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主题

0

好友

287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HIFI36度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782
帖子
3725
精华
0
经验
2876 点
金钱
2828 ¥
注册时间
2008-5-22
发表于 2014-1-6 09:41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求解,希望此帖能把那层窗户纸捅破

55

主题

3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28968
帖子
1797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88 ¥
注册时间
2010-8-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地一个烧友,他做的胆机,一听就能听出来是他做的,同样的参数一起绕牛。他的出来就会力量很大。
而我的就会比较温和。参数材料都一样,出来的声音明显能区分哪个哪个是谁绕的。也许是山东味英语和北京味英语的区别。总不会一样。所以可以讲器材的英国声,美国声是存在的。可以从技术指标来衡量它的优异性,确无法区分其艺术性。你的器材指标再好,如果不被大家接受也不能算是优秀的。只能讲你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
这个误区是因为你接受了一些不健康的引导。而且还在此引导上钻研,以至于形成了越来越偏离的错误。

84

主题

8

好友

3783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寻找江门的一个朋友,这朋友看到应该懂的,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44253
帖子
4881
精华
0
经验
3783 点
金钱
3641 ¥
注册时间
2012-11-16
发表于 2014-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城诗韵 发表于 2014-1-6 11:05
我本地一个烧友,他做的胆机,一听就能听出来是他做的,同样的参数一起绕牛。他的出来就会力量很大。
而我 ...

有时候一下小动作,小习惯,但是就会改变声音的可能性,连他自己都没有发觉

点评

太神了。  发表于 2014-3-16 16:21

56

主题

2

好友

1297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121669
帖子
1886
精华
1
经验
1297 点
金钱
1116 ¥
注册时间
2009-7-31
发表于 2014-1-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城诗韵 发表于 2013-12-25 11:52
感慨良多,你看人家随手一绕,马马虎虎,声音极好。你看人家随手一画,美轮美奂,意境深远。
你呕心沥血, ...

若懂在拆包时对分布电容进行积分,对漏感进行微分。就会明白为什么了。你拆线后听感没错。精心设计的牛或有高级工程人员设计的牛(这种人一般都精通高等电磁理论和高等数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玩的大师)。它整体符合一个微积分方程的。反而是拆掉部分线大变的牛是靠谐振来调制中高频,不是真实的声音。

点评

有道理  发表于 2014-1-6 11:27

11

主题

2

好友

26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339491
帖子
259
精华
0
经验
263 点
金钱
182 ¥
注册时间
2011-5-24
发表于 2014-1-6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城诗韵 发表于 2014-1-6 11:05
我本地一个烧友,他做的胆机,一听就能听出来是他做的,同样的参数一起绕牛。他的出来就会力量很大。
而我 ...

赞同。应该从技术层面的合格----优秀提升到艺术层面的合格----优秀。

5

主题

0

好友

98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9730
帖子
41
精华
0
经验
98 点
金钱
31 ¥
注册时间
2006-5-28
发表于 2014-1-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贴子,我认为是线的问题,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的功放开始是用一副不知名信号线来试机,结果声音总是高频太多,稍开大点音量,就觉得吵,不耐听。后来用超时空的方芯铜线DIY了一副信号线,是用2条线做成双绞线,也没有包屏蔽层,再试,一扫那种吵的感觉,高频通透,低频下的去,密度还很好。这下我才领会到原来线是可以改变放大器的声音的。超时空的方芯铜线不如西电麻皮线有味,但西电线的声音似乎不很干净,高低两端都不如时空的方芯铜线。

76

主题

0

好友

2996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75345
帖子
3309
精华
0
经验
2996 点
金钱
2835 ¥
注册时间
2012-2-27
发表于 2014-1-7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twojadupa 发表于 2013-12-25 12:51
好牛难求啊,有时候辛辛苦苦做台机怎么也调不好听,几乎都是牛的问题。

绕法,初级不大能看清,但是初级每层的匝数和次级一样,并不是密绕。
这句我一直想不明白了,初级和次级线径不一样,师傅给我讲讲同样间隔距离匝数怎么会一样?

4

主题

0

好友

89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541571
帖子
83
精华
0
经验
89 点
金钱
83 ¥
注册时间
2012-11-6
发表于 2014-1-8 06:1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否也算一种平面3+2绕法,拉开了初次级距离减小了啥啊啥的,楼主有试过照它绕一个听吗?厂家用线首先考滤降低成本,容易采购,线材应该没啥花头。

93

主题

10

好友

3398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尚书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709
帖子
3481
精华
6
经验
3398 点
金钱
2736 ¥
注册时间
2005-9-25

社区贡献 新人进步

发表于 2014-1-8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这个绕法基本上相当于教科书里面的饼绕法,一般在输入变压器上经常采用的,好像是可以降低分布电容的

55

主题

3

好友

935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28968
帖子
1797
精华
0
经验
935 点
金钱
988 ¥
注册时间
2010-8-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07:58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caoyang 发表于 2014-1-8 16:22
我的理解是这个绕法基本上相当于教科书里面的饼绕法,一般在输入变压器上经常采用的,好像是可以降低分布电 ...

按这种绕法试过,高频耐听好多,不毛不刺。但是未达到原牛的程度。参数厂家也给

了,和我拆出的一样。偶发现几年前同厂同规格牛,拆开发现绕法不同,初次均平绕,初级线径也比现在的粗一个规格,实听更厚实点,高频解析力差点,但风格相近,不直接比较会忽略,也许我所遇到的问题对他们来讲都不是问题,也许是知而不告,正如许多大师设汁的顶级指标牛在同TANGO这样的牛对比时`,总不如人家的声音自然,耐听。可能问题并不是所谓的线径,参数,几夹几所造成的,而应该是绕制手法和工艺造成的差异更大,正如写书法,同一人所书不同字,皆可看出一人所书的风格而和字无关,当然不排除某些字写的更好些。而无法从书写所用的纸,笔质量去评判其书法造诣。还是有机会能到现场去看下,或许会明白更多。从结果去逆推本相如盲人摸象,摸的越多会感觉象越庞太,摸的少感觉自己庞大,大过象。


突感本人太较真或真的很愚钝。

8

主题

1

好友

28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90750
帖子
321
精华
0
经验
284 点
金钱
264 ¥
注册时间
2010-4-11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4-3-16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城诗韵 发表于 2014-1-1 18:11
空位是上面一层次级填补。同样匝数。初级也是同样匝数一层,间隔绕。上面一层填补空白。这样绕,中高频能上 ...

这样看来,它可能是每一层都采用3夹2(水平方向)(次3初2)的绕法,而在第2层可能是2夹3(次2初3),这样上下之间是初压次、次压初。如此一来,每层都有夹,层与层之间是犬牙交错式的叠加(上次压下初或者反过来),这样就有效地减小分布电容与漏感,同时又增强耦合系数,可谓一举多得。

8

主题

1

好友

284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190750
帖子
321
精华
0
经验
284 点
金钱
264 ¥
注册时间
2010-4-11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4-3-1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城诗韵 发表于 2014-1-6 11:05
我本地一个烧友,他做的胆机,一听就能听出来是他做的,同样的参数一起绕牛。他的出来就会力量很大。
而我 ...

有道理。

2

主题

0

好友

663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46517
帖子
672
精华
0
经验
663 点
金钱
662 ¥
注册时间
2012-11-25
发表于 2014-3-1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最后,终于看懂:绕法不同,声音的风格韵味不一样。我想知道的是,如果这个韵味的前提,不在机器最佳指标或最合理的工作状态,厂家在设计制造时会作何取舍。

8

主题

0

好友

86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539352
帖子
1506
精华
0
经验
866 点
金钱
754 ¥
注册时间
2012-10-29
发表于 2014-3-17 03:46 来自手机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实验相当好,分析也有一定道理,支持继续努力实验分析。

2

主题

1

好友

273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50143
帖子
320
精华
0
经验
273 点
金钱
268 ¥
注册时间
2008-8-7
发表于 2014-3-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音时,器材已经不存在。用心领略他的演绎。不会有指标这个概念,有的只是感动。”赞同

38

主题

0

好友

64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467059
帖子
958
精华
0
经验
646 点
金钱
617 ¥
注册时间
2012-1-21
发表于 2014-3-17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还是要测试一下输出变压器的指标,【电感,漏感,分布电容,直流电阻】然后做对比。同指标下的不同绕法做对比有可比性。

31

主题

0

好友

1709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33402
帖子
1848
精华
0
经验
1709 点
金钱
1646 ¥
注册时间
2008-1-4
发表于 2014-3-1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啊???不要乱说啊,真传一句话是没错,那是对悟性高的人而言的,对悟性低的人就得万卷书,明明答案就在眼前,他还是会视而不见,避之而过的。我干了十多年手艺活,别的没看到,就只看到了这点,老夫子们编撰万卷书其实讲的都是一个道理,也就您说的那么一句话。但是为什么就全世界的人就要去读那万卷书,还不一定全都懂那一个道理。扯远了。关于输出变压器的制作,我不懂。不知道,但是就我干活的经验来说,干活的那个人不一定要懂这门子道理,随意而做,随性而作,自会做好这个工作。我们干活的人经常说的,分配个人来不一定要大学生,懂多少知识,只要肯做,肯听,肯吸取老一辈的经验,那就成了,后继有人了。这个输出变我看问老板估计也没辙,得问做的人才是啊。

33

主题

2

好友

322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287646
帖子
311
精华
0
经验
322 点
金钱
313 ¥
注册时间
2011-1-29
发表于 2014-3-1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城诗韵 发表于 2013-12-26 21:15
没说听不出来呀,难能可贵的是拆掉一层,去听,只是高低频压缩了一些。但是声音风格依旧。
并没有因为拆 ...

忽悠,忽悠,【没病走两步】

5

主题

2

好友

171

积分
     

论坛游民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665899
帖子
105
精华
0
经验
171 点
金钱
96 ¥
注册时间
2014-2-25
发表于 2014-5-7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后续,楼主辛苦了

48

主题

0

好友

969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新手

Rank: 5Rank: 5

UID
509754
帖子
867
精华
0
经验
969 点
金钱
815 ¥
注册时间
2012-7-9
发表于 2014-5-7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LimitJBSB 发表于 2013-12-25 23:14
人耳的听感是极其灵敏的,不要想当然认为耳朵的听感和示波器的带宽和灵敏度来类比,这个另一个极端的愚昧 ...

说得好,如果能解除这个迷可解除多少烦劳。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