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灯
发表于 2014-5-11 13:03
嘿嘿,说到这里,刚好我就是录音师,这点我还是要说说,可能很多人没有亲自体验过录音这份工作,说了也白说。实话说我们用的录音设备还没有你们的播放设备好,我们的运放无非也就4558,甚至MC1458,说了你也不信。瓶颈在我们这里吗?
说换零件等修改摩机,效果有没?确实有,至于咸一点淡一点,那是纯属于个人口味的问题,没有任何比较意义的。
这里顺便说说我们的录音过程,其实现在都是数码录制,我们处理的都是非线形数据,更多的效果处理都依赖于软件,对于硬件的要求,我们只做到稳定和准确,其实出来的声音跟现实的声音,差别是巨大的,一点没错,我说的是差别巨大,是巨大!,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只拿人声来谈,我们录音师跟调音师,都要先跟歌手接触,把握他的人声特性,录制我们也是反反复复的录制和调试的,经过各种效果器的加工复合之后,跟其本人的声音差距是非常大的,我只能说声底是他的,效果是我们做出来的,我们会经过各种图视均衡曲线去校调他的声音,取长补短,缺陷的地方可以被掩盖掉,甚至拿别人的声底替换(说了你们也不信),有时歌手上不去的声音还是我们用软件提上去的,处理了这么多,出来的声音和他本人差距非常大(这跟修婚纱照的效果差不多,比较多婚纱照及他真实本人的话,估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了)。
我们工作的环境是在非常安静的隔音空间里完成的,我们反复调试比较,每种风格等等,都是我们精心调配好的,我们做效果都不可以太淡,也不可以太浓,我们都是各有标准的范围,非常严谨的,目的是满足各种播放环境及各种场合。同样的一首歌,桌面有桌面效果,广场有广场的气愤,歌舞厅也歌舞厅的喧闹……我们做到标准化去尽可能匹配各种环境场合的自然效果。
玩音响要怎么玩?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还原我们做的最后的结果,你想做录音前的原始效果是不可能的,我给张婚纱照给你,你把他恢复到这个人的原始相貌,这是不可能也没必要,现在我们把Hi-Fi玩家当成是照片冲印师你们要做的是什么,认真调制好设备,不要偏色走色,尽可能清晰重显结果就OK了,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自然很难,需要我们很多的实践工作和丰富的经验,严谨的设计比滥用发烧器件更来得容易和直接。当然能用优秀的零件就最理想了,只是我的观点还是坚持设计思路为基础,只有严谨的设计,才能让你的零件发挥所长。
我随便拿个乐器声让你还原,你都做不到,就架子鼓吧,你如果听过“不插电”的现场演奏,那种结实铿锵有力的节奏,你说要多少的驱动功率才能做到,即使做到了,喇叭震膜也无法承受这种声压,即使能承受,你还敢不敢保证跟原鼓声一模一样呢?鼓手蒙着眼睛都能听得出各种架子鼓的牌子,比如架子鼓是YAMAHA的还是津宝的,或者吉他是木棉牌的,但目前还没有谁能通过音箱里听出他们用着什么牌子的乐器。我们在录制这些高强声压的乐器时,已经把声压减小了好多倍了。
永远不要指望去还原我们录音前的歌手本人的原始声音,即使你做到了,你也不会喜欢的,原始声干巴巴的,建议还是吃点味精吧。我们已经平均调好味了,浓淡就个人口味自己把握吧。你就喜欢走音走调的也是你是HI-FI咯。不是吗?自己喜欢就好。
泽之航
发表于 2014-5-11 13:09
录音师追求的完美录音也是尽量不经过多级处理而录制出完美表现现场音乐的作品,所谓后期加工都是根据自己喜好和市场需求的结果。如有机会可以去欣赏一下美国泰拉克公司1985年录制的”红杉仔”唱片,你会发现尽量保留现场效果的录音是多么经典,历经时间考验。
(附泰拉克录音理念:在现有阶段录音器材都是不理想的 80年代。所以每录放一次,制作一次只有损失了更多的音乐表现力,与现场听到的声音也差异更大。所以要尽量接近现场,就要减少环节,常规的多话筒多音轨录音然后再可公司混音室处理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应该采用尽量少的话筒,在现场方式直接调节各话筒混音,然后直接录制母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留跟现场最接近的声音)
mmhzlf
发表于 2014-5-11 13:43
试问国内有几家出的唱片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的?录音还是讲究的,虽然我对录音并不在行,但谁的录音好不好,通过不算太差的器材还是能分辨出来的。一样米养百样人,谁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HIFI就是这些人折腾来折腾去,通过这个途径来满足自己而已。当然在录音棚里,效果只是录音师决定的,我们也决定不了;但出到唱片之后,留给大家折腾的空间还是不小的。录音棚的设备,只是针对录音,并不针对还音;在录音阶段效果不好了你们录音师还可以修饰,放音效果不好了怎么力?并不是谁都买得起天价器材,自己不折腾,能出得了好声音么?当然我并不喜欢盲目摩机,有条件地针对厂机为了节省成本做出的修摩,还是可以的。再说了,发烧友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放音设备,并不比厂机差的。顺便说一句,我个人是较喜欢小体积而音质不错的产品,目前BOSE做得还不错,但BOSE对于HIFI,还差得远。重放最后完美的声波,是有物理条件限制的,不是说靠1~2寸的小喇叭就能打遍天下的。玩DAC、玩胆机、玩纯甲、大口径低音箱,都是发烧友榨尽器材的极限,最后出来的声音尽管还是调音师和录音师的效果,谁不想出来的效果最接近唱片啊。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4:57
mmhzlf 发表于 2014-5-11 13: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试问国内有几家出的唱片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的?录音还是讲究的,虽然我对录音并不在行,但谁的录音好不好, ...
录音包括后期制作吧。也就是调音到最后录CD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4:58
泽之航 发表于 2014-5-11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录音师追求的完美录音也是尽量不经过多级处理而录制出完美表现现场音乐的作品,所谓后期加工都是根据自己喜 ...
现场的想法是美好的,可是现在没人这么干了,首先要一次过,第二场地器材受限制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4:59
太阳能电灯 发表于 2014-5-11 1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嘿嘿,说到这里,刚好我就是录音师,这点我还是要说说,可能很多人没有亲自体验过录音这份工作,说了也 ...
一看就是真话实话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5:00
korg 发表于 2014-5-11 0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音响小型化、便捷化、大众化。这是必然的趋势,论坛里面还抱着音箱越大越好(低音足),功放越沉越好(用 ...
问两个问题,第一你听音环境有多大,第二你当地房价有多高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5:01
有点想做 发表于 2014-5-11 09: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玩HI-FI不就是玩钱吗?
这个精辟,就是玩钱,可是玩钱玩到哪里去了,谁知道了?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5:02
daoren 发表于 2014-5-11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哪天乐器都改用数码乐器了,我就相信楼主。什么叫自然、原汁原味?用科技取代人性和自然,做梦吧。
后期制作,谁不是用010101的电脑制作的,不是用软件来制作的?自然、原汁原味。只适合现场,你手上基本所有的CD都是数码制作出来的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5:03
smsm 发表于 2014-5-11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专门去台湾学调音 ???
还真有,当时那是一个半夜,我看的就是一个感觉,鬼都来了
werwqrqr
发表于 2014-5-11 15:57
音响是门学科,白切鸡,自己拿来沾酱油沾醋,就看自己口味了,跟厨师一样,原料都是相同的,各自不同的受益烹制出不同的味道。音响也即使如此,各人都在调制各人的听音习惯爱好。当然把音响神化成玄学风水就不对了!
daviscai
发表于 2014-5-11 16:01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5:03
还真有,当时那是一个半夜,我看的就是一个感觉,鬼都来了
国内不少电台都是请台湾调音师来调音的,这不奇怪,价钱不便宜,还要包来回机票。不少内地Hi场也经常有请我们这边的人去调音,只是价钱要比台湾的少很多
v678v
发表于 2014-5-11 22:00
严重支持!但我没玩PCHIFI,一条电源线上万,我认为不是高烧。我认为是RUZHI
v678v
发表于 2014-5-11 22:09
太阳能电灯 发表于 2014-5-11 13:03
嘿嘿,说到这里,刚好我就是录音师,这点我还是要说说,可能很多人没有亲自体验过录音这份工作,说了也 ...
说的太对了。06年没事我翻唱了几首歌,是用垃圾电脑,20块钱头带话筒。用专业软件一整,我靠,基本上听不出是我的声音,因为太好听了。
hunanmhl
发表于 2014-5-11 22:19
楼上的说的都有道理
qsy
发表于 2014-5-11 22:29
真实的声音、正确的声音、好听的声音。。。。。。。。本来是同一个声音的
simon62
发表于 2014-5-12 01:59
太阳能电灯 发表于 2014-5-11 1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嘿嘿,说到这里,刚好我就是录音师,这点我还是要说说,可能很多人没有亲自体验过录音这份工作,说了也 ...
目前还没有谁能通过音箱里听出他们用着什么牌子的乐器
此話當真?要不要改下?你確定了不改我來拆枱啊。
simon62
发表于 2014-5-12 02:04
混音师动动鼠标的变化,远比你回放时更换任何运放、电容电阻、线材的变化大。
這句話似是疑非吧。混音师动动鼠标的变化在前,已成音源他還有机會動手指嗎?學你說的方式,我就點下靜音,混音师能奈我何嗎?無聊~~
simon62
发表于 2014-5-12 02:07
建議這些"話",由某地專業錄音師協會之類的比較有說服力的机構作正式公開發表吧,个別疑似行業從業員說,我感覺像心情故事而已,隨隨便便就什么專業說的話,搞得專業越來越不值錢。
泽之航
发表于 2014-5-12 02:48
本帖最后由 泽之航 于 2014-5-12 02:50 编辑
c12345678 发表于 2014-5-11 14:58
现场的想法是美好的,可是现在没人这么干了,首先要一次过,第二场地器材受限制
所以有些录音才会成为经典。在处理器上调来调去是永远无法成为经典之作的,成为畅销商品倒有可能,毕竟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现在流行什么就弄一点什么出来赚上一笔再说。谁管它的素质好坏。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