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hua109
发表于 2013-3-30 00:03
?很空洞的话题,实在是没有意义!
hock 发表于 2013-3-29 22:3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很多DIY音箱的DX们在长篇大帖的发布自己弄音箱的过程是,很喜欢用某些语句带过关键的怎么调试分频,比如:箱子装好以后,调试了半年时间,自己听了很满意。
跟以上语句做对比的话,我觉得这个话题根本就不空洞。
lianghua109
发表于 2013-3-30 00:04
天道酬勤这句话不是喊的,是做的。
既然勤快对你不是问题那就给你指三条路:
1恶补电感电容电阻的原理 ...
有点酷 发表于 2013-3-29 23:45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1和2已经着手弄了。我计划从改成品分频器开始。
lyjtm
发表于 2013-3-30 00:39
分频器是难调,DIY嘛,适合自己听就行了,没必要做到吹毛求疵那种境界。
以前喜欢自己绕空心线圈,空心电感的效果自是比现在铁心电感强N倍了,难得的是低频的那种清晰纯净。
现在图的是省事,用市售的成品分频器来改。由于市售品偷工减料的的多,标称值自然就上了几个阶层,打个折再买吧,100W的就用在50W的箱子上就差不多了,有更多可改的余地。简单说下二分频的分频器调整,5寸小箱子用8~10寸箱子的分频器采用调整分频电容和增加高音衰减电阻方法基本能满足要求。
先不改动,直接装上试听,大一个等级的分频器一般会出现分频点较低而导致高音承受较高功率,中高音比较明亮刺耳,电容通常用3.3~4.7μ,将电容改为2.2~3.3μ后,电容值太低时又会因分频点偏移较大出现中音单薄情况,补救的办法是并接小电容或换大点的电容对比试听,调整到低中音衔接比较顺滑为止。此时高音一般还是很明亮刺耳的,可以通过在高音回路串接1~5欧水泥电阻来降低高音明亮度。如果串入5欧电阻后高音才不刺耳,但高音的分析力下降严重,改为采用高音串并接电阻分流方式,即在高音单元回路串接1~3欧电阻,高音单元上并接10~15欧电阻(此电阻不应低于10欧),仔细调整这2个电阻达到你想要的音色效果。
总的来说,二分频的分频点的定位就是保证低音单元的高段响度与高音单元的低段响度尽可能地接近,通俗说法就是比较柔顺,频谱图就是能呈现直线过渡。至于音箱能达到的低频下潜深度,一方面箱体的设计是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单元的品质也是重要因素,不可能期望一套几十元的单元组合,在40Hz~22KHz频率范围内也能完美表现。分频器的调整,就如用腻子灰来抹平那些小小的坑坑洼洼而已。
hydiy
发表于 2013-3-30 00:40
深有同感,木工师傅工具足,只用了3天一对大空箱做好了,我调了3个月还没什么收获,一气之下,开个大洞用海棉慢慢减小出气量,大有起色。楼主可以试试我的办法:1、足够大的气孔,先保证低音离箱,用海棉等慢慢减小气孔并改变倒箱长度来高最佳质感。2、用76铁芯做只有10个以抽头的电感,一个个抽头试到合适。3、中频、高频电感同理。注意三个问题,人耳听到的是声压强度,不是喇叭的测试曲线,喇叭曲线是在标称环境下出的,你的听音环境不同,要配合环境与喇叭取低频点,不要过于追求超低频;中高频的电感对低频有一定影响,要反复多听碟较平衡度;功放输出功率与各个喇叭分频后分配到的功率有关,要反复在多种音量中较平衡度。好了,觉得满意了,让朋友拿仪器来测测,曲线会出奇的好。
hydiy
发表于 2013-3-30 00:50
还有,不要用DIY音源,线材,功放调音箱,最好用标准点的原装器材线材。只为你一个人听例外。
gxmm
发表于 2013-3-30 01:59
分频器是难调,DIY嘛,适合自己听就行了,没必要做到吹毛求疵那种境界。
以前喜欢自己绕空心线圈,空心电感 ...
lyjtm 发表于 2013-3-30 00:3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是经验之谈呢还是乱估的,分频器的电容,电阻能随便乱改的吗?真是乱来.
lyjtm
发表于 2013-3-30 12:00
你这是经验之谈呢还是乱估的,分频器的电容,电阻能随便乱改的吗?真是乱来.
gxmm 发表于 2013-3-30 01:5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经验也行乱来也行,要的就是自己喜欢的音色。你喜欢超低频,就弄低音炮,喜欢人声就玩全频,喜欢超高音,就弄铝带;P
书本是给人看的,活才是给人干的。玩音响,不变的只有耳朵,其余的都可以乱来,这就是DIY:lol
core2duo
发表于 2013-3-30 12:29
我认为最难的是选喇叭,通常你并不知道选什么喇叭能做出声音令你满意的音箱。而一旦喇叭选定,声底基本定型了,分频器设计现在有软件模拟,是很简单的。
鸟枪
发表于 2013-3-30 13:42
不变的只有耳朵,其余的都可以乱来,这就是DIY:D
thhtz
发表于 2013-3-30 13:58
真的不太好搞...
showtime8
发表于 2013-3-30 15:30
:L:L刚发现参数记成最后确定之前的版本了,,,编辑不了就写这吧。高通电容是6.8,电感0.43还少写一个4欧的电阻低通电感1.5电容5.8
zssgjf
发表于 2013-3-30 16:20
回复 1# lianghua109
没有决心和毅力苦学,我觉得放弃是个好办法。需要学习的不是一点半点知识,当然积累够了以后,分频设计调试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也很辛苦,我用了20-30个工作日调试我的箱子,基本到位了。
我建议你先要学习音频测量技术,音箱试听和正确评价的相关知识(多听听不同的好音箱是个基本条件,同样要花时间的),然后学习基本的电子电路知识,弄清电阻电感电容的作用用法。了解扬声器的原理和当今扬声器技术现状。最重要的不要进入误区,很多文章杂志要保持清醒,比如用天价线,天价电阻等等的误区要谨慎对待。本人水平不高,也只有这点建议了。
lianghua109
发表于 2013-3-30 17:55
分频器是难调,DIY嘛,适合自己听就行了,没必要做到吹毛求疵那种境界。
以前喜欢自己绕空心线圈,空心电感 ...
lyjtm 发表于 2013-3-30 00:39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种帖子很好,正是我等菜鸟想要的。谢谢你了。对我下周的实践很有用。
lianghua109
发表于 2013-3-30 17:57
深有同感,木工师傅工具足,只用了3天一对大空箱做好了,我调了3个月还没什么收获,一气之下,开个大洞用海 ...
hydiy 发表于 2013-3-30 00:4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请教:2、用76铁芯做只有10个以抽头的电感,一个个抽头试到合适。抽头电感怎么弄?
lianghua109
发表于 2013-3-30 18:06
回复lianghua109
没有决心和毅力苦学,我觉得放弃是个好办法。需要学习的不是一点半点知识,当 ...
zssgjf 发表于 2013-3-30 16:20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决心和毅力我是有的,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缺少的是时间。从读高中开始至今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音箱的评价和正确的听音自己也算是有点底了吧,谈不上什么金耳朵银耳朵,起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声音。经过这么多热线坛友回帖以后我感受很多,曾经想放弃DIY音箱的念头也打消了,现在开始着手基本电子电路知识,对分频器中电阻电感电容特性的认识,我不会放弃自己的爱好。希望不久的将来,说不上能调出什么神器,能调出一对适合自己耳朵的箱子我就足够了。如果能成功的话,我一定会大篇幅的发帖,把我从一张白纸如何一步步地向着自己的方向前行的脚步全部记录下来。
德博萨斯音响
发表于 2013-3-30 18:07
有同感,但我觉得其次,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重要,
德博萨斯音响
发表于 2013-3-30 18:12
回复 1# lianghua109
分频器重要的壳芯在于材料,他那高档铜线采用极纯单晶铜制作的-电容内膜片也如此,价格通常过百
有点酷
发表于 2013-3-30 18:17
回复lianghua109
分频器重要的壳芯在于材料,他那高档铜线采用极纯单晶铜制作的-电容内膜片也如此,价格 ...
德博萨斯音响 发表于 2013-3-30 18:12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不敢苟同。
分频器的要点在于参数正确,而不是用料多烧,正确的参数绝对比猛料重要的多。
当然,如果你跟我抬杠说高频通道用电解声音会很差,那就全当我啥也没说。
魔发师1984625
发表于 2013-3-30 18:24
分频是核心技术,一般老手都秘而不宣的
967837 发表于 2013-3-26 16:31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认为很多老手调试分频也都是凭着多年的经验用耳朵调的!别的箱和他的不一样他道出调试方法也没有用!
zssgjf
发表于 2013-3-30 23:37
回复 75# lianghua109
好啊,我觉得下功夫弄个自己和家人喜爱的音响是个很好的爱好,至少我通过努力实现了,呵呵,没钱买6位数的音响,可是我花个几万元做出来的并不差,pk6位数不是神话,当然更高档次是有难度滴。我也是从无到有,从不懂到明白一点点。
学习的建议,速成直接看作者结论部分,别太花时间翻看实验过程,详细数据对比,知道如何是有效手段就行,至于原理吗,慢慢学习,呵呵愚见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