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_ln 发表于 2007-5-25 20:52

是贵宾就受精,呵呵。
不太感苟同高速二极管比普通好,也看过结论相反的文章。其实我觉得即使有好处也少得可怜。
其实我们理论知识都不怎么样,何不由钳版组织搞盲听对比试验如何?
音响为什么玄学横行,就是因为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太明显了。谁敢说自己不受任何暗示的影响。另外,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发烧友的耳朵很多都不好,我的耳朵就没老婆的好,她可以听到我听不到的声音,:lol

kelan 发表于 2007-5-25 22:05

支持analog 兄!!

dbw 发表于 2007-5-25 22:39

这个帖子重要的不是二极管,而是HIFIDIY的精神原动力!继续支持!!!

analog 发表于 2007-5-25 22:48

原帖由 wh_ln 于 2007-5-25 20:5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是贵宾就受精,呵呵。
不太感苟同高速二极管比普通好,也看过结论相反的文章。其实我觉得即使有好处也少得可怜。
其实我们理论知识都不怎么样,何不由钳版组织搞盲听对比试验如何?
音响为什么玄学横行,就是 ...

关于快恢复二极管,是举一个我本人从技术讨论中受益的例子。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实验一下,买几种管子,如肖特基、超软、超快等,和普通二极管对比一下,可以用耳朵听,也可以用示波器测,如果有频谱仪更好。

把实验用的器材、步骤、现象拿到论坛上讨论,无论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对参与讨论的各方都是有益的。

想深入了解快恢复二极管的朋友,可以看看前文的链接。

技术讨论的目的,就是探寻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

康贸 发表于 2007-5-25 22:57

学习ing

elex911 发表于 2007-5-27 01:02

update

火花 发表于 2007-5-27 09:11

我就是用300A的整流管去供应LM1875的.
应该是全球首创吧!


这个是不是有点玄学的影子啊?

burr 发表于 2007-5-27 09:32

原帖由 analog 于 2007-5-24 23:11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二极管关断时,并不是理想的没有反相电流(肖特基二极管接近理想),反相电流和脉冲电压具有高频和高能量的特点,直接串入电源线上,会影响听感,也会以辐射的方式影响电路的其它部分。具体可见下面的链 ...
我是始终不太支持这类观点的。
70年代的整流管并联了电容和电阻,书上写得很明确,是为了避免浪涌电流损坏二极管,那个时候得国产半导体和现在得管子不能比的,所以是为了安全目的,而不是为了吸收噪音。
还有一点。如果说关断引起浪涌,脉冲等等,一个很简单的自感现象就可以说明关断导通越快,脉冲越大。
下面的图,我想如果接了滤波电容,能看出多少差异来,换掉二极管,能带来的差异是否能通过仪器测试出来,亦或通过多人,多地盲听重复验证。

Julien 发表于 2007-5-30 21:13

鉴于论坛仍然有倾向于争论形式问题的帖子,有必要顶上这帖。

万望务实。

输入电龙 发表于 2007-5-30 22:00

加班,来晚了.
搬个小板凳.
:) :)

无花 发表于 2007-5-30 22:11

顶,楼主说得太对了。

hxy999 发表于 2007-5-30 22:18

技术讨论的目的,就是探寻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

非常同意兼支持,

analog 发表于 2007-5-30 22:37

原帖由 burr 于 2007-5-27 09:3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是始终不太支持这类观点的。
70年代的整流管并联了电容和电阻,书上写得很明确,是为了避免浪涌电流损坏二极管,那个时候得国产半导体和现在得管子不能比的,所以是为了安全目的,而不是为了吸收噪音。
还有一点。如果说关断引起浪涌,脉冲等等,一个很简单的自感现象就可以说明关断导通越快,脉冲越大。
下面的图,我想如果接了滤波电容,能看出多少差异来,换掉二极管,能带来的差异是否能通过仪器测试出来,亦或通过多人,多地盲听重复验证。

浪涌电流就是极强的干扰源,从傅里叶变换可以知道,它的频谱范围很宽,覆盖音频及音频以外的范围。
现在的管子不怕烧,但干扰依然存在。

快恢复二级管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材料和工艺,减小反向浪涌电流的能量,具体如何可以去看各个厂家的datasheet,前文就有HEXFRED的链接。

再次重申,欢迎大家去试,去测,去听。


原帖由 dbw 于 2007-5-30 07:09 发表

就算如此,我坚持认为,高保真从本质上依然是技术问题,而不是艺术问题。既然是技术问题那就具备实验室科学的特征:比如所有指标可以量化、任何实验结果可以重复再现、试验条件和结果是可以论证的精密逻辑性……。

myq 发表于 2007-5-30 22:45

技术问题只能通过反复实践与比较,才会得出一个正确结论。

analog 发表于 2007-5-31 11:25

:) 非常希望有条件实验的烧友把测试、试听的结果贴出来。

原帖由 burr 于 2007-5-27 09:3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还有一点。如果说关断引起浪涌,脉冲等等,一个很简单的自感现象就可以说明关断导通越快,脉冲越大。

补充说明一下,如果脉冲能量没变的情况,关断导通越快,脉冲越大,这是成立的。

我们讨论的快恢复二极管问题中,不仅是关断的时间缩短,也有效的减少了脉冲的能量。比如说肖特基整流管,仅用一种载流子(电子)输送电荷,在势垒外侧无过剩少数载流子的积累,因此,不存在电荷储存问题(Qrr→0),使开关特性获得时显改善。其反向恢复时间已能缩短到10ns以内。

FRSJBSLY 发表于 2007-6-8 13:36

技术是灵魂,实践是生命

fsclub 发表于 2007-6-8 13:52

原帖由 analog 于 2007-5-31 11:25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 非常希望有条件实验的烧友把测试、试听的结果贴出来。



补充说明一下,如果脉冲能量没变的情况,关断导通越快,脉冲越大,这是成立的。

我们讨论的快恢复二极管问题中,不仅是关断的时间缩短,也有 ...
希望不要忘记,肖特基的漏电大,这个害处怎么没有人说?

analog 发表于 2007-6-8 16:58

原帖由 fsclub 于 2007-6-8 13:52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希望不要忘记,肖特基的漏电大,这个害处怎么没有人说?

用在音响电路里,脉冲电流引起的干扰是主要矛盾。

引用前面diyaudio链接中的一段:

Nelson Pass []
The one and only

Offline
Registered: Mar 2001
Location:


Post #5
I think you can find some 50 volt Schottky diodes, and
IMHO they represent the absolute best.


IP: 216.171.210.xxx

anmon 发表于 2007-6-8 17:33

原帖由 壮家汉 于 2007-5-24 21:45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对低价音响提升效果很大。但似乎没有人做过发烧级的,汉子做过(用hIFI猛料),感受到其巨大威力,所以才这样说。
但这玩意对中高档音响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这些器材的相位失真本就低,用BBE是画蛇添足),但 ...
BBE这东西跟SRS的环绕声差不多,都是加味精,其实并不是象宣传的那么神奇,只不过是商家的宣传手段而已,如果你测试过BBE的频响曲线你就能发现,如果高低音不提升根本听不到BBE的作用,如果你确信声音变得好听了,这也不过是味精的作用,但,这不是发烧友追求的.

anmon 发表于 2007-6-8 17:45

原帖由 analog 于 2007-6-8 16:58 发表 http://bbs.hifidiy.net/images/common/back.gif


用在音响电路里,脉冲电流引起的干扰是主要矛盾。

引用前面diyaudio链接中的一段:

Nelson Pass []
The one and only

Offline
Registered: Mar 2001
Location:


Post #5
I think you ...
我觉得,脉冲电流产生的干扰,对整个系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还不一定.信号可能纯净了,但听感可能变差了.
就象有烧友对比纯银线与纯铜线对比一样,无论怎样,银都比铜传输特性好,但有时声音却不好听.为何呢?我认为,这是录音时决定了的,录音师用的系统不是用银做导线的,他调出来的声音是要用铜导线才还原得好的,所以用银就会改变音色
如果录音师录出来的是温暖而轻柔的音乐,而用某系统重放时居然动态十足,且不管录音师是否高明,这套系统肯定不怎么样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提倡技术讨论,提倡科学发烧。