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机制作] 仿QII 输出牛设计

[复制链接] 查看: 36902|回复: 103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2-19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lm是指所有绕组的平均匝长,h是所有绕组的高度,这个公式我数次核算,比较准。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忘记咪咪 于 2008-12-19 17:31 发表
lm是指所有绕组的平均匝长,h是所有绕组的高度,这个公式我数次核算,比较准。

这样的话,在我的这个例子中,由于绕组数和线径都确定的情况下,lm和h都已经确定,绕组的安排不会改变lm和h,lm和h对于漏感就没有影响了。
推出第3个方案
绕组结构-层3.jpg
总体来说是初5夹次4的结构,请提意见。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极绕组夹在次级外面,同时采取疏绕,在保证阴极绕组耦合的同时,增强初次级间的耦合。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2-1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jerrylong 的帖子

很好了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2-19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errylong 于 2008-12-19 17:50 发表
阴极绕组夹在次级外面,同时采取疏绕,在保证阴极绕组耦合的同时,增强初次级间的耦合。

稀绕可以减少分布电容,初级次级之间夹了绕组不会影响到初级和次级之间的耦合,另外,负反馈绕组也同时是初级负载的一部分,设计时要考虑到。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咪版,晚上开始安排各绕组的出入线位置。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线安排出来了,看看是否可以
绕组结构-层3.jpg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2-2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jerrylong 的帖子

基本可以,负反馈绕组改并联更好。另外这种次级排列4欧姆接法时漏感会大几倍。可以采用每隔一层起头换一个方向的办法减少4欧姆绕组漏感,但即便这样漏感还有可能大一倍。

9

主题

0

好友

931

积分

职业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5Rank: 5

UID
14106
帖子
1031
精华
0
经验
931 点
金钱
881 ¥
注册时间
2006-11-1
发表于 2008-12-22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绕出后上机试听是不是和原机一样?等待结果。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fg 于 2008-12-22 18:01 发表
绕出后上机试听是不是和原机一样?等待结果。

不敢奢望(因为没有原机牛的相关测试结果,所以无法对比),但这次做一个尝试,希望对这种有阴极绕组的输出牛进行一个试验。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忘记咪咪 于 2008-12-22 17:42 发表
基本可以,负反馈绕组改并联更好。另外这种次级排列4欧姆接法时漏感会大几倍。可以采用每隔一层起头换一个方向的办法减少4欧姆绕组漏感,但即便这样漏感还有可能大一倍。

次级绕组的安排如何可以将漏感降到最小,还望咪版指点。

292

主题

32

好友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当前离线

nostalgia

Rank: 8Rank: 8

UID
2492
帖子
18343
精华
17
经验
19692 点
金钱
12949 ¥
注册时间
2004-12-23

元老级 社区贡献 论坛版主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12-22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jerrylong 的帖子

可以比原机更好。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忘记咪咪 于 2008-12-22 17:42 发表
基本可以,负反馈绕组改并联更好。另外这种次级排列4欧姆接法时漏感会大几倍。可以采用每隔一层起头换一个方向的办法减少4欧姆绕组漏感,但即便这样漏感还有可能大一倍。

仔细又琢磨了一下,若4-8欧采取独立绕组,紧靠0-4欧绕组能,这样是否就比4欧采取抽头要好?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2-2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jerrylong 的帖子

这样最好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基本定稿了。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定稿了:
绕组结构4.jpg

根据绕组结构的布局重新调整了绕组数据
初级每臂1002匝,初级I、II两臂分3段,每段334匝,线径0.31
阴极绕组每臂115匝,分4段,每段115匝,4段并联,线径0.31(疏绕)
0-4欧,分4段,每段75匝,4段并联,线径0.55
4-8欧,分4段,每段37匝,4段并联,线径0.55(疏绕紧靠0-4欧绕组)
铁芯:35×60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收起 理由
忘记咪咪 + 2

查看全部评分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次级的绕法中午又有了一个想法,看过《胆机世界》上一篇修复MC275输出牛的文章,想借鉴其中的绕法。
次级可以考虑这样绕:
1、0.55双线并绕,绕到37匝后,其中一根线引出4欧抽头
2、另外一根线再继续绕38匝后,该段收尾
3、全部4段绕制完成后,再讲对应抽头并联。
不知这样是否对减小漏感会起到帮助。
谢谢咪版加精

3

主题

0

好友

4204

积分

贵宾 当前离线

Rank: 3Rank: 3

UID
27385
帖子
3290
精华
21
经验
4204 点
金钱
3407 ¥
注册时间
2007-9-19

社区贡献 论坛贵宾

发表于 2008-12-24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jerrylong 的帖子

个人认为56楼的次级绕法比57楼好。

136

主题

7

好友

3365

积分
     

罗宾汉 当前离线

Rank: 7Rank: 7Rank: 7

UID
15292
帖子
2915
精华
3
经验
3365 点
金钱
2678 ¥
注册时间
2006-11-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忘记咪咪 于 2008-12-24 12:35 发表
个人认为56楼的次级绕法比57楼好。

我仔细考虑了,也认为咪版的看法是正确的,57楼的次级绕法当接8欧输出时,整个次级的线组分布不均匀,产生漏感的几率就大,而56楼的绕法无论接4欧,还是8欧绕组整个次级绕组的分布都是均匀的,漏感较小,谢谢!就此定稿,准备开始实做了,实做过程另开一帖,暂且叫做QuadII输出牛设计-“实做篇”

17

主题

1

好友

358

积分

业余侠客 当前离线

Rank: 4

UID
7713
帖子
343
精华
0
经验
358 点
金钱
292 ¥
注册时间
2006-2-19
发表于 2008-12-2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36 gauge漆包線繞屏級及陰級.
初級(屏級+陰級)總繞組=3200 turns
屏級=2880 turns,Zp-p
陰級=320 turns,Zk-k
陰級匝數是取初級總匝數的十分之一(10%),也有人取20%~25%
初級+次級總共14層,初級8層,次級6層
另外隨附一些資料供你參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