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692
- 在线时间
- 1778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4-25
- 阅读权限
- 150
- 精华
- 17
 
- UID
- 2492
- 帖子
- 18343
- 精华
- 17
- 经验
- 19692 点
- 金钱
- 12949 ¥
- 注册时间
- 2004-12-23
|

楼主 |
发表于 2011-2-2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ien 于 2011-7-19 11:00 编辑
直到今日,我评测一个胆机的最重要指标仍然是失真,尽管在很多主观流派中认为失真并不重要,甚至失真低=没韵味。然而多年的实际测试和听音经验告诉我,越是低失真的胆机,给我带来的主观听感越好,韵味更丰富。
如果你一个无视指标的爱好者,看到这里也可以结束了,本帖并不适合你。
下面开始介绍推挽胆机的一些设计理念和tips,我希望对于自己设计的爱好者能起到帮助作用。
在传统的推挽电路结构中,常见结构为以下几种:
1,电压放大+长尾倒相+功率级。优点是增益高,用管少,开环频响较好;缺点是长尾倒相级对称性一般,需仔细调试。
2,差分放大+(驱动)+功率级。优点是倒相对称性优秀,开环频宽较好;缺点是需要多一组负电源,不增加驱动级开环增益较低。
3,自平衡倒相+(驱动)功率级。优点是用管少,增益适中;缺点是倒相级对称性一般,频响较窄。
4,电压放大+屏阴分割+(驱动)+功率级。优点是用管少,倒相级无需调试;缺点是不加设驱动级增益低,频宽较窄。
由于架构1在用管,增益和稳定性方面都适中,比较适合初学者制作,本帖讨论将以一个电压放大+长尾倒相的推挽胆机架构作为分析对象。
A,输入级:架构1的输入级主要作用是提高电路的开环增益,为长尾倒相级提供合适的直流偏置。
由于长尾倒相级自身有一定增益,并不需要太大的输入电压,输入级可由多种方式组成:共阴,SRPP,叠串,u跟随
为了比较这些放大方式,我做了一次实验来测试比较它们的失真度,见表1
其中bp表示采用阴极旁路电容,ubp表示不采用阴极旁路电容。除注明外都采用了旁路电容。
为了公平起见,表1中的各输入级采用了相同的输出电压。基本涵盖了业余爱好者常见的输入级电路。
然而,这样的分析还是欠缺公平性,由于整体电路总是有大环路负反馈,输入级增益越高,反馈量越深,会等效降低它们产生的失真,为此,将表1按负反馈带来的收益等效计算,重新得到表2
表2仅分析三次谐波失真为例。(注: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负反馈效果没有那么理想,会打一些折扣。)
根据表1和表2的分析,采用两管的SRPP,叠串,u跟随并没有显著优势,而却需要多浪费一只电子管。在电子管价格日益高涨的环境下,这只多余的电子管显然可以用于别处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总是认为,SRPP及其类似设计用于架构1的输入级,是考虑并不完善的设计,多余的上部电子管除了增加耗电以外,没有获得任何明显的好处。
三种共阴电路都拥有较小的失真,然而五极管需要多余的帘栅极供电部分,并且会比双电子三极管增加配对的要求和增加一只多余的管座。另外,五极管拥有较高的输出阻抗,对整机开环频响不利,反而抑制了负反馈深度的增加,实际使用上不会如表2那么好。
综合结果,采用三极管共阴是性价比较高的方式,它们的失真较小,并且相比接下来会探讨的倒相级和功率级,都是微不足道的。更重要的是,中u三极管6N8P(6SN7)拥有较低的输出阻抗,频宽较好,这给整体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并且在较低的屏压下也能很好的工作以配合长尾倒相级,因此成为了我设计电路的首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