。
泊尔
发表于 2014-8-30 05:23
本帖最后由 泊尔 于 2014-8-30 05:39 编辑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30 0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历如名,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时会受之前状态影响调制。这个原理好像并不能解释你的线,个人觉得必有 ...
这种逻辑推理是错误的。
人人都知道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可以是很缓慢的,而这个过程,就是电荷的积累过程,这就是最简单的量子层面运动结果,怎么能说凡是量子就一定快呢?
若把这些都看做玄,就真的不难理解为什么“玄学”的帽子满天飞了。
lxf001
发表于 2014-8-30 09:26
有改变但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声音都要自己听过才能知道。
泊尔
发表于 2014-8-30 09:34
lxf001 发表于 2014-8-30 0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改变但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声音都要自己听过才能知道。
有改变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有多少人喜欢这种改变是一个认可程度问题,所以现在才要征集体验者。统计数字出来了也就知道被接受程度了。
寂寞葬月
发表于 2014-8-30 13:09
学习了.................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30 14:58
本帖最后由 songyu1599 于 2014-8-30 15:01 编辑
泊尔 发表于 2014-8-30 05: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逻辑推理是错误的。
人人都知道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可以是很缓慢的,而这个过程,就是电荷的积累过程 ...
没有说量子就一定快哈(微观下的量子状态也跟观察的这个微观所处的大环境状态有关系)。大家都知道电容充电快慢还取决于电容品质,比如内阻,电感,供电电源。你的例子不靠题。电荷,电子,空穴,跟量子学有关没错。量子学里确有远程感应的实验,但这不是用快能解释的,不知道你看到这实验报告没有,你可以去查一下。
最后说一下,线材理论你比我懂得多,我没关注过,但目前你也没完全搞懂解释清楚你的盒子,等你们能从理论上完全解释了,我倒有兴趣了解了一下。只是现在这样争论我觉得在我这边有点行凭空想像(缺乏相关线材和量子知识),争论应基于科学根据,所以,我不打算跟你争论了。我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线材,我只想看到结果,了解一下完善的理论解释就行了。产品如果真如你所说(那才希奇),倒也要弄一个玩玩。
盒子真的很好用目前我还是持怀疑态度,没有目睹和大量的真实事实报告肯定就是这样的,大家都会质疑。
实验者期望效应倒是应该注意一下。
泊尔
发表于 2014-8-30 15:18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30 14: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说量子就一定快哈(微观下的量子状态也跟观察的这个微观所处的大环境状态有关系)。大家都知道电容 ...
理论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不想马上公布。现在所说都是实际效果如何。
你若有兴趣也可加入体验队伍。很多人的参与都是从对现象感到有趣才加入进来的。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30 15:27
谢谢你的邀请。大甲机修好但管子没配对,恐不能表现很多细微变化,大甲机好像也对你的产品免疫,手里没堪用的功放了,过段时间再说吧。
泊尔
发表于 2014-8-30 16:10
songyu1599 发表于 2014-8-30 15: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邀请。大甲机修好但管子没配对,恐不能表现很多细微变化,大甲机好像也对你的产品免疫,手里没堪用 ...
还真没在大甲机上试过。
nnxlcy
发表于 2014-8-31 20:20
不同的线材“效果”不一样,不是没有理论依据,在此不想展开说,觉得自己理论也好不到哪去,但我只明白一点,用电磁场理论可以解释线材的“差异”。简单说,无论什么线,一旦成型,其单位分布电阻、电感、电容、电导就定了,这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无畸变”的条件,就尤为重要!你用线材希望实现的目的是什么?信号的“无畸变”传输嘛!其它衰减什么的都是次要的。高频的理论对低频一样适用!感兴趣的自己去翻翻书吧!有些理论前辈早已放在哪儿了,可惜后人还不知如何应用(当然也包括我),我觉得汗颜!
H666
发表于 2014-8-31 20:33
线材不同效果是有差别的。
爱.昨天
发表于 2014-8-31 21:07
今天听音不知道什么情况,以前高音丝丝入耳,今天如雾里看花,中音通透,今天如梗在喉,低音拳拳到肉,今天松松垮垮!百思不得其解啊,马上拆开前级,功放,音箱,查看原因,找不出任何问题。正百思不得其解,点了支烟到窗前,豁然开朗,马上找到原因,原来今天乌云密布,要下雨啊!原来是跟天气有关,马上关起窗来,找来几支日光灯,四面墙上一边一盏。啊!以前熟悉的声音又回来了!
风卷无声
发表于 2014-9-1 12:25
nnxlcy
发表于 2014-9-1 19:08
曾几何时,当下雨天时,听音乐发型“效果”更好!空气湿度、温度对听音有影响?还不确定。。。但个人的确有这种感觉!
泊尔
发表于 2014-9-1 20:11
nnxlcy 发表于 2014-8-31 2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同的线材“效果”不一样,不是没有理论依据,在此不想展开说,觉得自己理论也好不到哪去,但我只明白一点 ...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理解。
可是这种理解似乎经不起推敲。这是因为,发烧电源线的阻抗无论如何也不会大于长长的入户线,更何况进入功放以后还有电源变压器的初级绕组(那可是细细的漆包线绕成的)。
相比之下,这短短的一两米发烧线其阻抗在那些长长的普通线面前应该是忽略不计的。所以,用阻抗分析方法显得很徒劳。
泊尔
发表于 2014-9-1 20:13
风卷无声 发表于 2014-9-1 1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取消开关、保险,电源线直入变压器。要不然开关保险要影响你的电源线供电品质。
这也是想当然的理解。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