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尔
发表于 2014-5-13 18:34
风卷无声 发表于 2014-5-13 1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越是高档的器材,个性越突出,特点越明显,影响就越大。对于普通器材来说,可以忽略电源线对音质、音色的影 ...
这个结论不准确,很多情况下是档次低的音响效果才明显。很高档的音响反而效果不明显。这种情况已经遇到很多次。
高档音响对一些环节有包容性,甚至可以用好的功放包容有一些缺陷的音箱,反过来,好的音箱也能一定程度包容有些缺陷的功放。电源线也是一个环节,能被好的音箱功放包容。
hao3253258
发表于 2014-5-13 19:09
本帖最后由 hao3253258 于 2014-5-13 19:11 编辑
发电厂出来的几十,几百公里的线有影响吗,怎么换啊。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21
hao3253258 发表于 2014-5-13 19: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电厂出来的几十,几百公里的线有影响吗,怎么换啊。
这个肯定有影响!因为升级,小区换了更粗大的供电电线,搞得音响又得重新调试了一番!不管你信不你,反正我是信了!呵呵!
泊尔
发表于 2014-5-13 19:21
hao3253258 发表于 2014-5-13 19: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电厂出来的几十,几百公里的线有影响吗,怎么换啊。
看来没有认真看原帖。
shehuaming19
发表于 2014-5-13 19:23
真正的又有几个人能听出区别的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23
本帖最后由 多情应笑我 于 2014-5-13 19:38 编辑
qihai0501 发表于 2014-5-13 13: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所有的需要用金属做的都换成999黄金做肯定好,包括机箱和脚,喇叭架和音圈和音响。至少养眼
这个小弟的一个土豪朋友还真试过!他拿纯黄金到金铺让人拉成了丝,后自己制作了一对1米长的信号线,声音嘛,不好说,反正不会比其原来用的那些“正宗”线好听!呵呵
泊尔
发表于 2014-5-13 19:26
shehuaming19 发表于 2014-5-13 1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正的又有几个人能听出区别的
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听出来,这个帖子就没有发的必要了。
希望认真看原帖再发表意见。
欢迎理性讨论。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28
本帖最后由 多情应笑我 于 2014-5-13 19:41 编辑
shehuaming19 发表于 2014-5-13 1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正的又有几个人能听出区别的
真正能听出的多了去了!
想当年,应该是十年前,小弟的电子管启蒙老师——一个在文革时期就已获得高级电子技术职称的工程师开始的时候也是打死也不相信线材会对音响有影响,而且可以听得出!后来小弟请其到家中,分别拿了二对很普通的音箱线换给他老人家听,原先还以年纪大了或许听力不行为借口的他,在盲听的情况下居然听出了二条线的区别!自此,他便深信不疑了。。。
泊尔
发表于 2014-5-13 19:31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正能听出的多了去了!
想当年,应该是十年前,小弟的电子管启蒙老师——一个在文革时期就已获得高级电 ...
这件事说明,实践出真知。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33
本帖最后由 多情应笑我 于 2014-5-13 19:40 编辑
也顶一下楼主,不要说线材可以对音质有着可闻性的影响,就连一些非导电介质也可以对音响有着可闻性的影响!比如各种脚钉、垫板等。。。
还一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个单位的同事刚刚开始发烧的时候也是不相信这些“玄学”的,后来小弟对他说,你试着在CD机上放一本普通的杂志看看?他做了,最后大呼——想不到,真的想不到!也想不通!一本杂志居然可以让声音改变了。。。
这不是“玄学”,但更多的理论小弟不懂,只是知道一本香港出版的《音响世界》杂志里曾有过详细的论述,是二位台湾物理博士所著的,是物质共振现象对声音的影响之类学术著作,里边就有着大量的实验数据及科学解释。。。
泊尔
发表于 2014-5-13 19:38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顶一下楼主,不要说线材可以对音质有着可闻性的影响,就连一些非导电介质也可以对音响有着可闻性的影响! ...
这个现象以前就有人关注,将CD机放置于质量较大的石板上,减小了CD机运转时的振动,信号采集相对稳定。
这不是玄学,产生现象必定有内在原因,只是还没有认识到它的本质,这正是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初级阶段。
泽之航
发表于 2014-5-13 19:39
风卷无声 发表于 2014-5-13 17:52
越是高档的器材,个性越突出,特点越明显,影响就越大。对于普通器材来说,可以忽略电源线对音质、音色的影 ...
高档器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比普通器材重现更多细节,所以在前端更换部件都能更清晰表现出哪里产生改变。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细腻平顺很多。
qihai0501
发表于 2014-5-13 19:43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小弟的一个土豪朋友还真试过!他拿纯黄金到金铺让人拉成了丝,后自己制作了一对1米长的信号线,声音 ...
呵呵,养眼就行了!极品:lol
泊尔
发表于 2014-5-13 19:46
关于短线与长线的关系并不难理解。电路中的一个环节能不能起作用,不在于这个环节的长度,而在于它的特性。
例如,一段很长的线,中间串接一个电感线圈,尽管线圈的长度与这段线的长度不能相比,依然因为电感线圈的存在而发生感抗应有的特性。
一段线尽管不是电感线圈,可它毕竟有着某些人们还没认识到的特性,这个特性也将影响线路的某些变化,而没必要追究它有多长,与其它动力线的长度比例有多大。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50
泽之航 发表于 2014-5-13 1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高档器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比普通器材重现更多细节,所以在前端更换部件都能更清晰表现出哪里产生改变。通 ...
在一个玩中级器材(全部设备也就是十多万吧)的发烧友家曾做过一个试验,也就是盲听,以证实“不同线材有着不同声音”的命题!在场所的所有人都已听得出区别,其中有一个或许天生一对金耳朵吧,在先让他听了几种线材的声音后开始换线,他居然可以讲得出每种声音是哪根线播出的!这个结果还真的让我们始料不及,当然也“不服”!呵呵!
后来我们约好去“讹他”,在没换线的情况下明着跟他说是换了线的,让他说说是什么线?最后居然被他骂“你们想讹我?这根本就是没换线嘛”。。。。
超级无语。。。
泊尔
发表于 2014-5-13 19:57
多情应笑我 发表于 2014-5-13 1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一个玩中级器材(全部设备也就是十多万吧)的发烧友家曾做过一个试验,也就是盲听,以证实“不同线材有 ...
这是个难得的人才,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和他认识认识。
因为科学实验,每一个措施都可能有微小变化,这些微小变化不能说不重要,至少可以表明是在改进还是倒退,以便于量化向哪个方向发展,并由此强化或减弱这个措施。
有了这个过程,才能达到最终的巨大变化。
stv62
发表于 2014-5-13 20:33
接触良好的线才是真的,其他全是幻觉
农民头出身
发表于 2014-5-13 21:04
本帖最后由 农民头出身 于 2014-5-13 21:06 编辑
风卷无声 发表于 2014-5-13 17:52
越是高档的器材,个性越突出,特点越明显,影响就越大。对于普通器材来说,可以忽略电源线对音质、音色的影 ...
最近对电源线会不会影响声音有过体会?有所改观?
泽之航
发表于 2014-5-13 21:53
本帖最后由 泽之航 于 2014-5-13 22:05 编辑
因某些原因对线材研究有一段时间,经总结线材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普通型线材,材质为传统铜质构成。线芯由单股或多股同类线构成,材料由普通铜材,无氧铜,单晶铜构成。这一类线材结构较简单而统一,声音平衡度较好,但声像整体较粗大而缺乏层次。某些线材通过增加表面镀层而提高中高频明亮度调节听感。第二类线材为以美国为主生产线材,主要特征为以多种不同直径不同长度铜线封装为一线芯,利用不同直径和不同长度传输之各频段速度差调节听感。此类线材各音部分明,动态较大,细节表现略粗和平滑性略差。第三类线材以荷兰为代表性之采用多种不同金属加以混合提炼成为合金线,利用不同金属之各频段之音色变化来调声。这类线材具明显金属质感,亮丽光彩。对某一频段表现力强,整体平衡性略差,功态有压缩现象。
HBX
发表于 2014-5-13 22:58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