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机基础] 请上课讲解电路

[复制链接] 查看: 100576|回复: 131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1-11-1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能克服miller电容,所以下管宜选小Miller电容的管子。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1-11-1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kenny
米勒电容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管子的Cag,更与放大量呈正相关。
该电路的放大倍数约等于下管的μ值,故下管选用μ值小一些的管子更合适。

165

主题

15

好友

444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24
精华
0
经验
4442 点
金钱
4013 ¥
注册时间
2006-4-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enny
米勒电容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管子的Cag,更与放大量呈正相关。
该电路的放大倍数约等于下管的μ ...
doctorqianbing 发表于 2011-11-18 12:30

实际应用时,感觉下管用5极管较好,上管宽容度比较大。

165

主题

15

好友

444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24
精华
0
经验
4442 点
金钱
4013 ¥
注册时间
2006-4-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你发这贴前的七小时,曾 ...
Gautau 发表于 2011-11-17 07:44

谢谢G版无私授课!我对于胆机,虽然从81年当兵时起就一直相伴,混熟了也就能抄起烙铁焊台机玩玩,但理论方面却是业余级里的业余,只有眼巴巴的听人家高谈阔论,自己只有老老实实的糊里糊涂的听课没插嘴的份。这个问题,憋了一年,才拼凑出这么个幼稚园版本来。

165

主题

15

好友

444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24
精华
0
经验
4442 点
金钱
4013 ¥
注册时间
2006-4-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爷车 于 2011-11-18 15:54 编辑
这种的上管为三极管的用法,不如五极管失真低。
kenny 发表于 2011-11-17 14:47

从听感来说,下管用五级管有较好的表现,反而上管宽容度较大,可根据需要自由选定,从三极管到多级管,从电压管到功率管均有较好表现。
钓鱼的都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对于失真,我始终认为,听音级别的,不用太过于钻牛角尖,特别是对于单级的失真(因为一般正常情况下,对于耳朵来说,单级失真已经够低了),只要把整个听音系统的失真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就OK。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1-11-18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下管都会选择低u管。U7、N7之类。但这种管子的Cag仍然偏大,所以既要u低,又要Cag低,某些射频复合管的低u三极管部分,或者某些射频低u三极管比较合适。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1-11-18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管用五极管增益过大,用来推深栅负功率管没事,用来做前级麻烦。本人的实践是做了一个前级。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1-11-18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下管用五极管如果是标准接法,恰与本图之用有源负载增大屏阻抗的初衷相悖。因五极管的负载阻抗越大,频响越窄,而且奇次失真越大。这与三极管的特性恰恰不合。五极管在现代应用中,适合采用低屏负载,低帘栅,小输出摆幅的设置。

36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32297
帖子
8274
精华
10
经验
10377 点
金钱
8265 ¥
注册时间
2009-9-15

元老级 社区贡献 优秀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1-1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能克服miller电容,所以下管宜选小Miller电容的管子。
kenny 发表于 18-11-2011 12:01


个人对 米勒电容 的理解稍有不同,看看这里 . . . . . .
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d.php?tid=520188

36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32297
帖子
8274
精华
10
经验
10377 点
金钱
8265 ¥
注册时间
2009-9-15

元老级 社区贡献 优秀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1-18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低帘栅,小输出摆幅的设置 . . . . . . "
kenny 发表于 18-11-2011 18:05


这是 "餓帘流" 現象。
帘栅输入的功放级很易便会触及这区,留意!

在 63# ,第三图 已显示出如何避免 "餓帘流" 現象 . . . 第一级的放大量很低(≒ 1)。
回复 63# Gautau


不过,如要求单级放大有极高增益(和低噪),以对极 微量信号 作放大的话,餓帘流 也是一个不錯的选择 . . . 但输出的幅度会低不少。
但战后已沒有人再作研究。

36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32297
帖子
8274
精华
10
经验
10377 点
金钱
8265 ¥
注册时间
2009-9-15

元老级 社区贡献 优秀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1-1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utau
既然电路中的零件&#652 ...
老爷车 发表于 18-11-2011 08:21


SRPP 一族 本来便是 功放级。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1-11-1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ctorqianbing 于 2011-11-18 21:05 编辑

回复 81# kenny
对米勒电容的一点个人看法:

这里借用J版这个帖子的高频等效电路http://bbs.hifidiy.net/viewthrea ... amp;highlight=12AX7
J版.gif

再将米勒电容Cm等效到输入回路中去,变成这样

111111.GIF

一个典型的一阶低通网络,转折频率取决于前一级的输出阻抗和本级的输入电容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级的输入电容Ci=Cgk+(A+1)Cga
以本帖电路为例
A=μ = 100
Cga = 1.7pF
Ci≈170pF

信号源内阻=Rs//Rg1(因Rg1>>Rs,可取Rs)

通常在电路的输入端都接有100K电位器,其最大等效内阻在动臂处于中点位置时,则Rs=25K(假设信号源内阻=0)。
(依本级的增益为100考虑,前面不可能再有一级放大了)

则高频转折频率f(-3db)=1 / (2 * π * Rs * Ci)
f-3db=37.4KHz
似乎偏低了点,而且还没有考虑线路的分布电容及信号源内阻,否则更低。
所以这种电路结构不宜选用高μ管
J版.gif

16

主题

1

好友

1320

积分

侠之大者 当前离线

Rank: 6Rank: 6

UID
288871
帖子
1106
精华
0
经验
1320 点
金钱
1111 ¥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1-11-1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搞的,图片发重复了。不会删。
第一图等于第三图。
各位多多包含了。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1-11-1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倒。Miller电容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u,一个是Cag。低u、低Cag的是首选。两位发这么多图我都看晕了。想说什么呢?

0

主题

0

好友

49

积分

注册会员 当前离线

Rank: 2

UID
39236
帖子
52
精华
0
经验
49 点
金钱
49 ¥
注册时间
2008-4-2
发表于 2011-11-20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utau 于 2011-11-21 01:32 编辑
回复  Gautau
既然电路中的零件&#652 ...
老爷车 发表于 2011-11-18 08:21



在TXX的电话短信指导下,地摊了这个电路的功放,我甚是喜欢。

6

主题

0

好友

926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263573
帖子
961
精华
0
经验
926 点
金钱
971 ¥
注册时间
2010-11-21
发表于 2011-11-2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Gautau

小功率管6c45,srpp好啊。

165

主题

15

好友

444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24
精华
0
经验
4442 点
金钱
4013 ¥
注册时间
2006-4-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管用五极管增益过大,用来推深栅负功率管没事,用来做前级麻烦。本人的实践是做了一个前级。
kenny 发表于 2011-11-18 18:03

这个电路增益高,适合做推动级,做前级确实麻烦。

165

主题

15

好友

4442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8806
帖子
4724
精华
0
经验
4442 点
金钱
4013 ¥
注册时间
2006-4-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爷车 于 2011-11-20 15:38 编辑

回复 65# kenny
这是隔壁T版对于失真的说法:“有些人.在意失真.我却认为.对于电声重播的失真.和现实声的失真对比.之间的失真指标是相对.电声重播无法重现绝对的不失真.失真的控制.是自己个人的理解.然而.凌驾在所有指标之上的东西,就是音质.很主观的感觉.无论电声还是现实声.音质是耳朵的最重要的触觉.就象视觉上的对情景的感触---美.不需要介意是画.是图.还是场景.感觉就是美.手触摸丝绸的感觉---很柔很滑.也不需要去分辨哪里产的丝绸.什么颜色.什么年代的.融化在口里的巧克力---很腻很滑.这些都是人对物质的第一感觉.音质之所以凌驾在声音的所有指标之上.音乐所追求的声音感觉要舒服.好听.耐听.为此所有声频指标都要为它服务.要妥协于它.除非.制造出来的东西不是为了耳朵的好听.这样的话又另作别论.测量仪器就是这样.好听没有界限.好听很直接.不需要理会声音中的失真是多大.不需要理会声音是用什么器材演绎的.也不需要计较器材电路的级别.然而.好听却无法用指标参数去恒定.因为是很主观的感觉.无法给出参考的界线.这里就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要客观指标参数不至于太过分太难看.任何的调整手段都可以介入.有人喜欢将什么调整手段都想融如功放里.因为不喜欢引入前级或前控的手段去控制.这里就很容易犯难.既想最大限度的让功放指标处在一定的理想位置.又要想得到比较适合自己听的声音.确实是很犯愁的.既然想声音要适合自己.就必须引入失真.不要让指标给困住.其实.自己主观感觉上的喜欢.就等于处在某种失真范围.困死指标又如何实现呢?也许也有人.想证明自己这机器在他人的系统也有优异的表现(起码必须具备常规指标均衡通性).那对功放做过大的个性调整.指标的中性平衡度势必要被破坏.这里.是否会想到系统声音的调整手段.使用外围介入手段来实现呢?的确.如果自己存在(多只香炉多只鬼)心态作祟的话.那就彻底的完蛋了.从观念上一开始就走进了死胡同.声电转换从一开始就布满失真.只是通过预加重补偿处理后才不至于声音和现实声差距那么大.要实现电声不失真重放.从何谈起呢?从环境到器材就算尽了最大极限的努力.充其量也不过是实现节目源的低失真重放.而且你还非常认可节目源的制作风格.它和现场声对比.是绝对的正确.可是.既然制作上存在风格.就必然已诞生了失真.主观的东西都缺乏客观绝对性.何况.现实事物不存在绝对性.这不是电声技术的问题.只是人对事物判断的常规逻辑而已.功放的首要作用.是要尽可能去良好匹配它的负载---音箱.不同的音箱.个性最突出的就是低音的控制能力---阻尼.电阻尼.悬挂系统阻尼.箱气流阻尼.光阻尼问题对功放的要求就很复杂了.处理好阻尼.其余的指标.差不多就行了.剩下的声音控制.让前控去完成.调整手段和操作空间都更宽些.是吧?声音的特征是谐波.系统除了喇叭的谐波个性最大.如果不想让喇叭主导声音特征(也有人叫声底).前控范围可以跨越喇叭.当前控谐波特征大于喇叭时.那么系统声音特征将完全由前控操控了(当A值比B值大时.A值会屏蔽或淹没B值).也许.又人认为这只是一通牢骚.其实.我很久以前就这样做了.我不是完全否认指标的重要性.如果不干涉主要指标参数的前提上就可以实现自己所求的音质.那是绝对美好的事情的.但美好的事情永远只生存在童话里.我不会说什么参数调整到什么范围才是最好听的.否则说声音就不会存在主观性了.我自己喜欢的声音不代表他人也认可.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需要.了解参数控制的方向.会让声音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例如说.我大多时间喜欢听歌声为主.而且听的时间会很长.耐听是首要的.不然耳朵受不了.声量不能太大.但中频必须有足够的舒适美感.我单独将中频段谐波加大.以达到小音量也能拉近声音距离的效果.而且谐波是2次谐波为主.虽然3次5次谐波在小音量也能达到增进声距的效果.但3次5次谐波能量聚集在波峰上.也属于不规则的割裂泛音.对声量有增强感.而且高次谐波不容易被主频淹没.使声调有偏高的感觉.人耳对高频相当敏感.这点从人耳非线性的等响特征可以知道.2次谐波而不然.和主频临频容易被主频覆盖.而且能量不寄生在主频峰顶.对音量干涉少.但可增强声音的厚实感.因此.我将2次谐波为主量的谐波.加到人声的主要频段上(100--1KHZ区域).谐波增幅和输入信号呈线性比例增长.当输入2VRMS时.失真大约2.5%左右.”

36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青铜剑侠 当前离线

Rank: 8Rank: 8

UID
132297
帖子
8274
精华
10
经验
10377 点
金钱
8265 ¥
注册时间
2009-9-15

元老级 社区贡献 优秀版主 花甲前辈

发表于 2011-11-21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enny
这是隔壁T版对于失真的说法:“有些人.在意失真.我却认为.对于电声重播的失真.和现实声的失真 ...
老爷车 发表于 20-11-2011 15:20


不敢苟同。

125

主题

2

好友

4564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7066
帖子
4539
精华
1
经验
4564 点
金钱
3644 ¥
注册时间
2006-1-1
发表于 2011-11-21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enny
这是隔壁T版对于失真的说法:“有些人.在意失真.我却认为.对于电声重播的失真.和现实声的失真 ...
老爷车 发表于 2011-11-20 15:20


老爷车兄不去看看Hi-End的机器失真是2.5%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