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1 发表于 2008-8-13 15:05

呕心沥血的一头牛!顺便把我憋了3年想说的话说出来吧!

一直受PY专利影响,在发帖说牛的时候很多理论放不开,今天就在这个帖子里面一次说清吧!能看懂多少各凭悟性吧!我不会再做解释,也不要PM我。
先说一下原理:FORAUDIO电源牛理论上是有的,在相同尺寸质量,相同功率铁芯的情况下,用相同的匝数和导线长度,相同的导线直径,绕出来最大的电感量和最小的分布电容就是FORAUDIO牛!说穿了其实确实一钱不值。

牛本身就是电感应元件,但是大部分人设计牛的时候,更多的是计算其他的无关痛痒的参数,最重要的电感量反倒很少有人注意,一般来说,电感量随着匝数的增多而增大,但是匝数增多内阻也加大了,下面我会举例说明匝数增多电感量反而减小。当然前提是在其他参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这样才有可比性。优秀的绕法能大幅减少匝数的情况下达到要求的电感量同时降低空载功耗和空载电流,同时降低内阻,减少铁损。至于绕法那种最佳那就要烧友们自己实践了。国内某厂家的线性牛给出的解释:应对电压畸变而保证牛工作在线性区域内,就是这个道理。

初级自身的分布电容无法测试,但是电感量可以测试。下面是三头用来做比较的牛,全部是我自己绕的,相同质量功率体积和外观尺寸的铁芯,只是在初级导线的排列上稍微有一些区别,初级导线长度完全一样,就是不同排列方法造成匝数稍微有一些区别,最多也就差3-5圈。但是圈数多的牛各方面参数反倒不如圈数少的。当然我这贴并不是支持少绕初级匝数,正好相反,我一贯支持初级匝数稍微多一些,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加电感量!没有本事减少圈数同时增加电感量,那就老老实实的增加圈数来增加电感量把!这三个牛绕制的松紧程度相差也不大。我这个实验只是想说不同绕法对牛参数的影响。

下面的第一头我已经绕成成品牛,HGF400用的,准备送给深圳的一位挚友、兄弟。

前二头牛,我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每一圈都仔仔细细绕制,哪怕有一个细小的弯曲或者位置不正都要调整到满意为止,用笔在铁芯上画好位置,每层圈数经过仔细计算,力求完美。最后一头就稍微差些。补充一下,3头牛的铁芯是同一批铁芯,外观和品质相差不大,高6.5,叠厚3.5,洞眼7.5,铁芯截面积22.75.按照正常来算初级匝数应该在400匝左右。
废话不多说了,看图。

zheng1 发表于 2008-8-13 15:06

2号牛!这个堪称上品!

ahao 发表于 2008-8-13 15:07

慢慢看:lol

zheng1 发表于 2008-8-13 15:07

NND,抢我的板凳,:lol 3号牛来了。这个就差多了。

zheng1 发表于 2008-8-13 15:09

再来一个厂牛的比较,图片就不多发了。

三头牛:1号初级圈数344匝,功率1000W,电感量516MH,空载电流28MA。
      2号初级圈数344匝,功率1000W,电感量900MH,空载电流24MA。
      3号初级圈数348匝,功率1000W,电感量460MH,空载电流37MA。
圈数最多的3号牛性能最差!按道理应该最好才对,这个就是体现在不同绕法之间的区别了。和前两个牛比较起来,同样输出每匝0.667V,但是圈数还多了4圈,电压调整率也不一样,铁芯损耗也大,这个牛绕法也和前两个一样,就是排列的时候不够整齐,间距不相等,造成第二层上来以后每组圈数不完全一样,有的6圈一组,有的4圈,有的正好5圈一组。

下面的厂牛就不说了,也是1000W,空载电流80多MA,231V下一直叫唤。电感量只有280MH。

cdn 发表于 2008-8-13 15:13

我也来慢慢看...这几天正在打算绕一个方牛.

niuxiuhua 发表于 2008-8-13 15:13

辛苦!
有时间卖头牛给我啊:lol

HuLidiy 发表于 2008-8-13 15:14

:'( 感动的俺眼泪花花的来~
郑大哥的技术俺是非常赞同的,辛苦中也不欠愉悦。
老哥好样的!:victory:

aimm 发表于 2008-8-13 15:20

工艺很重要..

铁心很重要..

ahao 发表于 2008-8-13 15:20

强烈建议将绕法公布:victory: :lol

LKPN 发表于 2008-8-13 15:28

期待公布绕法!

djm 发表于 2008-8-13 15:31

不知2号牛是不是超线性加全对称绕法??

swsw4321 发表于 2008-8-13 15:32

哇,电感差了几乎一半,如果铁芯无区别,那真太神奇了.

zheng1 发表于 2008-8-13 15:34

原帖由 aimm 于 2008-8-13 15:20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工艺很重要..

铁心很重要..

是几乎完全相同的铁芯!一次性采购回来10只,专门挑选出来的3只,不论是断点数量还是卷绕工艺尽量一样。


绕法我早就在很多帖子里面说过了,还有专门的介绍,大家何以搜。
看这里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114411&highlight=
还有这里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106875&highlight=

午后红茶 发表于 2008-8-13 15:34

原帖由 zheng1 于 2008-8-13 15:09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再来一个厂牛的比较,图片就不多发了。

三头牛:1号初级圈数344匝,功率1000W,电感量516MH,空载电流28MA。
      2号初级圈数344匝,功率1000W,电感量900MH,空载电流24MA。
      3号初级圈数348匝 ...
牛老大果然不同凡响:2fsfsf :2fsfsf :2fsfsf

zheng1 发表于 2008-8-13 15:36

原帖由 djm 于 2008-8-13 15:3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知2号牛是不是超线性加全对称绕法??

3头牛绕法几乎一样,只不过是排列和工艺的差别。再说电感量和内阻还有分布电容对声音的影响,内阻小,声音通透,高频延伸好,低频力度和速度都有,电感量大,声音火气小,中频暖,声音厚度好。分布电容小,分析力好,声底干净,如果既能内阻小又能电感量大同时分布电容小,那么出来的声音就是温暖湿润,各个频段都很均衡。这就是我个人对牛的一些看法。

华盛 发表于 2008-8-13 15:39

含金量高!好贴!

evangelion 发表于 2008-8-13 15:42

:L 细节决定一切

aimm 发表于 2008-8-13 15:42

原帖由 swsw4321 于 2008-8-13 15:3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哇,电感差了几乎一半,如果铁芯无区别,那真太神奇了.

真可谓..失之毫厘 谬之千里...;P

又又国栋 发表于 2008-8-13 15:43

顶起....学习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呕心沥血的一头牛!顺便把我憋了3年想说的话说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