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442
- 在线时间
- 655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6-28
- 阅读权限
- 100
- 精华
- 0
  
- UID
- 8806
- 帖子
- 4724
- 精华
- 0
- 经验
- 4442 点
- 金钱
- 4013 ¥
- 注册时间
- 2006-4-21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0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爷车 于 2011-11-20 15:38 编辑
回复 65# kenny
这是隔壁T版对于失真的说法:“有些人.在意失真.我却认为.对于电声重播的失真.和现实声的失真对比.之间的失真指标是相对.电声重播无法重现绝对的不失真.失真的控制.是自己个人的理解.然而.凌驾在所有指标之上的东西,就是音质.很主观的感觉.无论电声还是现实声.音质是耳朵的最重要的触觉.就象视觉上的对情景的感触---美.不需要介意是画.是图.还是场景.感觉就是美.手触摸丝绸的感觉---很柔很滑.也不需要去分辨哪里产的丝绸.什么颜色.什么年代的.融化在口里的巧克力---很腻很滑.这些都是人对物质的第一感觉.音质之所以凌驾在声音的所有指标之上.音乐所追求的声音感觉要舒服.好听.耐听.为此所有声频指标都要为它服务.要妥协于它.除非.制造出来的东西不是为了耳朵的好听.这样的话又另作别论.测量仪器就是这样.好听没有界限.好听很直接.不需要理会声音中的失真是多大.不需要理会声音是用什么器材演绎的.也不需要计较器材电路的级别.然而.好听却无法用指标参数去恒定.因为是很主观的感觉.无法给出参考的界线.这里就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要客观指标参数不至于太过分太难看.任何的调整手段都可以介入.有人喜欢将什么调整手段都想融如功放里.因为不喜欢引入前级或前控的手段去控制.这里就很容易犯难.既想最大限度的让功放指标处在一定的理想位置.又要想得到比较适合自己听的声音.确实是很犯愁的.既然想声音要适合自己.就必须引入失真.不要让指标给困住.其实.自己主观感觉上的喜欢.就等于处在某种失真范围.困死指标又如何实现呢?也许也有人.想证明自己这机器在他人的系统也有优异的表现(起码必须具备常规指标均衡通性).那对功放做过大的个性调整.指标的中性平衡度势必要被破坏.这里.是否会想到系统声音的调整手段.使用外围介入手段来实现呢?的确.如果自己存在(多只香炉多只鬼)心态作祟的话.那就彻底的完蛋了.从观念上一开始就走进了死胡同.声电转换从一开始就布满失真.只是通过预加重补偿处理后才不至于声音和现实声差距那么大.要实现电声不失真重放.从何谈起呢?从环境到器材就算尽了最大极限的努力.充其量也不过是实现节目源的低失真重放.而且你还非常认可节目源的制作风格.它和现场声对比.是绝对的正确.可是.既然制作上存在风格.就必然已诞生了失真.主观的东西都缺乏客观绝对性.何况.现实事物不存在绝对性.这不是电声技术的问题.只是人对事物判断的常规逻辑而已.功放的首要作用.是要尽可能去良好匹配它的负载---音箱.不同的音箱.个性最突出的就是低音的控制能力---阻尼.电阻尼.悬挂系统阻尼.箱气流阻尼.光阻尼问题对功放的要求就很复杂了.处理好阻尼.其余的指标.差不多就行了.剩下的声音控制.让前控去完成.调整手段和操作空间都更宽些.是吧?声音的特征是谐波.系统除了喇叭的谐波个性最大.如果不想让喇叭主导声音特征(也有人叫声底).前控范围可以跨越喇叭.当前控谐波特征大于喇叭时.那么系统声音特征将完全由前控操控了(当A值比B值大时.A值会屏蔽或淹没B值).也许.又人认为这只是一通牢骚.其实.我很久以前就这样做了.我不是完全否认指标的重要性.如果不干涉主要指标参数的前提上就可以实现自己所求的音质.那是绝对美好的事情的.但美好的事情永远只生存在童话里.我不会说什么参数调整到什么范围才是最好听的.否则说声音就不会存在主观性了.我自己喜欢的声音不代表他人也认可.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需要.了解参数控制的方向.会让声音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例如说.我大多时间喜欢听歌声为主.而且听的时间会很长.耐听是首要的.不然耳朵受不了.声量不能太大.但中频必须有足够的舒适美感.我单独将中频段谐波加大.以达到小音量也能拉近声音距离的效果.而且谐波是2次谐波为主.虽然3次5次谐波在小音量也能达到增进声距的效果.但3次5次谐波能量聚集在波峰上.也属于不规则的割裂泛音.对声量有增强感.而且高次谐波不容易被主频淹没.使声调有偏高的感觉.人耳对高频相当敏感.这点从人耳非线性的等响特征可以知道.2次谐波而不然.和主频临频容易被主频覆盖.而且能量不寄生在主频峰顶.对音量干涉少.但可增强声音的厚实感.因此.我将2次谐波为主量的谐波.加到人声的主要频段上(100--1KHZ区域).谐波增幅和输入信号呈线性比例增长.当输入2VRMS时.失真大约2.5%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